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
    每日經濟新聞
    市場

    每經網首頁 > 市場 > 正文

    保險機構第三波境內發債潮顯現 上半年發行規模達385億元

    每日經濟新聞 2018-09-25 17:32:32

    今年上半年,市場上共有4只保險機構境內發行債券,合計規模達到385億元,遠超2017年全年的70億元。

    每經記者 胡楊    每經編輯 姚祥云    

    Upload_1537867875892.thumb_head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自2005年開啟境內發行債券以來,我國保險機構的境內發債之路已經走過十余年。

    在聯合信用評級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合評級”)看來,2018年,隨著行業新一輪改革轉型的推進,特別是人身險公司在2016年以來的中短期業務限制等轉型過程中積累的償付能力壓力較大,保險機構由此迎來了又一波發債潮。其發布的《我國保險機構境內外發債情況比較》(以下簡稱“報告”)顯示,上半年,共有4只保險機構債券發行,合計規模達到385億元,遠超2017年全年的70億元。

    而與境內發行的“小高峰”相比,今年上半年則暫無保險機構境外發債的案例。不過,據聯合評級預測,在2019年后存續美元債陸續到期等因素影響下,未來保險機構境外發債依然有較大發展空間。

    境內發債主體以人身險公司為主

    整體來說,我國保險機構目前在境內一般可發行三種行業特有的債券,一是2004年推出的次級定期債券(含次級定期債務,下同),2013年進一步放開了保險集團(或控股)公司發行次級債務;二是2012年推出的上市保險公司(含上市保險集團公司)次級可轉換債券(以下簡稱“次級可轉債”),可拓寬保險公司資本補充渠道;三是2015年推出的資本補充債券,專門用于補充資本,且償付順序屬于次級債務。

    報告指出,從實際發行情況來看,我國保險機構最早從2005年開始在境內發行債券,整體呈兩波上漲回落趨勢。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發債高峰與監管變化導致的償付能力補足需求緊密相關。

    具體來說,境內保險機構早期的債券發行量一直不大,2008年保險業“償一代”監管實施后,保險公司因補充資本需求導致發債規模有所增加;2011年以來,保險行業進入轉型期,多數保險公司保費增速和利潤增長出現雙降,行業資本補血需求大大增加,導致2011年保險公司債券發行規模大增,2012年達到歷史峰值732.8億元,之后逐漸回落。

    2015年,國內債券市場快速發展,同時保險業“償二代”風險監管體系試運行導致保險公司的資本補充需求再次增加,加之同年資本補充債券推出,多重因素綜合推動保險公司債券發行規模放量并形成第二波高峰,當年的保險機構境內債券總發行規模為654億元,并于2016年再次回落。

    而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市場上共有4只保險機構債券發行,合計規模達到385億元,遠超2017年全年的70億元。報告認為,2018年以來,行業新一輪改革轉型推進,特別是人身險公司在2016年以來的中短期業務限制等轉型過程中積累了較大的償付能力壓力。

    從境內發債主體來看,人身險公司參與資本市場債券融資的確最為活躍。截至2017年末,我國保險機構在境內累計發行過114只債券,共對應50家發行主體,其中保險集團2家、人身險公司32家、財險公司16家,無專業再保險公司;人身險公司發行債券數量和規模占比最大,占比分別為65.79%和63.55%。

    報告預測,盡管境內債券市場利率今年維持高位震蕩的可能性依然較大,但受前兩年保險行業改革轉型積累的壓力和資本需求加大影響,部分一時轉型困難的中小保險公司可能面臨償付能力監管的考驗。嚴監管下保險機構紛紛通過增資和發債來補充資本,今年境內發債規模將大幅增長。

    保險機構境外發債利差普遍低于境內

    與境內發行的“小高峰”相比,今年上半年則暫無保險機構境外發債的案例。

    實際上,從券種、期限、利率等方面來看,境外債券具有品種多樣、期限靈活、利率較低等優勢,特別是在資金成本方面,境外債券監管政策限制少,如果發行時機合適,可大大節約融資成本。此外,有意擴展海外業務或提高國際聲譽的大中型保險公司也會將境外融資作為首選之一。

    而從歷史情況來看,我國保險機構境外發債也曾出現過幾次的“小高潮”。報告顯示,隨著2012年以來美國第三輪量化寬松政策的實施,全球市場(特別是美國資本市場)進入超低利率環境,國內企業掀起了一輪境外發債融資的熱潮,也重新開始有保險機構境外債券出現;2015年9月,政策放寬了境內企業直接境外發債的監管,取消了之前對發債額度的審批制,國內保險公司境外發債隨之加速。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末,我國保險機構在境外累計發行16只債券,均為美元計價,金額合計89.05億美元。

    據聯合評級統計,這16只債券的發行利率區間為[2.375%,6.00%],利率均值為3.87%;整體發行利差區間為[-0.25%,2.58%],利差均值為0.70%。報告指出,就境內外均發行過債券的保險機構而言,其境外發行利差普遍低于境內利差。

    需要注意的是,境外發債主體集中為大型且實力較強的機構,以人身險公司和保險集團為主,專業再保險公司也有融資活動,無財險公司。具體來說,中國太平及其海外子公司境外發債次數最多,共發行過3次高級債券和1次次級永續債券。規模方面,中國再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陽光人壽發行規模均為15億美元,并列單家保險機構境外發債規模首位。

    盡管保險機構基本面總體不斷改善,但報告提示稱,由于境內機構在境外發行的債券大多還是調回境內使用,很多企業沒有外匯收入來源,抵御匯率波動風險的能力較弱,由此會加大匯率風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自2005年開啟境內發行債券以來,我國保險機構的境內發債之路已經走過十余年。 在聯合信用評級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合評級”)看來,2018年,隨著行業新一輪改革轉型的推進,特別是人身險公司在2016年以來的中短期業務限制等轉型過程中積累的償付能力壓力較大,保險機構由此迎來了又一波發債潮。其發布的《我國保險機構境內外發債情況比較》(以下簡稱“報告”)顯示,上半年,共有4只保險機構債券發行,合計規模達到385億元,遠超2017年全年的70億元。 而與境內發行的“小高峰”相比,今年上半年則暫無保險機構境外發債的案例。不過,據聯合評級預測,在2019年后存續美元債陸續到期等因素影響下,未來保險機構境外發債依然有較大發展空間。 境內發債主體以人身險公司為主 整體來說,我國保險機構目前在境內一般可發行三種行業特有的債券,一是2004年推出的次級定期債券(含次級定期債務,下同),2013年進一步放開了保險集團(或控股)公司發行次級債務;二是2012年推出的上市保險公司(含上市保險集團公司)次級可轉換債券(以下簡稱“次級可轉債”),可拓寬保險公司資本補充渠道;三是2015年推出的資本補充債券,專門用于補充資本,且償付順序屬于次級債務。 報告指出,從實際發行情況來看,我國保險機構最早從2005年開始在境內發行債券,整體呈兩波上漲回落趨勢。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發債高峰與監管變化導致的償付能力補足需求緊密相關。 具體來說,境內保險機構早期的債券發行量一直不大,2008年保險業“償一代”監管實施后,保險公司因補充資本需求導致發債規模有所增加;2011年以來,保險行業進入轉型期,多數保險公司保費增速和利潤增長出現雙降,行業資本補血需求大大增加,導致2011年保險公司債券發行規模大增,2012年達到歷史峰值732.8億元,之后逐漸回落。 2015年,國內債券市場快速發展,同時保險業“償二代”風險監管體系試運行導致保險公司的資本補充需求再次增加,加之同年資本補充債券推出,多重因素綜合推動保險公司債券發行規模放量并形成第二波高峰,當年的保險機構境內債券總發行規模為654億元,并于2016年再次回落。 而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市場上共有4只保險機構債券發行,合計規模達到385億元,遠超2017年全年的70億元。報告認為,2018年以來,行業新一輪改革轉型推進,特別是人身險公司在2016年以來的中短期業務限制等轉型過程中積累了較大的償付能力壓力。 從境內發債主體來看,人身險公司參與資本市場債券融資的確最為活躍。截至2017年末,我國保險機構在境內累計發行過114只債券,共對應50家發行主體,其中保險集團2家、人身險公司32家、財險公司16家,無專業再保險公司;人身險公司發行債券數量和規模占比最大,占比分別為65.79%和63.55%。 報告預測,盡管境內債券市場利率今年維持高位震蕩的可能性依然較大,但受前兩年保險行業改革轉型積累的壓力和資本需求加大影響,部分一時轉型困難的中小保險公司可能面臨償付能力監管的考驗。嚴監管下保險機構紛紛通過增資和發債來補充資本,今年境內發債規模將大幅增長。 保險機構境外發債利差普遍低于境內 與境內發行的“小高峰”相比,今年上半年則暫無保險機構境外發債的案例。 實際上,從券種、期限、利率等方面來看,境外債券具有品種多樣、期限靈活、利率較低等優勢,特別是在資金成本方面,境外債券監管政策限制少,如果發行時機合適,可大大節約融資成本。此外,有意擴展海外業務或提高國際聲譽的大中型保險公司也會將境外融資作為首選之一。 而從歷史情況來看,我國保險機構境外發債也曾出現過幾次的“小高潮”。報告顯示,隨著2012年以來美國第三輪量化寬松政策的實施,全球市場(特別是美國資本市場)進入超低利率環境,國內企業掀起了一輪境外發債融資的熱潮,也重新開始有保險機構境外債券出現;2015年9月,政策放寬了境內企業直接境外發債的監管,取消了之前對發債額度的審批制,國內保險公司境外發債隨之加速。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末,我國保險機構在境外累計發行16只債券,均為美元計價,金額合計89.05億美元。 據聯合評級統計,這16只債券的發行利率區間為[2.375%,6.00%],利率均值為3.87%;整體發行利差區間為[-0.25%,2.58%],利差均值為0.70%。報告指出,就境內外均發行過債券的保險機構而言,其境外發行利差普遍低于境內利差。 需要注意的是,境外發債主體集中為大型且實力較強的機構,以人身險公司和保險集團為主,專業再保險公司也有融資活動,無財險公司。具體來說,中國太平及其海外子公司境外發債次數最多,共發行過3次高級債券和1次次級永續債券。規模方面,中國再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陽光人壽發行規模均為15億美元,并列單家保險機構境外發債規模首位。 盡管保險機構基本面總體不斷改善,但報告提示稱,由于境內機構在境外發行的債券大多還是調回境內使用,很多企業沒有外匯收入來源,抵御匯率波動風險的能力較弱,由此會加大匯率風險。
    保險機構 發債潮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