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11-19 01:28:38
錢軍認為,大股東高比例質押股權的絕大多數是民企,如果資金以股權的形式進入民營企業后,有讓民企發生重大股權變更的可能。因此他建議,資金以可轉換債形式進入企業,既可以不稀釋股權,也可以在等企業股價上漲后從債權變成股權,從取息變為分紅。
每經實習記者 黃鑫磊 記者 徐杰 每經編輯 文多
11月18日下午,在2018全球資產配置(上海)高峰論壇上,復旦大學泛海國際金融學院院長錢軍表示,大股東高比例質押股權的公司,現金持有量比較少,且絕大多數是民企。他認為,“救助資金”不一定要以股權形式進入民企,可以使用可轉換債,避免股權重大變革對民企造成影響。
錢軍稱,通過調查發現,2017年初~2018年8月,股權質押比例最高的100家A股上市公司中,大約有75家公司的股票質押比例從20%上升到30%,另外有10家公司的流通股票質押比例從36%上升到40%。“這個比例是非常高的,如果公司被反復平倉的話,壓力是很大的。”錢軍說。
而另一組數據顯示,在2018年4月前,一半A股上市公司大股東的股權質押數為0,而目前10%的上市公司的大股東幾乎把所持90%以上的股票都用以質押。
錢軍表示,他的團隊將1500多家企業按照股權質押比例分成五組,將大股東高質押比例的企業,對比沒有質押、低質押比例的企業。他發現,大股東高質押比例的公司具有現金持有量較少、資產收益率較低、負債率較高、市值較小且較多身處創業板和中小板等特點。其中,最重要的是,大股東高比例質押的企業,絕大多數是民企。
對此,錢軍認為,要保住重要的上市公司,資金的進入方式需要慎重考慮。如果資金以股權形式進入民營企業后,有讓民企發生重大股權變更的可能。因此他建議,資金以可轉換債的形式進入企業,既可以不稀釋股權,也可以在等企業股價上漲后從債權變成股權,從取息變為分紅。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