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10-07 22:04:46
消息稱,李嘉誠持股約70%的加拿大石油公司赫斯基能源9月30日表示,包括債務在內,已對其競爭對手MEG能源提出64億加元(約50億美元)的敵意收購要約。對于石油行業來說,是一個什么樣的信號呢?
每經編輯 吳永久
圖片來源:攝圖網
在國際油價不斷創新高的背景下,近日,能源領域又出現一筆大交易。
前段時間,恒大擬145億元入股廣匯集團,雙方將在汽車銷售、能源等領域開展全面戰略合作。時隔不久,近日消息稱,李嘉誠持股約70%的加拿大石油公司赫斯基能源9月30日表示,包括債務在內,已對其競爭對手MEG能源提出64億加元(約50億美元)的敵意收購要約。
以抄底而聞名的李嘉誠此時出手MEG能源,對于石油行業來說,是一個什么樣的信號呢?在A股市場上,有沒有業績彈性強的石油股呢?今日,火山君就來梳理一番。
消息稱,李嘉誠持股約70%的加拿大石油公司赫斯基能源9月30日表示,包括債務在內,已對其競爭對手MEG能源提出64億加元(約50億美元)的敵意收購要約。
具體來說,赫斯基向MEG的股東提出,以現金或換股的方式,收購MEG全數股權,MEG的股東可以選擇每股11加元的現金,或0.485股赫斯基能源股份,當中現金部份最高為10億加元,股票部分總價值約23億加元。此外,赫斯基還將承擔MEG約31億加元的債務。
在此消息刺激下,本周一MEG股價大漲。從9月28日的收盤價8.03加元漲到了周五的10.98加元。
而赫斯基能源本周股價則出現了一些下跌。
MEG是一家位于加拿大的專注于油砂勘探的小型能源公司,它擁有一項技術,用蒸汽溶化地表下的油砂,然后將重油抽出地面。在油砂儲量豐富的加拿大阿爾伯塔省,MEG擁有52個連續的油砂區塊的租賃許可證100%的工作權益,總面積達32900英畝,據估算,可采儲量約有20億桶原油。
消息顯示,這將是赫斯基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收購交易。赫斯基在聲明中稱,如果兩家公司合并,上游產量將會增加至每日41萬桶油當量,下游煉油及升級的產能會增加至每日40萬桶。此外,也有助于增加自由現金流、營運資金、收入及產量。
那么加拿大的石油產業發展情況又是怎樣的呢?
據媒體報道,加拿大是世界第三大石油儲量國,其中大部分原油銷往美國。但是長期以來,加拿大原油價格偏低,收入與付出不成正比。目前,加拿大與美國原油價格的差距更是達到近五年來的最高點。
據業界人士介紹,加拿大西部生產的原油多為粘稠油砂,經調和而成的精選原油是一種重質混合原油,黏度高、含硫高、含氮高、殘碳高、雜質多,提煉條件要求較高,所以價格比一般原油便宜。但是,現在加拿大原油比美國原油價格差這么多,顯然已經超出了原油本身的因素。
加拿大廣播公司(CBC)報道說,一些專家認為,目前加拿大西部輸油管道運力不足,是導致加拿大西部原油價格過低的主要原因。
這在A股上市公司之中也有體現,據中天能源今年半年報顯示,“WCS方面,在加拿大未有新的輸油管道投產和鐵路運輸能力未能得到明顯提升的情況下,交通運輸瓶頸仍在繼續制約和影響當地的原油生產活動。WCS原油生產地管道運輸的不完善,天然氣運輸基礎設施中的維修項目均使得WCS與 WTI之間的貼水持續增大并在二季度持續延續。WCS原油生產地的油氣價格并未享受到WTI上漲帶來的紅利。此外,美國頁巖氣的高速擴張,頁巖油產量的持續上漲,亦對加拿大油氣造成巨大沖擊。”
火山君(微信公眾號:huoshan5188)發現,從赫斯基和MEG的市值對比來看,目前,赫斯基的總市值在210億加元左右,MEG的總市值在32億加元左右。消息面顯示,去年,赫斯基以4.35億美元收購了美國一家煉油廠。
由此可見,加拿大原油并未享受到國際油價上漲的好處,其價格偏低,與國際原油存在較大的價差。另外,赫斯基擁有輸油管道以及煉油廠方面的優勢,在要約收購MEG后,將產生協同效應。
而對于其他一些加拿大的石油公司則未必如此,因為受制于管道運輸,并不一定享受到國際油價上漲的好處。
那么加拿大的原油管道是個什么樣的情況呢?
阿爾伯塔省是加拿大的石油重鎮,長期以來依靠金德摩根公司的橫山輸油管道,向卑詩省港口輸送石油,然后海運至美國市場。因受管道運力限制,阿爾伯塔省一直無法擴大對美石油出口,并開啟亞洲能源市場。
2016年1月,加拿大聯邦政府批準了橫山輸油管道擴建項目,以便推動阿爾伯塔能源出口。兩年多來,這一項目遭到卑詩省原住民、環保團體和政府一致反對,今年8月底,聯邦法院裁定橫山輸油管道(Trans-Mountain)擴建項目無效。
這意味著,加拿大輸油管道運力不足的問題,短期內難以緩解,原油價格也難以明顯回升。
對于A股市場來看,除了比較熟悉的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以外,涉足上游開采的石油公司是不多的,從國際原油2016年初見底以來,一些石油開采公司股價嚴重跑輸國際油價,如洲際油氣(油田在哈薩克斯坦)、新潮能源(油田在美國)、中天能源(油氣在加拿大,其中大部分是天然氣)等。
從今年的半年報可以發現,新潮能源2018年半年度石油行業實現營業收入21億元、實現凈利潤4.6億元。但由于計提資產減值準備,以及原油套期保值的損失,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4億元,同比增長492.10%。報告期內,公司計提資產減值準備19,446.46萬元,主要是報告期內公司對合盛源公司的6億元投資計提10,085.46萬元的減值準備,對方正東亞信托產品的 2億元投資計提4,000.00萬元的減值準備,下屬子公司對長沙澤洺1.7億元投資計提5,100.00萬元的減值準備所致。
而從洲際油氣來看,前期公布了一項油田的收購方案,隨后連續收到了交易所的問詢函。在半年報中顯示,2018 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85,507.77萬元,比上年增長36.33%;實現利潤總額35,261.49萬元;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5,706.29萬元,其中上半年的利息凈支出就高達2.4億元。
而中天能源由于資金緊張,目前大股東正在籌劃轉讓股份,如轉讓完成,公司控股股東將變更為湘投控股,實控人將變更為湖南省國資委。還比如以前介入石油開采的美都能源今年以來股價也是大跌。
而從油服類公司來看,一些公司股價表現稍好,如杰瑞股份、石化機械、通源石油等。但是油服領域也是強者如云,如中石化旗下的ST油服,中石油、中海油旗下的油服公司,另外,國際市場上,也有哈里伯頓、斯倫貝謝等大型油服公司。
從券商研報來看,對能源股的評判也有不靠譜的,如中天能源在今年6月連續跌停之前,多家券商發布增持和強烈增持的評級,從去年11月以來,西南證券發布了2次增持評級的研報,招商證券發布了2次強烈增持評級的研報,其中招商證券在5月12日發布的研報中,預計公司2018~2020年凈利潤分別為9.71、18.16和26.66億元,EPS分別為0.71元、1.33元、1.95元,對應PE分別為16.0倍、8.6倍和5.8倍,維持“強烈推薦-A”評級,目標價16~18元。不過公司股價從今年1月的最高價14.17元見頂之后,今年9月最低跌到了3.90元,跌幅劇烈。
不過也有靠譜的研報,今年以來,太平洋證券多次發布看好通源石油的研報,目標為10.50元,今年以來公司股價從5元多漲到了目前的9.28元。
可見,在油價上漲的背景下,要想預測出哪些石油股的股價彈性大,難度還是比較大的。只有經過深入的分析研究之后,也許離準確答案更近。在行業向好的催化下,行業內部也會出現分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