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改革開放40年醫療進步顯著:八成居民15分鐘能到最近醫療點就醫 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加快形成

    每日經濟新聞 2018-12-02 17:07:24

    40年前,一些老百姓往往是“小病基本靠扛、大病基本靠拖”,特別是偏遠地區缺醫少藥的情況更是屢見不鮮。經過了40年的改革開放,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也不斷深化,不僅能夠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看上病,且醫療服務也有了很大改善,醫保覆蓋面也不斷擴大,也大大減輕了看病負擔。

    每經記者 周程程    每經實習編輯 廖丹    

    Upload_1543741437621.thumb_head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從被稱為醫改元年的1985年,到2009年出臺“新醫改方案”,中國的醫療衛生體制改革至今已經進行了三十余年。

    40年前,一些老百姓往往是“小病基本靠扛、大病基本靠拖”,特別是偏遠地區缺醫少藥的情況更是屢見不鮮。經過了40年的改革開放,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也不斷深化,不僅能夠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看上病,且醫療服務也有了很大改善,醫保覆蓋面也不斷擴大,也大大減輕了看病負擔。

    改革取得諸多成效的同時,在當前人口老齡化加劇、慢病患者增多、居民整體健康素養有待提高的情況下,目前醫療服務方向由治療疾病為主正加快轉向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不僅為人民群眾提供更有力的健康支持,預防、治療、康復、慢病管理、健康促進等相關健康產業也迎來了發展機遇。

    醫療服務可及性明顯改善

    在缺醫少藥的年代,醫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1985年,國務院批轉了原衛生部1984年8月起草的《關于衛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問題的報告》,提出“必須進行改革,放寬政策,簡政放權,多方集資,開闊發展衛生事業的路子,把衛生工作搞好”,標志著中國的全面醫改正式啟動。

    這一時期的核心思想是放權讓利,擴大醫院自主權。放權讓利的改革促進了醫療服務的有效供給增加,醫院數量增多。

    但由于這一時期的改革主要關注管理體制、運行機制方面的問題,政府的主導思想在于“給政策不給錢”,這也使得醫院創收以彌補收入不足等現象產生,影響了醫療機構公益性的發揮,醫療衛生資源配置不合理問題越來越突出,百姓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日漸顯現。

    在此背景下,“新醫改”于2009年正式拉開序幕,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得以加快推進,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不斷完善。衛生總費用結構也在不斷優化,個人衛生支出比重呈下降趨勢,從2008年的40.4%下降到2013年的33.9%,政府預算和社會衛生支出的比重不斷上升。

    在看到積極進展的同時,中國醫學科學院發布《中國醫改發展報告(2009—2014)》指出,改革在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上還有所欠缺。

    此后,公立醫院改革作為新醫改的重要環節加快推進,特別是對于醫務人員的薪酬制度改革試點目前已擴大到所有城市,公立醫院人員支出占業務支出的比重從2015年的33.2%提高至2017年的34.6%。

    根據2017年國務院印發《“十三五”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要求,分級診療制度、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全民醫療保障制度、建立規范有序的藥品供應保障制度等一系列改革也駛入快車道,我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健全,醫療衛生資源迅速增加,群眾獲得服務的可及性明顯改善。

    特別是在推進分級診療制度中,強基層成為重要抓手,遠程醫療、醫聯體等眾多舉措持續促進優質醫療資源共享,不斷提升基層服務能力。衛健委披露數據顯示,80%以上的居民15分鐘內能夠到達最近的醫療點。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的發展使得“互聯網+醫療健康”快速發展,逐漸打破傳統醫療的空間上的限制。

    成為全球醫療方面進步最大5個國家之一

    推動改革的同時,財政對醫療的投入也不斷加大。有學者指出,2009年到2016年,政府衛生支出總計達到了6.7萬億,平均每天投入23億。

    我國醫療衛生領域發展也有了質與量的飛躍。從醫療衛生機構數量來看,1978年,全國醫療衛生機構總數為17.0萬個;1990年為20.9萬個;2000年為32.5萬個;2017年達98.7萬個。

    醫保方面,2017年,基本醫保參保人數超過13億,參保率穩固在95%以上。城鄉居民基本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由2012年的240元提高到2018年的490元,政策范圍內門診和住院費用報銷比例分別穩定在50%和70%左右。

    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更加健全,2018版國家基本藥物目錄,數量由原來的520種增加到685種,基本覆蓋臨床主要疾病病種,更好適應基本醫療衛生需求。此外,藥品實行進口藥零關稅,推動下調抗癌藥的采購價格,開展國家藥品價格談判,實現藥價降低。

    從質量上來看,我國多項主要健康指標已優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例如,實現“一升兩降”,即人均預期壽命從2010年的74.83歲提高到2017年的76.7歲;孕產婦死亡率從2010年的30/10萬降為2017年的19.6/10萬,嬰兒死亡率從2010年的13.1‰降為2017年的6.8‰。

    并且,全球著名醫學雜志《柳葉刀》公布的195個國家和地區“醫療可及性和質量”排行榜,認為中國醫療事業發展迅速,醫療質量不斷提升,是全球進步最大的5個國家之一。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醫政醫管局副局長郭燕紅指出,研究顯示,自1990年至2015年25年間,我國是醫療質量進步幅度最大的國家之一,HAQ(醫療質量和可及性)指數由49.5提升至74.2(全球平均53.7,美國為81.3),排名從第110位提高到第60位,進步幅度位居全球第3位。同時,我國國內區域間醫療服務質量的差距由1990年的6.7縮小到2015年的1.2(2015年全球區域間醫療服務質量的差距為20.1)。

    從預防到康復的全價值鏈覆蓋

    改革不斷向縱深推進的同時,值得注意的是,十八屆五中全將“健康中國”上升為國家戰略。此后,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顯示了“健康中國”的重要地位。

    并且,伴隨著“大健康”理念的提出,把以治病為中心轉變到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正加快推動。

    有醫療領域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大健康涵蓋了從受精卵到死亡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從預防到康復的全價值鏈覆蓋,從政府到社會再到市場的全方位關聯。

    今年新組建的國家衛健委也被業內認為是凸顯了“大健康”理念,此前相關部門的有關養老、控煙、職業安全健康監督管理等職責都整合到國家衛健委職能上,貫穿了健康領域的從生到死,體現了健康中國全生命周期服務的理念,是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重要理念體現。

    中國健康管理協會會長郭渝成表示,在公共健康服務層面,政府要兜底,讓廣大人民群眾享有公平可及、系統連續的預防、治療、康復、慢病管理、健康促進等健康服務,使人人都享受到基本的健康服務以及健康管理帶來的成效。

    郭渝成指出,在個性化需求層面,社會力量要廣泛參與、主動作為,圍繞全生命周期不同階段不同需求,提供有針對性的健康服務和產品,在追求服務的專業化、設計的人性化以及產品的多樣性、品質的卓越性方面下功夫,滿足群眾多元化、差異化、個性化的健康需求。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改革開放 醫療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