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推薦

          每經網首頁 > 推薦 > 正文

          今年港股上市破發效應明顯 基石投資者重金站臺備受考驗

          每日經濟新聞 2018-09-16 22:39:13

          自港交所放寬內地科技企業IPO申請條件以后,赴港上市成為越來越多內地企業實現上市夢想的途徑之一。不過,在港股新增上市的38家內地企業中,有19家上市首日出現盤中破發現象,破發率達50%。

          每經記者 李蕾    每經實習記者 任飛    每經編輯 葉峰    

          Wind數據顯示,截至9月16日,在港股新增上市的38家內地企業中,有19家上市首日出現盤中破發現象,破發率達50%,截至首日收盤,共有12家企業收盤價低于首發上市價格,首日破發企業占比達到31.58%。

          “破發”尷尬也在考驗基石投資者的耐心,而這其中也包含業務關聯的“難兄難弟”,在業績至上的當下,基石投資者與準上市企業,誰是誰的諾曼底登陸,誰又是誰的敦刻爾克?

          “破發”考驗基投耐心

          自港交所放寬內地科技企業IPO申請條件以后,赴港上市成為越來越多內地企業實現上市夢想的途徑之一。不過,相比于A股市場新股上市普拉一字板漲停不同,港股市場冷峻很多。

          Wind數據顯示,截至9月16日,在港股新增上市的38家內地企業中,有19家上市首日出現盤中破發現象,破發率達50%,截至首日收盤,共有12家企業收盤價低于首發上市價格,首日破發企業占比達到31.58%。

          對此,市場人士分析,在一項IPO項目中,發行公司會帶領團隊先確定好基石投資的比例、基石投資者的結構,然后選擇基石投資者。而此番“破發”的尷尬也使得基石投資者們從上市之初就如芒在背。

          9月16日,深圳一位資深PE人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盡管目前一級市場融資難,但遇到盈利或商業模式有所創新且知名機構領投或參投的“準獨角獸”時,熱錢總有跟風的欲望。“基石投資者的邏輯大概希望沾上‘獨角獸’的概念,為估值造勢,希望順利退出賣個好價錢。”

          據了解,作為基石投資者,可以優先買入上市公司的股份,基石投資者購買完之后,剩余的股份才會在二級市場進行發售。此前閱文集團、易鑫集團等“騰訊系”公司赴港IPO時均是盛況空前,比如閱文集團2017年上市之時達到620倍的認購規模。而有騰訊做基石投資者、在港上市的希瑪眼科股份當年認購也呈現一片火爆態勢。

          前述PE人士告訴記者,這些公司之所以能夠獲得一個較好的估值,與其基石投資者的背景不無關系。“雖然這些公司在股權上有所犧牲,但卻獲得了巨頭的資源、資金與渠道流量的支持,并為它們的上市做品牌'背書'。”

          暨南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金山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亦表示,有了基石投資者的“背書”,即可為不確定的市場情緒吃一顆“定心丸”。“許多IPO的公司沒有過往業績可供投資者參考,引入基石投資者可以增強市場對新上市股票的信心和信任。”他說。

          “背書”價值幾何?

          即使有“大碗”站臺,但在港交所“允許部分未盈利企業上市”新規下,外界也在擔心諸多赴港上市企業“催熟”的隱患。基于此,基石投資者的強大與否,對于上市公司的上市估值影響頗大。

          前述PE人士告訴記者,盡管目前一級市場融資難,但遇到盈利或商業模式有所創新且知名機構領投或參投的“準獨角獸”時,熱錢就有跟風的信心。“未來如果沾上'獨角獸'概念,估值就有想象空間。”他說。

          此前映客創始人奉佑生發全員信中提到,“我們沒有BAT的加持和站隊,是憑借自己不斷進步的產品和技術創新能力,在最慘烈的千播大戰中笑到了最后。”但事實上,公司自上市以來,股價就接連下挫,截至9月14日收盤報收2.78港元/股,較首發上市股價3.85港元/股縮水近27.79%。

          但即便是有大咖加持,也并非萬無一失。明星企業小米集團-W在香港上市之初曾引入7位基石投資者,華麗陣容中包括中投中財娛樂、中國移動、高通、國開行旗下私募股權基金、保利集團、順豐集團、招商局集團。然而,公司今年7月9日登陸港股首秀遭遇“破發”,當日盤中最大跌幅5%,報收于16.8港元/股,較首發價17港元/股下降1.18%。

          專家認為,基石投資者的加持或僅為“品牌效應”,對實際估值的提振并無明顯的正相關聯系。暨南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金山表示,由于“準上市”企業在IPO之前并無確切的財報對外公布,因此機構投資者對其實際價值的研判并無量化根據可循,“‘背書’的價值或僅停留在企業招股路演時的噱頭而已,并不是成熟資本市場為其買單的依據。”

          業務關聯被質疑

          盡管基石投資者在上市初期,對擬上市企業起到了穩定價格和結構的作用,但關于二者業務上的相互關聯,專家擔心其利益黏性的波動或導致上市公司在實際經營和市值管理上出現消極傳導。

          劉金山亦指出,部分基石投資者本身就同上市公司是產業鏈合作關系,在他看來,純股權的投資要比有合作關系的戰略協作更為市場認同。此前,美國華爾街GMBP資產管理公司總裁陳赫分析稱,近期赴港上市的新經濟企業的基石投資者都是相關聯的企業,這也是最近一批IPO赴港上市破發的主要原因。

          以小米為例,目前引入的七家基石投資者中,包括中國移動、高通等在內,均與其有業務上的合作關系。此前,中國移動與小米在4G終端、渠道、物聯卡等領域開展合作,希望聯合中國移動,在用戶、網絡、渠道、品牌等產業資源與小米集團智能硬件產業鏈的優勢互補;此外,高通還和雷軍簽署了芯片采購項目合作備忘錄,據悉,高通為小米提供的芯片占據了在中國60%以上的出貨量。

          劉金山認為,由于企業目前尚未獨立擁有完整的產業鏈布局,因此在上游芯片單一供應的背景下,難免受制于人。“如果合同到期,作為上游企業的基石投資者看不到可觀的利潤回報,合作黏性將進一步減退,影響下游企業的正常經營。”在他看來,本就是基石投資者的高通不僅需要在實業中與小米進行利益捆綁,也需要承擔小米股價波動帶來的傳染。“投資者對高通未來價值的預估,也需要測評其關聯企業的基本面變化,利益鏈條中任何一個瑕疵,都是造成企業跌價的不利因素。”

          劉金山進一步指出,由于此前“中資系”公司在海外上市陸續遭遇做空,國際上對“中資系”公司乃至捆綁的中國基石投資者在認可度上仍十分謹慎。因此,在他看來,即便有“背書”需求,擁有國際背景的基石投資者會比國內的基石投資者更具參考價值。“否則,基石投資者推高的估值終將被修復,'定價扭曲'下的市值演繹終會給企業和投資方埋下虧損的隱患。”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Wind數據顯示,截至9月16日,在港股新增上市的38家內地企業中,有19家上市首日出現盤中破發現象,破發率達50%,截至首日收盤,共有12家企業收盤價低于首發上市價格,首日破發企業占比達到31.58%。 “破發”尷尬也在考驗基石投資者的耐心,而這其中也包含業務關聯的“難兄難弟”,在業績至上的當下,基石投資者與準上市企業,誰是誰的諾曼底登陸,誰又是誰的敦刻爾克? “破發”考驗基投耐心 自港交所放寬內地科技企業IPO申請條件以后,赴港上市成為越來越多內地企業實現上市夢想的途徑之一。不過,相比于A股市場新股上市普拉一字板漲停不同,港股市場冷峻很多。 Wind數據顯示,截至9月16日,在港股新增上市的38家內地企業中,有19家上市首日出現盤中破發現象,破發率達50%,截至首日收盤,共有12家企業收盤價低于首發上市價格,首日破發企業占比達到31.58%。 對此,市場人士分析,在一項IPO項目中,發行公司會帶領團隊先確定好基石投資的比例、基石投資者的結構,然后選擇基石投資者。而此番“破發”的尷尬也使得基石投資者們從上市之初就如芒在背。 9月16日,深圳一位資深PE人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盡管目前一級市場融資難,但遇到盈利或商業模式有所創新且知名機構領投或參投的“準獨角獸”時,熱錢總有跟風的欲望。“基石投資者的邏輯大概希望沾上‘獨角獸’的概念,為估值造勢,希望順利退出賣個好價錢?!?據了解,作為基石投資者,可以優先買入上市公司的股份,基石投資者購買完之后,剩余的股份才會在二級市場進行發售。此前閱文集團、易鑫集團等“騰訊系”公司赴港IPO時均是盛況空前,比如閱文集團2017年上市之時達到620倍的認購規模。而有騰訊做基石投資者、在港上市的?,斞劭乒煞莓斈暾J購也呈現一片火爆態勢。 前述PE人士告訴記者,這些公司之所以能夠獲得一個較好的估值,與其基石投資者的背景不無關系?!半m然這些公司在股權上有所犧牲,但卻獲得了巨頭的資源、資金與渠道流量的支持,并為它們的上市做品牌'背書'?!?暨南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金山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亦表示,有了基石投資者的“背書”,即可為不確定的市場情緒吃一顆“定心丸”?!霸S多IPO的公司沒有過往業績可供投資者參考,引入基石投資者可以增強市場對新上市股票的信心和信任?!彼f。 “背書”價值幾何? 即使有“大碗”站臺,但在港交所“允許部分未盈利企業上市”新規下,外界也在擔心諸多赴港上市企業“催熟”的隱患?;诖?,基石投資者的強大與否,對于上市公司的上市估值影響頗大。 前述PE人士告訴記者,盡管目前一級市場融資難,但遇到盈利或商業模式有所創新且知名機構領投或參投的“準獨角獸”時,熱錢就有跟風的信心?!拔磥砣绻瓷?獨角獸'概念,估值就有想象空間。”他說。 此前映客創始人奉佑生發全員信中提到,“我們沒有BAT的加持和站隊,是憑借自己不斷進步的產品和技術創新能力,在最慘烈的千播大戰中笑到了最后。”但事實上,公司自上市以來,股價就接連下挫,截至9月14日收盤報收2.78港元/股,較首發上市股價3.85港元/股縮水近27.79%。 但即便是有大咖加持,也并非萬無一失。明星企業小米集團-W在香港上市之初曾引入7位基石投資者,華麗陣容中包括中投中財娛樂、中國移動、高通、國開行旗下私募股權基金、保利集團、順豐集團、招商局集團。然而,公司今年7月9日登陸港股首秀遭遇“破發”,當日盤中最大跌幅5%,報收于16.8港元/股,較首發價17港元/股下降1.18%。 專家認為,基石投資者的加持或僅為“品牌效應”,對實際估值的提振并無明顯的正相關聯系。暨南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金山表示,由于“準上市”企業在IPO之前并無確切的財報對外公布,因此機構投資者對其實際價值的研判并無量化根據可循,“‘背書’的價值或僅停留在企業招股路演時的噱頭而已,并不是成熟資本市場為其買單的依據?!?業務關聯被質疑 盡管基石投資者在上市初期,對擬上市企業起到了穩定價格和結構的作用,但關于二者業務上的相互關聯,專家擔心其利益黏性的波動或導致上市公司在實際經營和市值管理上出現消極傳導。 劉金山亦指出,部分基石投資者本身就同上市公司是產業鏈合作關系,在他看來,純股權的投資要比有合作關系的戰略協作更為市場認同。此前,美國華爾街GMBP資產管理公司總裁陳赫分析稱,近期赴港上市的新經濟企業的基石投資者都是相關聯的企業,這也是最近一批IPO赴港上市破發的主要原因。 以小米為例,目前引入的七家基石投資者中,包括中國移動、高通等在內,均與其有業務上的合作關系。此前,中國移動與小米在4G終端、渠道、物聯卡等領域開展合作,希望聯合中國移動,在用戶、網絡、渠道、品牌等產業資源與小米集團智能硬件產業鏈的優勢互補;此外,高通還和雷軍簽署了芯片采購項目合作備忘錄,據悉,高通為小米提供的芯片占據了在中國60%以上的出貨量。 劉金山認為,由于企業目前尚未獨立擁有完整的產業鏈布局,因此在上游芯片單一供應的背景下,難免受制于人?!叭绻贤狡?,作為上游企業的基石投資者看不到可觀的利潤回報,合作黏性將進一步減退,影響下游企業的正常經營?!痹谒磥?,本就是基石投資者的高通不僅需要在實業中與小米進行利益捆綁,也需要承擔小米股價波動帶來的傳染?!巴顿Y者對高通未來價值的預估,也需要測評其關聯企業的基本面變化,利益鏈條中任何一個瑕疵,都是造成企業跌價的不利因素。” 劉金山進一步指出,由于此前“中資系”公司在海外上市陸續遭遇做空,國際上對“中資系”公司乃至捆綁的中國基石投資者在認可度上仍十分謹慎。因此,在他看來,即便有“背書”需求,擁有國際背景的基石投資者會比國內的基石投資者更具參考價值?!胺駝t,基石投資者推高的估值終將被修復,'定價扭曲'下的市值演繹終會給企業和投資方埋下虧損的隱患?!?
          基石投資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日本黄线在线视频免费看 | 中文字幕图片欧美亚洲 | 婷婷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成AV人片女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无线码 | 亚洲午夜在线一区二区日韩电影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