每日經濟新聞 2018-07-03 21:13:13
7月2日,德邦物流在北京正式宣布更名為“德邦快遞”。轉型后的德邦將業務核心放在了自己更加擅長的大件快遞上。業內人士指出,在向綜合物流供應商轉型的過程中,各個快遞公司都在做大件,想要在這中間脫穎而出,一定要有特色。
每經記者 李卓 每經實習記者 趙雯琪 每經編輯 曾健輝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零擔老大”德邦物流正試圖撕掉身上貼了22年的“零擔”標簽。
7月2日,德邦物流在北京正式宣布更名為“德邦快遞”,宣告了公司的戰略轉型。不過,區別于靠中小包裹成長起來的“通達系”(申通、圓通、中通和韻達)快遞公司,德邦聚焦的是3~60kg大快遞市場。
事實上,不只德邦,順豐、百世、中通、圓通和韻達等起步于中小件的快遞公司近年來均推出大件快遞業務。2017年,順豐的重貨業務取得了79.9%的增長,百世的快運業務更是同比增長98.1%。
業內人士指出,德邦破釜沉舟的背后,一方面是大包裹市場需求的快速爆發,尤其隨著消費升級,電商產品滲透率的逐步深化,非標的大件商品正迎來發展的春天;另一方面,正如德邦董事長崔維星所言,零擔快遞化是一個必然趨勢。在電商飛速發展的催化下,中國的運輸市場很快就會迎來沙漏狀,將有很大一部分零擔市場變成大件快遞市場。
“‘快遞化’是現代物流的發展趨勢。”快遞物流咨詢網首席顧問徐勇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快遞化的三大特征是門到門服務、限時服務和增值服務。
實際上,德邦物流改名“德邦快遞”已有端倪。德邦2017年財報披露,德邦快遞業務自2013年11月上線以來,始終保持高速增長。2017年完成收入人民幣69.28億元,近三年復合增長率為97.58%,在主要競爭同行中處于高增長水平。同時,年報顯示,快遞為公司當前的核心業務,同時也是參與市場競爭、服務客戶的主戰場。
崔維星認為,大件快遞是個“千億級”市場,“美國的運輸市場呈沙漏狀,零擔規模小,快遞和整車的規模大;而中國的結構是梯形的,從快遞到零擔再到整車是依次增大,中國零擔市場更大。在電商飛速發展的催化下,中國的運輸市場很快就會迎來沙漏狀,將有很大一部分零擔市場變成大件快遞市場。”
不過,不同于順豐、“三通一達”等以中小件快遞起家的快遞公司,轉型后的德邦將業務核心放在了自己更加擅長的大件快遞上。德邦在更名后推出大件快遞3~60kg產品,提供“上至40KG,100%免費上樓”和“上至60KG,包接包送”兩項服務,提供一體化的大件快遞解決方案。
德邦快遞輪值CEO韓永彥認為,相比小件快遞,大件快遞在接貨、中轉和派送等各個環節都有很大的不同,而物流出身的德邦更有做大件快遞的基因。同時,他進一步表示,未來3年,德邦每年將投入35億元來積極構建與大件快遞市場需求相匹配的“大件體系”。
“德邦的快遞業務量已經占到整體業務量的一半,零擔物流和快遞物流有機結合是具有前瞻性的重要舉措。”中國快遞協會會長高宏峰在活動現場表示,同時他指出,在向綜合物流供應商轉型的過程中,各個快遞公司都在做大件,想要在這中間脫穎而出,一定要有特色。
隨著消費升級的發展,電商產品滲透率在逐步深化,大件商品(大家電、家具、建材、運動器材和衛浴等)物流迎來了發展的春天。據中國大件物流(消費類)研究報告》顯示,大件物流市場規模預計2018年將突破5000億元市場規模龐大。
實際上,除了德邦從零擔轉型大件快遞之外,順豐、“三通一達”等都對大包裹業務有所布局。順豐有專門的業務板塊,分為重貨快運、重貨專運、重貨包裹和小票零擔;“三通一達”則相繼起網快運,并將快運作為重要的發展方向。隨著中小件快遞市場的成熟及增速放緩,大件物流市場儼然成為下一個戰場,競爭也在加劇。
徐勇認為,零擔物流是一個大市場,快遞市場相對小于零擔物流市場,但是快遞市場的利潤高于零擔物流市場。兩個市場的同質化都嚴重,突出特點是持續的“價格戰”。
未來快遞市場競爭,取決于能否解決快遞發展的痛點、難點和焦點問題,取決于資本支撐其經營策略的力度和可持續性。徐勇表示,未來快遞市場向細分化、個性化、集約化、國際化、貼切化、自動化和智能化聚集的品牌化發展。能否重組各種資源,借助資本運作,上下游產業鏈整合與融合發展將成為今后快遞企業是否做大、做強和做專的重要標志。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