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9-10 18:59:26
事實上,在進入合伙人時代后,阿里巴巴完成了多次交接,并從中積累經驗:2013年陸兆禧接任阿里巴巴集團CEO;2015年張勇接任CEO;2016年井賢棟接任螞蟻金服CEO并在一年半后接任董事長。不僅阿里巴巴和螞蟻,菜鳥、阿里云等板塊也都已經完成過至少一次的管理層交接。
據阿里巴巴內部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在阿里巴巴,交接不僅出現在CEO層面,只要到M4(總監)層級,公司就會要求其為自己的崗位尋找和培養接班人,如果這點做得不好,即使日常業績很好,年終績效也會大打折扣。
每經記者 王星平 每經編輯 胥帥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沒有舉辦發布會,只是簡單的一封公開信,馬云就將阿里巴巴的未來托付于“他人”之手。而這看似“輕描淡寫”的交接,阿里巴巴則用了十年。
如今的馬云,終于實現了內心的夢想,徹底變身為“馬老師”。業內人士認為,馬云得以從容地宣布不再擔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從根本上源于他和阿里巴巴創始團隊親手建立的“合伙人機制”。
2009年,在阿里巴巴只有10歲的時候就建立了合伙人制度。
在馬云看來,合伙人制度不是一個簡單的人事制度,而是維系阿里巴巴生態健康的一整套決策、人才和治理安排。也正因如此,阿里巴巴對合伙人的要求頗高——“在阿里巴巴工作五年以上,具備優秀的領導能力,高度認同公司文化,并且對公司發展有積極性貢獻,愿意為公司文化和使命傳承竭盡全力”。
正是得益于合伙人制度,如今,在阿里巴巴的36位合伙人中,已經有兩位“80后”——天貓技術負責人吳澤明和螞蟻金服副CTO胡喜。現任的淘寶總裁蔣凡,甚至是一位“85后”。據阿里巴巴方面提供的數據顯示,在資深總監以上的核心管理人員中,“80后”占到14%;而在阿里巴巴的管理干部和技術骨干中,“80后”已經占到80%,“90后”管理者已超過1400人,占管理者總數的5%。
事實上,在進入合伙人時代后,阿里巴巴完成了多次交接,并從中積累經驗:2013年陸兆禧接任阿里巴巴集團CEO;2015年張勇接任CEO;2016年井賢棟接任螞蟻金服CEO并在一年半后接任董事長。不僅阿里巴巴和螞蟻,菜鳥、阿里云等板塊也都已經完成過至少一次的管理層交接。
圖片由阿里巴巴提供
據阿里巴巴內部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在阿里巴巴,交接不僅出現在CEO層面,只要到M4(總監)層級,公司就會要求其為自己的崗位尋找和培養接班人,如果這點做得不好,即使日常業績很好,年終績效也會大打折扣。也正因如此,在阿里巴巴,成功的交接班不是偶然,而是常態。
事實上,“選擇誰作為自己的接班人”是很多民營企業創始人不得不面對的問題。過去的很多年,部分創始人往往會將企業交接給自己的家人,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家族企業在中國民營企業中占據重要地位。
回望歷史,2013年馬云卸任CEO的時候,比之騰訊,當時的阿里巴巴似乎更艱難些。騰訊微信的橫空出世,已經一舉邁進了移動互聯網的時代,彼時阿里巴巴還在無線事業中努力。而今天,阿里巴巴已完成移動互聯網轉型,公司戰略更加立體,馬云卸任基本不會產生負面影響。
未來,像阿里巴巴這樣的合伙人制度會不會被更多企業所接受?
中國電子商務協會研究中心專家唐興通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相較于大多數互聯網企業,阿里巴巴成立時間較久,所以在企業架構方面的思考較為提前。此次馬云如此“輕易”將交接棒交給張勇,實際是多年內部架構調整的結果。
唐興通同時認為,阿里巴巴設置合伙人機制主要與其自身發展有關,其他企業更多應該學習阿里巴巴這種提前考慮到接班問題的理念,而不是一味效仿“合伙人制度”,因為同一種制度放到不同的環境里不一定能起到相同的效果。對于一家企業的領導者來說,更多是需要一種開拓創新的精神。企業能否一直保持活力,關鍵也在于核心能力能否支撐其發展。否則,即便沒有“接班人難題”,也會出現其他問題。
上述業內人士強調的是,對于做大了的企業而言,尋找接班人都是一個世界性難題。許多頂級的公司,能否找到合適的接班人,完成平穩過渡,也都是運氣的成分居多。包括馬云也曾經對外說,自己最不想犯的錯誤,就是“我退休了,公司倒閉了”。人才儲備成為大企業長期戰役中的必備。在這一點上,阿里巴巴和騰訊都在做布局,阿里巴巴有36位合伙人,騰訊有飛龍學院,但是過去十年間,阿里巴巴已實實在在地完成了人才的數次交棒,檢驗了自己培養人才的可靠性。
也正是阿里巴巴獨創的合伙人制度和打造的人才梯隊,用機制最大限度解決了運氣的問題。這恐怕是“馬老師”給當代企業家最生動的一節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