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推薦

          每經網首頁 > 推薦 > 正文

          每經專訪施懿宸:北京空氣質量改善見證綠色金融效果

          每日經濟新聞 2018-10-01 11:54:10

          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講座教授、長三角綠色價值投資研究院院長施懿宸認為,隨著綠色金融的推進,投資者在投資決策中充分考慮ESG信息,有助于降低企業違約風險,保障金融體系的正常運行。

          每經記者 張壽林    每經編輯 陳星    

          圖片來源:資料圖

          9月29日,在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舉行2018年年會上,《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專訪了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講座教授、長三角綠色價值投資研究院院長施懿宸。

          施懿宸所在的中財綠金院研究團隊最近在從事中國上市公司環境、社會和治理(ESG)表現與企業債券違約相關性研究。近年來我國債券市場違約案例時有發生,如何更好地避免債券違約風險,施懿宸所在團隊的研究顯示,其實可以結合財務和非財務信息正確衡量和評估企業價值。

          研究團隊通過使用自主開發的綠色領先股票指數和ESG領先股票指數評估體系對中國上市公司進行綠色和ESG評分,并使用中國上市公司綠色和ESG評分作為數據庫,進行實證研究,結果顯示ESG水平越高,企業債券違約或降級的概率越低;綠色表現越好,企業債券違約或降級的概率越低;ESG水平越高,企業債券收益率越高;綠色表現越好,企業債券區間收益率越高;ESG水平越高,企業越傾向于發行綠色債券。他所在的研究團隊建議,監管部門鼓勵并逐步強制要求發債主體和發債項目進行ESG信息披露,作為企業發債資格和發債總額的參考。

          綠色金融在國內依然火熱,但也有說法認為中國綠色金融近年來的表現,只是人為制造出的勢頭,不具有商業可持續性,由此認為綠色金融只是一股熱潮,對此并不看好。

          但在施懿宸看來,上述研究成果恰好證明了隨著綠色金融的推進,投資者在投資決策中充分考慮ESG信息,有助于降低企業違約風險,保障金融體系的正常運行。

          “ESG可以推動可持續性發展,當你忽略了ESG,基本上你比較短視。如果企業看得很短,那這個企業是不長久的,不持續的。”施懿宸說。但他強調,綠色金融雖然現在發展得不錯,但要擴展到ESG,變成可持續金融。

          要看大趨勢、大方向

          NBD:民間有一種說法,認為綠色金融在中國很火熱更多是人為制造,對商業可持續性提出質疑,由此認為綠色金融難以持續。對此您怎么看?

          施懿宸:你要看大趨勢、大方向。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角度來看。以前我們依靠自然資源稟賦直接生產,通過價格來競爭,不考慮對自然資源的保護,現在我們發現要高質量發展,不少企業就要付出成本。

          你看今天的天空,空氣質量明顯較好,兩年前你看不到這樣的天。這就是效果。

          NBD:北京空氣的改善,綠色金融在其中有貢獻嗎?

          施懿宸:當然有。綠色金融就是一個手段,企業的血液就是資金。

          金融要素由國家掌握,這是一個有效的治理工具。政府考核金融機構,“兩高一剩”的貸款比例不能多。在去杠桿的大環境下,企業如果沒錢了,就要了它的命。沒有了金融支持,資金直接斷鏈。“兩高一剩”現在發債都困難,同時政府又鼓勵綠色企業發債。一頭不讓發債,一頭能發而且發得更快。所以是兩頭激勵。

          舉個例子,一家傳統能源企業說,他的不少子公司在二三線城市,去向銀行要貸款,銀行都不談,連送件都沒機會。所以,我們的綠色金融基本是由上至下而推動的,而且金融要素由國家掌握。掌握了金融要素,就能影響企業的行為。而西方的金融機構主要是民營的,一切從逐利出發,政府也管,但不能管的太多。為什么我們的綠色金融如此快速地發展,就在于金融要素是國家的。

          國際上ESG已成為一個標準,比如版權,作為智慧財產,它是ESG中的“G”也就是商業道德的一部分,在國際上深受重視。

          所以,我要說的就是ESG可以推動可持續性發展,當你忽略了ESG,基本上比較短視。我們希望看得更長遠一點。企業看得很短,那這個企業是不長久的,不持續的。

          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看,等著被日益注重環境、注重ESG的趨勢所淘汰,那就是慢性死亡。有很多例子已經證明。比如傳統火電項目,國家一直在壓降比例。

          再從正面來看,比如有些銀行,別人看不懂的項目他們看得懂,而且他們把整套系統都做出來了。

          綠色金融要變成可持續金融

          NBD:您接觸了大量企業和金融機構,您覺得企業和金融機構對可持續發展、綠色金融的接受程度怎么樣?

          施懿宸:企業存在的價值是把各種要素,比如勞動、資本、土地、企業家的才能組合在一起,從而提高附加價值,所以從這一角度來看,他們希望ESG和其收益掛鉤,帶來正面激勵。

          用過去的思維來看,會一直覺得這是成本沒有收益。我所做的就是提供各種工具、方法、證據,通過這些告訴他們這會帶來收益。

          NBD:所以整體上來說,綠色金融在觀念上還是非常重要的。

          施懿宸:其實綠色金融就是可持續金融。我覺得在國內,就我們的認知來講,大家已經把綠色金融和可持續金融聯系在了一起。說到底最終就是為了可持續發展。ESG就是可持續發展,只是現在先不談“S”和“G” 部分,而是在“E”的范圍內談。

          從這個角度來說,ESG是和商業可持續性密切相關的,所以我們金融機構,投資人要去關注他的ESG,我剛才說,ESG就是一個長期的關心,我們現在已經開始注重這個了。但依然有不少主體看得很短。所以金融機構和投資者只要把ESG的因子放在對他的評價里面,他就會改觀。

          綠色金融雖然現在發展得不錯,但要擴展到ESG,要變成可持續金融。不管你在不在絕對“綠”的目錄里面,你都要盡ESG的責任。比如疫苗雖然不在,但是要盡ESG的責任。可因為它不是綠色信貸和綠色債券目錄的,目前就覺得你管不到它。所以,接下來的重點就是把所有的項目都納入ESG,目錄以外的,可以用可持續金融,從ESG的角度去促使其改變。

          NBD:這么說,綠色金融必須堅守,但是我們的市場在這方面還沒有形成共識。

          施懿宸:所以,我們是由上至下靠制度推動。官方正在推一個上市公司責任報告書的強制披露。目前還是自愿,這樣就出現兩個問題,披露不披露,披露什么是自己決定。

          NBD:您上午發布的這項研究成果,是通過規范的研究最終得出,重視ESG的企業債券違約率更低。這是否可以理解為,就像一個人雖然他很能賺錢,但是他在社會公德上劣跡斑斑,甚至靠坑蒙拐騙賺錢,這樣的人其實不會受人尊重,甚至會無立足之地。而假如整個社會都是這種不注重責任,沒有公德的人,那這個社會只會污濁不堪,讓人看不到希望。當一個人綜合全面發展,德能勤績廉兼具,事業天地也會越走越寬,實現可持續發展。這也是格局和眼光。所以,視野要放得更寬,事業天地才能更寬。從這個角度來說,ESG是底線,而不是因為影響所謂的財務收益就不去考慮了。

          施懿宸:對,所以,我說原本的信用評級是有用的,但他沒有看到可持續發展這一塊。我們是把ESG加到信用評級里面,合在一起就完整了。

          過去很多的獲利是來自于它不盡企業的社會責任,這個時候它的可持續性就有風險。比如當年德國大眾汽車,它在尾氣排放數據上造假,最終被美國重罰,股票也隨之大跌。

          NBD:是的,問題可能就在于當人們在談ESG的時候,對于不考慮ESG會帶來多少風險,還沒有更多或者更深的感受。

          施懿宸:其實也有很多的例子,比如先看長生疫苗,它就是“G”的問題,它的CEO、CFO是同一個人,這個在“G”上是很荒誕的,在治理上是一個很大的違規。如果投資人在乎ESG的話,如果有這樣的專業意識,會還沒發生事情就不投了。

          再像香港某上市乳業公司,用我們的指標來評價,他的分數很低。所以我們是事先知道它在ESG上有問題。它出事了,我還和我的團隊成員講,我們評出來的很有價值。

          當然ESG的解釋效度也是漸進式的,現在可能在一些部分中,等它變成標準后,解釋和識別能力會更高。

          綠色金融操作層面要有路徑、方法和工具

          NBD:不得不說,雖然綠色金融確實火熱,但從實際行動的滯后上來看,是不是可以說,綠色金融在人們內心里并沒有真正受到重視?

          施懿宸:我覺得里面有一點,從事綠色金融研究的人,可能一直在用自己的語言敘述。我一直希望用大眾的語言向人們講我的研究、發現和工具。而且不要一開始就要求高標準,因為企業或金融機構一下子是做不到的。就像要他爬8000米,你先給他講800米,他做了會發現這個其實會有收益,他嘗到了甜頭,就會繼續往下一個800米走。

          所以,在為銀行做咨詢的時候,我跟他說,你原本的信用指標我不動,我只是幫你加幾個可以識別環境風險的指標。他說這好啊,我們剛有兩筆化工的壞賬收不回來。這正是他想做而且也能做的,是能帶來收益的。要是你說“你的指標體系,我幫你改一遍”,他會有抗拒反應。

          對于企業也是。現在可能有一個環境信息或者ESG強制披露。他一聽到披露,就有壓力了,有風險。然后我跟他說,你們可以先做個評估報告,這叫自評,做完這個評估報告,你知道現在哪些做得好哪些沒做好。在未來披露變成強制之前,哪些你需要提前做改善。他覺得這個不錯。所以,這也是要一步一步來。

          還有就是,我提出了三足鼎立的邏輯。綠色金融有政府的支持,市場也擁護,但還有一個就是,必須把綠色金融的學術理論體系建立起來。金融機構常問我一個問題:“施教授,我現在不是不在乎這個東西,你告訴我這個環境風險怎么定價。”

          也就是說,除了理念,更要實操,這要有路徑、方法、工具。這也就是為什么我說綠色金融要有完整的學術理論架構體系。我們之前就在申請一個課題,寫一本可持續投資學的書,把可持續和綠色的因子放進去。以前的投資學都不“綠”,投資決策都沒有考慮環境風險,但現在要考慮。

          舉個例子,碳價會影響資本支出的現金流,尤其是“兩高一剩”行業,今天資本支出如果沒有考慮環境因子和碳排放,三年之后可能排放超標,那就得買碳權,價格如果很貴呢?那在投資決策中你是不是需要提前考慮這些,這時候你就會想,我是不是去做一些比較高端的生產,排放量比較少。這不就符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了!當然你還要知道怎么去測算。現在的問題是,即便他們都接受這個理念,但是在投資時對環境風險不怎么了解,也不清楚怎么算。

          這就是為什么我去開發一些方法學。除了證據之外,還要告訴他怎么做。行動層面跟不上,原因就在這里。現在市場上缺這樣的人才,不少人向我要人,所以學校的教育也要跟上。

          NBD:未來綠色金融有希望持續發展嗎?

          施懿宸:從目前的成果來講,未來的發展會更好。因為綠色金融示范區做出了示范,以后要鋪到全國,有些不是示范區的都想先做,像某些省份想申請第二批。這個就是效果。

          它的可持續性必須要建立在成為一個生態體系的基礎上,就是沒有國家的補貼政策也能發展得很好。這個是完全可以的。現在比如綠債就沒有財政補貼,但是中國綠債發行還是全球前二。

          所以勢頭是在往好的方向發展,而且確實產生了效果。金融是服務實業的,而綠色金融是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金融做到最后,還要從實業端去確認金融這個要素有沒有發揮功能。所以,我們不是為了做綠色金融而做綠色金融。

          NBD:您說的是未來幾年,那20年或者50年之后呢?

          施懿宸:它就會叫可持續金融,因為所有的金融都會把可持續因素納入,這個時候就不談綠色金融了。這是一個過程,現在是很多都沒有納入,外部成本沒有內部化。

          但是讓國外羨慕的是,我們可以通過頂層設計由上至下推動,他們可是培養了很久市場意識大家才愿意干,所以他們的ESG做了一二十年,不過現在已內化成DNA了,尤其是歐洲。我們也正在這個過程中。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綠色金融 可持續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在线视频欧美一二 | 亚洲天堂Av免费片 | 日本一道久高清免费的视频 | 六月丁香婷婷亚洲中文字幕 | 午夜福利激情视频 | 欧美日韩精品久久久久免费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