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9-18 15:54:51
9月18日,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李小加出席第三屆中國醫藥創新與投資大會并作報告,對港交所新規做了進一步解讀。
每經記者 徐杰 每經實習記者 張瀟尹 每經實習編輯 徐斐
港交所今年出臺的IPO新規掀起內地生物醫藥公司的“赴港上市潮”。9月18日,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李小加出席第三屆中國醫藥創新與投資大會并作報告,對港交所新規做了進一步解讀,他認為,此次新規是資本界對生物研發公司的“雪中送炭”。
會上,李小加表示,以往港交所不接受無營收的公司上市,因為無營收的公司都處于高風險的早期發展階段,投資者很難有可靠的標尺來判斷公司發展前景和投資風險。“但是生物科技公司很特殊,他們在最初的研究開發階段恰恰是最需要資金的,特別是這個行業發展到現階段,很多公司已經越來越不能得到它所需要的資金,所以我們要來做‘雪中送炭’這件事。”
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 李小加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瀟尹/攝)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港交所的IPO新規為一眾生物醫藥公司開通了踏入資本市場的快速通道,歌禮制藥、華領醫藥、信達生物等生物醫藥公司紛紛遞交了上市申請書。不過,資本市場對這股“上市潮”的反應似乎有些冷淡。
以歌禮制藥(01672,HK)為例,作為首只未盈利生物科技港股,其在上市首日先漲后跌,先升6.4%至14.9港元/股,后回落跌穿招股價至13.66港元/股,最終險守招股價14港元/股,成交達11.8億港元。無獨有偶,另一家未盈利生物醫藥公司百濟神州(06160,HK)同樣遭首日破發,開盤便急劇下跌至103港元/股,跌破108港元/股的發行價,收盤時報收于107港元/股,跌幅為0.93%。
對此,李小加在會上直言,上市破發是一定的,不確定的是具體何時破發。“對于任何一個正常的市場來說,起起落落是無法避免的,人為控制有可能降低破發的痛苦,也有可能人為地將其推后,但永遠不可能讓破發消失。”
他進一步表示,目前我國的醫療健康產業進入一個大洗牌、大博弈的時代,同時,整個醫療體系也在進行大改革,“這種背景下,希望大家能共同建立一個健康、干凈的生態。生物科技公司要善待投資者,如果上市破發、一地雞毛的情況出現了,我們大家一起把生態清理干凈,繼續往前走,讓投資者的資金形成一個干干凈凈的下水系統和灌溉系統,流向該去的地方。”
他認為,醫療健康產業是一個崇高的產業,“這個市場的財務風險可能很高,但是道德風險理應降低。”
那么,投資者的“雪中送炭”如何才能“送”到位?對此,李小加在會后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為未盈利的生物醫藥公司“雪中送炭”,對投資者來說風險確實很大,投資者要清楚,港股絕不是投機之地,“因此投資者需要具備‘馬拉松’意識,要充分認識到這個行業的特點,它的風險和發展是具有長期性的,要摒棄“賽馬邏輯”,不要抱著投機目的來投資生物科技板塊。”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