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11-24 15:08:48
近兩年基金銷售平臺整改旋風刮起,大量的不合規行為浮出水面,今年5月,浙江金觀誠就已經吃了監管一記罰單,業務接連被監管“凍結”在行業內也屬罕見,那么此次嚴厲處罰對浙江金觀誠將帶來哪些影響?行業內對這件事情怎么看?
每經記者 黃小聰 每經實習記者 王晗 每經編輯 葉峰
苦熬半年,浙江金觀誠基金銷售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浙江金觀誠)等來的依舊是“暫不解除停辦業務”通知,而監管給出的理由是,整改期間,公司存在“關聯方業務混同”、“代銷的關聯方發行的多個基金產品出現兌付風險”等重大問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近兩年基金銷售平臺整改旋風刮起,大量的不合規行為浮出水面,今年5月,浙江金觀誠就已經吃了監管一記罰單,業務接連被監管“凍結”在行業內也屬罕見,那么此次嚴厲處罰對浙江金觀誠將帶來哪些影響?行業內對這件事情怎么看?
代銷業務解凍延期
2018年對于浙江金觀誠來說用流年不利形容再恰當不過,今年5月,浙江證監局在日常監管中發現浙江金觀誠存在借用關聯方經營場地銷售私募基金產品、公開夸大宣傳等情形,公司內部控制存在重大問題,經營管理存在較大風險,對此,證監局作出采取責令改正并暫停辦理基金銷售認購和申購業務6個月的監督管理措施。
不久后,浙江金觀誠很快在“金誠財富”的公眾號上發布說明,公告稱,自2018年4月24日浙江證監局來公司場檢之后,公司根據監管部門要求進行了工作匯報和相關資料的提交。并于2018年5月25日,收到了浙江證監局給到的《關于對浙江金觀誠財富管理有限公司采取責令整改并暫停辦理基金銷售相關業務措施的決定》,對此公司深表歉意。浙江金觀誠基金銷售成立專項小組進行嚴格自查。對于《決定》中所述“存在借用關聯方經營場地銷售私募基金產品”,“公開夸大宣傳”等內部控制問題。經公司查實,確存在因公司發展過快,各板塊人員和業務未隔離到位等不合規現象,同時個別員工無視監管部門法律法規和公司募集行為規范條例,夸大宣傳等情況。后續將嚴格按照監管部門要求,對以上現象和相關人員做整改和嚴厲處罰。
6個月整改大限將至, 11月23日,浙江證監局發布《關于暫不解除對浙江金觀誠財富管理有限公司責令改正并暫停辦理基金銷售相關業務措施的通知》,浙江證監局認為,整改期間,公司還存在與關聯方業務混同、代銷的關聯方發行的多個基金產品出現兌付風險并引發投資者群訪等新的重大問題和風險情況,反映出公司內部控制存在重大問題、經營管理存在較大風險的問題尚未整改到位。
對此,浙江證監局決定暫不解除對公司采取的責令改正并暫停辦理基金銷售相關業務的監督管理措施。公司應當繼續整改存在的問題,并于2018年12月7日前向浙江證監局提交書面整改報告,期間不得自行恢復辦理基金銷售認購和申購業務。
行業怎么看?
據記者統計,截至目前,包括嘉實基金、萬家基金、交銀施羅德基金、泰達宏利基金、華夏基金等超過15家公募基金暫停了在浙江金觀誠基金銷售平臺上的產品的認購、申購、定期定額投資及轉換等業務。
“在浙江金觀誠基金銷售出問題的應該不是公募產品,而是操作更為隱蔽、更容易出風險的私募基金,說白了代銷就是超市,產品質量問題主要是生產商的責任,當然未來的監管趨勢是牌照發放和代銷范圍應該會越來越嚴格。”一不愿具名第三方機構如是說。
北京一家基金公司內部人士表示,“盡管監管這兩次處罰更著重的是圍繞私募基金產品,但是作為整個基金代銷平臺來說,也足以反映其內部的風控、管理問題,公募基金更重視品牌形象、好的口碑、好的經營理念,所以在這方面一般都更為謹慎些。”
“就跟當基金公司收到處罰后,機構也不愿意買你家產品是一樣的。這種潛在風險,誰不都愿意碰,畢竟直接影響投資者體驗和公司口碑。”上述暫停該公司業務的公募人士坦言。
某私募基金經理透露, “其實對于第三方基金銷售平臺暫停6個月的處罰并不算嚴重,不過這種整改期結束后基金銷售業務被繼續暫停的現象倒是十分少見,這也反映了監管從嚴的態度。”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