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12-02 16:22:26
做股權投資既要有縱深專業領域發展的勇氣,同時需要有全球事業格局,通過學習先進的投資理念結合中國實際,緊跟政策走向,就可以創造出更多符合中國國情的投資佳話。
每經記者 李蕾 每經實習記者 任飛 每經編輯 葉峰
12月1日,由中國投資協會股權和創業投資專業委員會主辦的2018中國年度創投人物大會在蘇州相城區舉行。達晨財智創始合伙人、董事長劉晝在會上做了題為《創業投資應該遵循的“中國特色”》的主題演講,他表示,做股權投資既要有縱深專業領域發展的勇氣,同時需要有全球事業格局,通過學習先進的投資理念結合中國實際,緊跟政策走向,就可以創造出更多符合中國國情的投資佳話。
中國的特色就是以企業家為核心
對創投企業掌門人的態度,國內外投資機構的看法并不一致。與會期間,劉晝感慨道,國外很多被投企業的管理者如果不被投資方看好,就有被換掉的可能。他對這樣的做法并不茍同,劉晝表示,在中國,這些經理人制度并不完善,基于此,資本在給予企業資金的同時,更應該有極高的耐性培養他們從管理者向企業家過渡。
在他看來,企業家是開車的,而投資人頂多算是開車旁邊的副駕駛員。結合目前中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現實要求,各司其職做好本職才是應有的投資人心態,因此,劉晝表示,股權投資的中國特色應該以企業家為核心。“因為中國企業家才是經濟轉型的主力軍”劉晝說。
隨著近年來資本“脫實入虛”嚴重,導致企業杠桿高企,實體經濟轉型升級艱難,金融風險也不斷積聚。因此在“脫虛入實”過程中,企業家更是稀缺的社會資源。劉晝表示,“沒有企業家的‘頭羊效應’,企業就難以煥發蓬勃生機、擔當改革發展重任,實體經濟發展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具體在策略上,他認為,一是要營造依法保護企業家合法權益的法治環境;二要營造促進企業家公平競爭、誠信經營的市場環境;三是要營造尊重和激勵企業家干事創業的社會環境。
在劉晝看來,給予中國正在成長中的企業以喘息之機,關鍵要找到能帶領企業自力更生、抵抗風險的突破口,而企業家基于對自身項目的了解,可以更好地發現問題,進而引入資本之力進一步化解,比起“空降兵”更有優勢,與此同時,成熟的企業家也可以更好地同資本方形成良性的溝通互惠機制,機構也可以從中獲得更具前瞻性的投資價值。
事實上,不論是對政策,亦或是投資標的的甄別,資本一方同企業本身,天然有著信息不對稱的特性。因此,投資機構在構建自身投資策略的思路理應順著目標公司的發展進行探索?;诖?,劉晝表示,環保、新能源汽車、軍民融合、半導體芯片、大數據、人工智能均是十九大報告中的重點領域,也是投資機構理應下大力氣布局的專業賽道,但對投資人而言,最重要的是弄清楚“什么好投、什么不好投、什么不能投。”“只有不斷同企業主建立溝通,幫助他們在專業領域予以管理經驗和產業鏈延伸機遇等配合,才能更好地實現投資資金發揮更大價值。”劉晝說。
認清差距才能觸底反擊
資本逐利企業發展并非一勞永逸之事,對于中國目前龐大的制造業產能聚集,“過剩”和“粗狂”仍是外界常被冠之的標簽。在劉晝看來,這是因為國內的制造業雖然規模大,但技術薄弱,相比國外先進制造業及其產業集群仍有很大差距,所以,資本在助力企業度過流動性危機的同時,理應更具責任心地幫助企業完成從低端制造向高端制造甚至是專屬創造等高度邁進。
劉晝坦言,中國的制造還是相當落后的,“我們制定了很多關于‘中國制造2025’的政策計劃,但現階段跟國際的差距還是非常大。”不過他也表示,資本市場應該朝著制造業繼續發力,“堅持十年投資,我們同樣有機會和之前參與制造業紅利一樣,在未來的高端制造領域實現相關產業項目和企業的IPO及并購退出。”劉晝說。
改革開放為中國帶來近40年的發展新機遇,而最近20年確也是經濟高速發展的關鍵期。特別是在加入WTO之后,國內很多企業抓住了政策的轉變,不論是出口還是內銷,發展經濟的模式多元化已經令市場擁有廣泛的資本切入機會,劉晝坦言,除制造業以外,各行各業均有機會在接下來的發展中創造出更多商業奇跡,關鍵是要認清差距,有針對性地進行企業精益化管理的改造和落地。
聚焦投資視角,劉晝認為,做創投需要獨到的眼光,不能因為短期見不到收益就畏縮,而是要有擔當意識、價值投資的意識。他說,投資成效可能得在五到七年后見分曉,但也不能拘泥于此而短視,理應學習外資投資機構長遠投資的格局,耐心等待,悉心照料。
劉晝認為,投資人和企業管理者雙方都應該相互促進,特別是部分技術落后企業,更應該同投資人一道,學習先進的管理和技術水平。在他看來,只有企業掌握了最先進的技術,投資人所投資的標的才有價值。“否則你投資的標的就有可能被產業所淘汰,所以不論是投資決策還是企業發展策略,都要在決策之前認清自身差距,才能觸底反擊。”
而有關于投資的退出,雖然一級市場退出難已是行業通病,機構間疾苦之聲不絕于耳,但在劉晝看來,“未來向好,不必太過擔心。”他指出,早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時期,中國不久后推出的創業板使得一大批科技創新企業就此實現了“翻身”,投資機構也由此嘗到了很多甜頭,所以,有關政策拓寬退出通道的利好,對投資人而言,是幸福的。
時下,科創板推出在即,劉晝認為這又將是市場困境下的一聲政策強音,在他看來,科創板的推出,不亞于第二次股改的作用。他解釋道,在經歷中美貿易摩擦、去杠桿之痛后,國家非常重視經濟下行所帶來的影響,特別是產業繼續創新發展、解脫外人之困,因此激活企業創新就要從激活產業資本退出著手并順勢而為,劉晝表示,中國太需要原創技術和底層技術,而由產業資本扶持的相關企業如果在未來有了更多直接融資機遇,不論對產業端還是資產端,都將是積極的促進作用,而科創板的即將落地,也令整個創投行業為之鼓舞。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