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10-31 01:56:36
據已披露的A股券商三季報顯示,不論是以往投行業務具有優勢的頭部券商還是中小券商,今年前三季度券商行業的投行業務均出現較為明顯的同比下降。不過,相比投行業務原本就不是長處的小型券商,該業務的下滑對大型券商的打擊更大。不過單就第三季度而言,一些券商的投行業務同比下滑幅度出現收斂,其中的轉機發生在今年9月。
每經記者 王海慜 每經編輯 吳永久
圖片來源:攝圖網
相比去年IPO市場的熱鬧景象,今年是個不折不扣的投行“小年”。據已披露的A股券商三季報顯示,不論是以往投行業務具有優勢的頭部券商還是中小券商,今年前三季度券商行業的投行業務均出現較為明顯的同比下降。不過,相比投行業務原本就不是長處的小型券商,該業務的下滑對大型券商的打擊更大。
盡管今年前三季度券商的投行業務下滑明顯,不過單就第三季度而言,一些券商的投行業務同比下滑幅度出現收斂,其中的轉機發生在今年9月。
而最近的數據也顯示,一旦經紀、投行等核心業務得以回暖,券商的業績也能快速改善。
由于IPO審核趨嚴,IPO節奏放緩等因素共同疊加,今年是不折不扣的投行“小年”。據Wind資訊統計,按發行日計算,今年前三季度,A股市場完成IPO有84家,總募集資金1194.5億元,分別同比下降75.4%、29.3%。
而據已經披露的A股券商三季報顯示,不論是以往投行業務具有優勢的頭部券商還是中小券商,今年前三季度行業的投行業務均出現較為明顯的同比下降。
據披露,中信證券前三季度實現投行業務凈收入19.2億元,同比下降32%;廣發證券前三季度實現投行業務凈收入9.25億元,同比下降51%;招商證券前三季度實現投行業務凈收入10.3億元,同比下降33%;國信證券前三季度實現投行業務凈收入8.04億元,同比下降44.7%;東吳證券前三季度實現投行業務凈收入3.54億元,同比下降43.2%;東北證券前三季度實現投行業務凈收入1.42億元,同比下降34%;西部證券前三季度實現投行業務凈收入1.54億元,同比下降57.8%;華安證券前三季度實現投行業務凈收入0.32億元,同比下降49.4%。
由此可見,今年前三季度頭部券商在投行業務上的表現相較中小券商并無多少“過人之處”。大型券商今年前三季度投行業務不僅同比下降幅度較高,而且下降的絕對值也較大。而對一些小型券商而言,壁壘相對較高的投行業務原本就不是長處,投行業務的縮水不是影響業績的主要因素。
以上半年投行業務凈收入下滑近五成的華安證券為例,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營收同比下降20.4%,凈利潤同比下降40.7%,而導致凈利潤下降較多的主因是利息收入的大幅縮水。前三季度,公司利息凈收入較去年同期減少近2.6億元,而投行業務凈收入較去年同期減少0.3億元。相比之下,對一些投行業務原本優勢較大的大中型券商而言,投行業務的大幅下降就成了業績的重要拖累因素。以廣發證券為例,今年前三季度公司核心收入來源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較去年同期減少15.2億元,其中投行業務凈收入較去年同期減少9.7億元,成為公司業績的一大拖累。
盡管今年前三季度券商的投行業務“涼涼”了,不過單就第三季度而言,一些券商的投行業務同比下滑幅度出現收斂,其中的轉機發生在今年9月。
例如廣發證券第三季度投行業務凈收入同比下降36.3%,而前三季度為同比下降超51%;招商證券第三季度投行業務凈收入僅同比下降14.6%,而前三季度為同比下降33%;東吳證券第三季度投行業務凈收入僅同比下降26.86%,而前三季度為同比下降43.2%。
投行業務方面,據東北證券統計,今年9月,券商的投行業務除了再融資業務有所下滑外,其余均實現了環比增長。9月,券商行業完成IPO 11家,較8月增加5家,IPO募集資金規模大幅增長至131億元,環比大幅增長173%。債券承銷方面,券商募集資金6981億元,發行數量1751單,較8月增加5%。東北證券認為,企業ABS業務前景廣闊,將對券商債券承銷業務發展起到一定推動作用。
另外,對于部分頭部券商的投行業務,有不少分析認為,未來一旦市場回暖,那些項目儲備充足的頭部券商將率先復蘇。
例如有非銀研究機構認為,某頭部券商在繼續鞏固優質中小客戶領域優勢的基礎上,加大對戰略客戶和大中型客戶的開拓力度,項目儲備充足。同時,繼續推進跨境投行業務運作,努力提升投行業務國際競爭力。在近期監管政策邊際改善背景下,該券商的投行業務優勢正在積聚。
而最近的數據也顯示,一旦經紀、投行等核心業務得以回暖,券商的業績也能快速改善。據銀河證券統計,受8月低基數效應和投行IPO、債券融資業務回暖影響,9月券商業績環比顯著改善。33家上市券商單月實現營業收入166.17億元,環比增加75.2%;單月實現凈利潤59.08億元,環比大幅增長226.17%,剔除方正證券從民族證券獲取的9億元分紅后,33家上市券商單月實現凈利50.08億元,環比增長176.49%。
展望四季度,除了受“十一”長假影響較大的10月外,11月市場將迎來大盤股中國人保的IPO,這將為11月IPO市場的體量打下基礎。
某券商非銀分析師向火山君(微信公眾號:huoshan5188)表示,今后IPO市場如何主要是要看市場如何,今年IPO市場有往大項目集中的特征,而大項目的蛋糕通常由頭部券商獲得,中小券商的機會不大。此次擔任中國人保聯合主承銷的四家機構中再次出現了中信證券、中金公司。由于取得了一些IPO大單,今年前三季度,中金公司的投行業務收入明顯跑贏大勢。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