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10-10 12:43:58
IBM中國官方微信顯示,其推出區塊鏈食品跟蹤網絡,零售巨頭家樂福參與合作。這一網絡即IBM Food Trust,是以區塊鏈為基礎的云網絡,可以對食品實現溯源。而IBM并非唯一一家希望通過區塊鏈技術保證食品安全的公司。但是,以目前的區塊鏈技術看,食品溯源效果真的萬無一失了嗎?
每經記者 張虹蕾 每經編輯 文多
區塊鏈也讓IT界的老大哥嗅到了商機。
10月9日,IBM中國官方微信顯示,其推出區塊鏈食品跟蹤網絡,零售巨頭家樂福參與合作。相關資料顯示,大型企業及中小型企業可加入該網絡,使用費從每月100美元到10000美元不等。“從單個項目收費走向網絡收費是行業的變化。”對于IBM的上述動作,TAC溯源鏈創始人王鵬飛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IBM此舉意在大規模推動商用。
值得注意的是,從2016年以來,沃爾瑪、京東、阿里巴巴等企業就在區塊鏈食品溯源這一領域爭相“卡位”。但在業界看來,雖然業內對于這一領域十分青睞,但目前仍處發展初期,呈現“碎片化”特點,真正運用到區塊鏈技術的企業少之又少。
10月9日,IBM宣布歷經18個月的測試,IBM Food Trust正式商用。
IBM中國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的信息顯示,IBM Food Trust作為以區塊鏈為基礎的云網絡可以對食品實現溯源。此外,IBM在公眾號中透露,主要食品零售商家樂福也加入了他們的生態系統。相關資料顯示,大型企業及中小型企業可加入該網絡,使用費從每月100美元到10000美元不等。
IBM并非唯一一家希望通過區塊鏈技術保證食品安全的公司:
今年3月3日,京東宣布將推出區塊鏈平臺來跟蹤海外肉類供應商的牛肉產品進口情況。
2017年底,沃爾瑪、京東、IBM、清華大學電子商務交易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共同宣布成立中國首個安全食品區塊鏈溯源聯盟。
今年3月,阿里巴巴也進入區塊鏈溯源的隊伍,搭建了基于區塊鏈的跨境貿易溯源體系。
另一方面,《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早在區塊鏈這把火還未像今天燒得這么“旺”的時候,業內對于食品溯源就布局已久。而中泰證券的研報也顯示,2016年上半年是溯源建設的重要政策窗口期。
除了政策的“加碼”和巨頭爭相布局,上市公司在這一領域也早就先行。比如,信息發展(300469,SZ)在承接相關食品溯源項目,華宇軟件(300271,SZ)則承接食藥監部門相關溯源建設項目。
業界對于區塊鏈食品溯源的關注和布局源于食品安全的特殊性。
如何保障飲食安全、避免受騙上當,是人們一直在研究卻始終無法根治的大問題,區塊鏈技術以其信息公開透明、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性似乎為商品溯源帶來了新的希望。
王鵬飛也表示,目前包括他們在內的多家企業也在食品區塊鏈溯源方面探索商用。而區塊鏈技術相比此前企業可修改的信息存儲方式,其不可篡改性提升了食品安全信任度。
不過,盡管區塊鏈食品溯源技術已經開始商用,并相較傳統溯源技術和效果有所提升,但技術層面的很多問題仍待探索。一位長期研究區塊鏈的人士就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基于區塊鏈技術的防偽溯源同樣也有弱點,那就是鏈上某個廠商(節點)故意用假貨替換正版商品,這樣也會讓溯源效果難以保證。
王鵬飛還對IBM的新動作進一步解讀道:“在我看來,這是一種商業模式的變化。”此前,IBM也推出過食品區塊鏈項目,但更多是基于單個項目進行收費,而目前則從單個項目轉向網絡化,意在大規模推動商用。
在這一技術上,IBM的競爭者進展如何?
王鵬飛介紹,眼下多家巨頭布局區塊鏈食品溯源,但仍在初步發展期,未到整體普及期,目前主要在一些高端和主流品牌應用。單就國內市場而言,王鵬飛介紹,雖然很多公司都在布局食品區塊鏈溯源,但真正運用這一技術的只有十幾家代表公司,算上一些小的企業也只有幾十家,而且技術參差不齊,真正完全將區塊鏈技術應用在食品溯源上的企業屈指可數,且在上鏈程序上存在差異性,未來還需要進一步完善。
而一位長期關注食品溯源的券商人士也向記者表示,目前國內未形成完全統一的區塊鏈食品追溯體系,依舊處于“碎片化”狀態中,產品可溯源比例極低,主要農產品覆蓋率較低,未來還需大量投資,完善相關基礎設施。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