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
    每日經濟新聞
    人物側寫

    每經網首頁 > 人物側寫 > 正文

    【粉巷財經】陜西前首富沉浮舊事

    2018-08-14 17:44:45

    記者:鶯歌 編輯:劉琳

     

    前幾天,下館子吃飯,結賬時,服務員送了兩盒利樂紙盒包裝的飲料。

    出門定睛一瞧,榮氏蘋果樂園?榮氏!

    曾幾何時,這款本土飲料也有過風光日子。

    其背后的海星集團,更是一度將觸角延伸至IT、地產、飲料、零售、高速公路、能源化工等多個領域,創始人榮海也因此登頂陜西首富。

    然而,多元化擴張造成的資金鏈緊張,打破了這位商業傳奇的財富夢。上市公司被珠海格力借殼,首富寶座易位李黑記……

    “當年闊過!”,似乎也成了陜西商業史里的常見劇情,令人唏噓不已!

     

    街頭再難覓榮氏

    本土80后、90后的記憶里,少不了酸酸甜甜又洋溢著滿滿蘋果香氣的榮氏果汁。

    白底紅標、兩只大紅蘋果點綴在盒子最醒目的位置。在那個物質還不太豐裕的年代,榮氏蘋果汁是大多工薪階層孩子最摯愛的飲料之一。

    然時過境遷,不知是市面上好喝的飲料喝多了,還是以前的老配方變了,近幾年榮氏沉寂沒落,即使偶然遇見,這款飲料也再找不回“原來的味道”。

    新千年以來,可口可樂、百事可樂、統一康師傅、匯源果汁、加多寶等品牌輪番占據了各大超市的飲料貨架。在國內外品牌強力“攻勢”之下,眼下本土品牌“榮氏”已難覓蹤跡。

    倘若時間回溯到20多年前,境況卻大不相同。


    在那個民營經濟野蠻生長、民間資本風起云涌的時代,一個個造富神話浮浮沉沉。

    1994年,這一年史玉柱的巨人集團初涉保健品業。

    同是這一年,西安海星現代飲品有限公司成立。成立伊始,其便引進瑞典利樂紙盒無菌灌裝生產線,大舉進入飲料業。

    次年7月,產品投放西安市場。這便是后來一度風靡陜西乃至西北、華北地區的榮氏蘋果汁。

    一盒蘋果汁很便宜,在90年代末陜西的各個城市街頭巷尾,隨處都可以買到。而其生產商西安海星現代飲品有限公司的老總榮海,也是當時陜西響當當的一位風云人物。

    當然,膾炙人口的果汁產業,也只是他麾下商業帝國版圖中的一個角落而已。

    在那個陜西民間資本尚處在蠻荒啟蒙的年代,一個體制內的大學教師敢為人先,“下海”創業,期間領跑陜西民間資本增長數年,其“胃口”也絕不止于此。

     

    當年那個雄心萬丈的“海星帝國”

    上世紀80年代末,31歲的西安交大計算機系教師榮海“下海”創業。不過,初始的事業還跟榮氏果汁沒什么關系。

    1988年,榮海帶著四五個懷揣夢想的年輕人,在興慶路上租了一個車庫。放上幾張寫字臺、三四臺電腦、一部電話,“西安海星計算機控制與接口技術研究所”掛牌成立,這便是后來名震陜西的海星集團邁出的第一步。

    從第一份通過給銀行免費修電腦換來的合同開始,兩年半以后,其公司資產從起步時的1.5萬元變成了300萬。而后又成立計算機公司,辦公室也搬到了和平門。

    眼瞅公司剛剛步入正軌,卻發生了一次創業伙伴分道揚鑣的“內閣嘩變”。后來,榮海留下了海星的招牌,重整旗鼓再次出發。

    1991年5月,海星成為美國康柏電腦公司西北地區總代理,一年之后,又升格為中國總代理。

    同年,海星科技事業集團公司成立,總產值過億。

    也是在這一年,海星開始進軍房地產。

    進入飲品行業,則是在1995年,很快,榮氏蘋果汁走俏古城。

    同樣也是這一年,海星被評為西安高新區科工貿收入百強之首,開始與美國英特爾公司合作生產海星牌計算機。

    雄心勃勃的榮海將目光瞄向了資本市場,1999年,西安海星現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海星科技 600185)在上海證交所上市。這或許能被稱為榮海財富故事里的一個高峰。

    據網絡披露的公開資料,上市前海星科技總資產達3.17億元,主營業務則是計算機硬件生產與銷售。

    此間,榮海商業帝國又繼續鋪開,將觸角伸至零售業。一時間海星超市和海星便利店在陜西各個地市遍地開花。

    至此,一個從興慶路小倉庫起家、僅有四五個員工的團隊,已經成長為橫跨IT、地產、飲料、零售、高速公路、能源化工等多個行業,員工四五千人的多元化架構商業帝國。

     

    多元化,自衛?自損?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2004年,榮海接受媒體采訪時,曾闡述過他對于企業資產布局的觀點。

    其認為,固守一個行業風險太大,資產多元化布局的意義仍是積極的。一個成熟的企業應該布局三個領域的資產:當前沒有利潤但有發展前景的領域、目前正處于上升期的領域、市場已經成熟但利潤越來越薄的領域。

    但或許正是這種對企業多元化布局的“迷信”,成為致使海星跌下神壇的原因之一。

    此前龐大而多元的資產布局,成為日后海星集團發展的“掣肘”。以至后來,榮海不得不為他的海星商業帝國“做減法”,在零售、飲料業的布局亦被砍掉。

    ©視覺中國

    而旗下上市公司海星科技的狀況也不容樂觀。2007年扣非凈利虧損6828.38萬元,2008年扣非凈利虧損2.16億元,當年就被珠海格力借殼,更名格力地產。

    失去旗下上市平臺,榮海也跌下了陜西首富的寶座。2009年,東嶺集團的李黑記取代了榮海,成為當年的陜西首富。

    翻看2008年7月華商報采訪榮海的一篇舊聞,他已經意識到多元化對企業的影響。

    “很多企業走多元化,其實是一種自衛方式?,F在專業化時代已經到來,如果再去盲目多元化,就是不明智不清醒。”榮海說。

    自1988年榮海創業以來,到眼下已近整整半個甲子。時過境遷,再回頭去看往日商海浮沉舊事,感慨頗多。

    實質上,多元化擴展的道路,許多創業型企業都或多或少的走過。不可否認,無論以往或是當下,政策導向對市場影響頗深。國家每年的政策都會有所調整,各行各業的利潤空間也不盡相同。

    新興企業亦或是資金較為充足的大中型企業,都容易跟著政策的傾斜而轉行,從而形成多元化的格局。

    這樣布局,一方面可以分散單一行業重投給企業經營帶來的風險,但另一方面,卻不可避免的造成企業運營攤大餅、不專業的問題。甚至,多元化布局重資產、高庫存的行業,很容易讓企業陷入資金鏈緊張的窘境。

    令人惋惜的是,曾在海星旗下產業,無論是IT、地產、飲料或是零售,隨便一個拿出來悉心培育,將“雞蛋”往一個“籃子”里適當聚一聚。局面可能都是有別于如今的……

    責編 王朋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