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如供水保障體系建設,在城市生態體系的構建和發展中,不僅是民生問題和發展問題,更是一項事關地區長治久安的戰略問題。
以西咸新區為例,該區域如今通過在水務、醫療、教育、交通等民生方面的不斷發力,劍指宜居和營商兩個環境建設。由此帶來最大的變化,便是整個新區的城市骨架、承載功能“水漲船高”,區域后續發展充滿想象空間。
近期,西咸新區更是相隔不足十天之間,在水務方面再度出擊。
轄區內第二水廠、第三水廠相繼開工,前者保民生,后者促工業。意圖再明顯不過,新區意通過場外“王牌”的打造,維系和突出在區域發展中的優勢,確保其“大西安新中心”定位實至名歸。
壹
不久前,兩個水廠的開工儀式分別在空港新城、秦漢新城舉行。
據媒體披露,西咸新區第二水廠,水處理能力設計總規模50萬噸/天,一期工程設計規模20萬噸/天;第三水廠的水處理能力設計總規模10萬噸/天……
現代化水廠,功能自然一應俱全,如凈水設施、生產廢水處理及回用設施、應對水質風險的深度處理單元等。

水源方面,主要依托“引漢濟渭”工程。該工程作為《關中—天水經濟區規劃》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陜西省內南水北調的骨干工程,預期在2020年具備供水條件。
此外,作為水廠建設方,西咸水務集團此前曾與陜西省寶雞峽管理局簽訂了《供水意向書》。無論是水的來源,還是量的供應上,兩座水廠運營后所具備的作用,都頗具想象力。
不足十天連續開工兩座水廠,西咸水務集團及其母公司西咸集團,助力新區宜居、營商“兩個環境”建設的舉措還是很給力的。
具體而言,兩座水廠功能和定位各有側重,既是對水資源的合理配置,又避免了企業與居民之間出現“優質水資源”的爭奪——第二水廠建成投用后,空港新城、秦漢新城、涇河新城的居民群眾,將喝上漢江水;第三水廠則主要滿足新區工業項目生產用水之需,以后還計劃為新區的靜脈產業園及周邊企業提供用水保障。
貳
區域發展,無論是經濟、民生、環保、還是醫療、教育、水務等,都離不開項目建設。而這些民生項目工程,又處處與招商引資相關。
作為大西安當前最熱的投資板塊之一,西咸新區的一些舉動,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整個區域的發展方向,同時亦可從細節之處一窺區域整體的智慧量級。
隨著內外部因素的集中發力,西咸新區在“招大引強”中屢有斬獲。但當下區域發展面臨著一個普遍狀況,那便是在企業投資力度相對有限的前提下,招商引資在各城市區域版塊之間存在著不小的競爭。
就個體區域來講,需要在營銷與招商引資方面建立起競爭意識。這種意識,既涵蓋了區域整體定位、產業定位,在如何持續改善投資環境上亦需加大考量。
▲西咸新區第二水廠概念圖
西咸新區在這方面擁有著不小的優勢——無論是物理空間的可開發和塑造性方面,還是機制政策的運用上……
今年上半年,除了兩個開工的水廠外,新區在城鎮規劃、建設和管理上明顯力度加大、速度加快。粉巷君(微信ID:nbdfxcj)掌握到的信息,今年上半年新區基建類重點項目完成投資93.3億元,占年計劃的52.6%;此外,民生工程類重點項目完成投資60.14億元,占年計劃的63.1%。
歸根結底,“兩個環境”的優劣,直接決定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的速度和質量;而區域經濟競爭力之爭,實則更多的是營商環境之爭。
隨著這些重點項目的實施,城市骨架、承載功能亦將得到提升,進一步加快了宜居環境和營商環境的快速成形。如此一來,“招大引強”無疑會更加水到渠成。
叁
縱觀這些年的發展,西咸新區作為首個以創新城市發展方式為主題的國家級新區,其改革發展的紅利正在迅速釋放,正在成為推進西咸一體化、引領大西北發展,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支點、向西開放的重要樞紐。
與之很好的佐證,作為大西安新中心和這座國家中心城市最具國際、現代、時尚潛質的核心區,西咸新區發展基調與格局無不體現著變化后的優渥。
再者,西咸新區在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聚力建設大西安新中心、持續優化發展環境等方面持續發力,亦取得了立竿見影的效果。
僅今年上半年,新區生產總值增長和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兩項增速均列全省第一;固定資產投資增長、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新登記市場主體增長、引進內資和外資等方面,增速也均領跑全省。
延續良好趨勢,這里自然會成為陜西追趕超越新的增長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