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7-31 20:20:12
記者注意到,7月份的基金發行規模達到1189.18億元,不過有意思的是,如果扣除這個月成立的6只戰略配售基金,剩下的基金發行規模竟然只有140億元。
每經記者 黃小聰 每經編輯 肖芮冬
7月的A股市場,上證指數依然在2800點上下徘徊,不過相比于6月底,月線收于近似十字星線,收盤點位有小幅攀升,且成交量也較6月有所增加。
在平淡的行情下,《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7月份的基金發行規模達到1189.18億元,今年以來僅次于1月份的1208.35億元。不過有意思的是,如果扣除這個月成立的6只戰略配售基金,剩下的基金發行規模竟然只有140億元。
此外,從今年以來新基金的建倉情況來看,不僅建倉節奏大不相同,而且新基金的業績也出現了明顯分化——有的新基金今年以來的收益接近8%,而有的新基金則已經虧了20%。
Wind數據顯示,7月份一共有36只新基金成立,發行總規模為1189.18億元。其中,6只戰略配售基金的發行規模就達到了1049.18億元,占7月新發基金規模88%。也就是說,如果扣除這6只戰略配售基金,剩余30只新基金的發行總規模竟然只有140億元。
從近幾年的基金發行情況來看,上一次新發基金規模在200億元以下的月份,還要追溯到2015年10月——彼時,單月的發行規模為182.89億元。而今年以來,發行規模較低的月份是在5月份,新發基金規模為352.1億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細看7月新發的這30只基金還發現,定開債依然是“撐場”的主力。在發行規模超過10億元的基金中,博時富業純債3個月、工銀瑞信添祥一年定開、上銀聚鴻益半年定開均為定開債。
另外,其他發行規模高于5億元的基金,也基本為近期市場熱點主題類基金,比如工銀瑞信醫藥健康A、景順長城MSCI中國A股。
記者注意到,7月份,有18只基金的成立規模均在3億元以下,基本屬于踩著“2億元”的門檻成立。不難看出,7月的基金發行情況較為冷淡。當然,這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也在于戰略配售基金的吸金影響力。猶記得在戰略配售基金發行期間,就有基金公司人士感嘆道,7月的基金發行猶如在夾縫中求生。
在新基金發行之外,再來看看新基金的建倉情況。
Wind數據顯示,今年1~7月份,共有487只新基金成立。其中,股票型基金71只,發行規模552.88億元;混合型基金238只,發行規模3100.24億元。這兩類基金的規模合計超過3600億元,顯然正是建倉的主要力量。
從凈值的變化情況來看,成立于2018年4月4日的前海開源盛鑫C,凈值為1.1627元,成立以來(截至7月30日,下同)的總回報達到16.27%。《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該基金7月27日的凈值還在1.006元,基金凈值1天之內出現大漲,或是出現了大額贖回所致。
如果不考慮這種凈值短時間大漲的情況,今年成立的新基金中,凈值回報超過5%的偏股型基金有2只,分別為交銀施羅德持續成長、中歐優勢行業。其中,交銀施羅德持續成長成立以來的回報已經達到7.94%。二季報顯示,該基金股票倉位在二季度末已經達到74.28%。
值得關注的是,在這些今年新成立的基金中,還有53只基金(A、C份額合并計算,下同)的凈值跌幅超過了10%。不難看出,這些基金雖然也是積極建倉,但顯然并沒有抓住今年漲幅較好的個股。
具體來看,鵬華量化先鋒、廣發中證傳媒ETF聯接A、中科沃土轉型升級等8只基金的跌幅均超過了15%,有的基金跌幅甚至超過了20%。
相比于這些大膽建倉的基金,記者還發現,有214只新基金成立以來的回報在-3%~3%。這部分基金的規模約為1658億元(包括1049億元的戰略配售基金規模),如果扣除戰略配售基金的規模,那么建倉比較保守的基金規模約為609億元。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