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12-04 07:51:55
沉重的學生貸款正讓美國年輕人面臨嚴重的“生存危機”。紐約聯儲的報告顯示,2018年三季度美國學生貸款的違約率升至9.1%,為了躲避沉重的貸款壓力,許多美國大學生畢業之后不惜背井離鄉來到亞洲等地,只為像“老賴”一樣將學生貸款的負擔拋諸腦后。
每經記者 蔡鼎 每經編輯 鄭直
再窮不能窮教育,這是很多人的信仰。
不過,如果教育的代價需要用幾十年人生來還清,這一切真的值得嗎?
近日,一個名為“學生債務危機”的非營利組織就發布報告稱,沉重的學生貸款使得美國年輕人面臨嚴重的“生存危機”,就更談不上自我提升和發展了。
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就“深受其害”,畢業后他用了21年時間,直到當選總統之前4年(2004年)才還清學生貸款。
體會到還貸艱辛的奧巴馬,甚至在就任總統期間為美國學生設立了相應的豁免項目,幫助年輕人還清學生貸款。只是令人驚奇的是,就連奧巴馬親自主抓的項目,也沒能減輕美國學生的還貸負擔。
紐約聯儲在上月中旬發布的報告顯示,2018年三季度美國學生貸款的違約率進一步升至9.1%,而違約時間也呈現出了更長的態勢。
為了“躲債”,許多美國大學生畢業之后不惜背井離鄉來到亞洲等地,只為像“老賴”一樣將學生貸款的負擔拋諸腦后。甚至在社交網絡上也有相關的“教程”,指導美國大學生“逃離”美國。
“學生債務危機”報告顯示,7095名首訪對象中的大多數人表示,每個月的學生貸款還貸支出都超過了他們食品和醫療保健等必需品的支出。其中65%的受訪者表示每月的還貸金額超過了食品預算,56%的人表示還貸金額超過了他們的醫保開支。
80%的受訪者認為學生貸款的還款義務使他們無法開始退休儲蓄的計劃。受訪者平均年收入6萬美元,但平均學生貸款負擔為8.75萬美元;
59%的受訪者表示為了還款他們無法購買昂貴的商品,56%的人表示無法購買住房;
86%的受訪者表示學生貸款是“主要的壓力來源”。
“這太令人沮喪了,老實說,我已經被學生貸款打敗了。”來自賓州的科琳坦言。她表示,在她獲得的良好教育背后,是她長年累月對負債的掙扎。
來自德克薩斯州的另一名叫梅麗莎的受訪者則表示:“我經??紤]賣掉我的所有東西,就住在我的車里,那樣我就可以騰出資金,更快地還清債務。”
目前,4400萬美國人正在背負著1.5萬億美元的學生貸款,這個數字較2007年增長了三倍,預計到2022年將會達到2萬億美元。根據布魯金斯學會的預計,到2023年40%的學生貸款將會出現逾期。根據美國教育部的數據,在1995至1996年進入大學并申請學生貸款的人群中,至今只有一半人還清了所有貸款。
根據羅斯福智庫的研究,2010年聯邦法案國有化接收了學生貸款產業,目前的學生貸款已經占到了聯邦政府金融資產的45%。一些觀察人士直接將美國的助學貸款稱為“失敗的社會實驗”,稱當許多人已經捉襟見肘時,高額的債務負擔只會讓事情變得更糟。
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注意到,就當地時間11月27日,美國教育部長德沃斯表示,如果不進行改革,美國高等教育貸款的管理將處于嚴重危機之中。
“我來這里是為了向美國學生和美國納稅人發出警告,”當地時間上周二下午,德沃斯對5000多名金融人士表示,“我們的高等教育面臨危機。我們的高等教育系統雖然令全世界羨慕,但如果我們不對分配、管理聯邦學生貸款的方式進行重大的政策改革,那么這么多學生所依賴的項目將面臨嚴重的危險。”
德沃斯還在講話中指出,這1.5萬億美元的未償還貸款中,聯邦助學貸占了近1/3。她還強調,目前只有24%的聯邦援助貸款人同時償還本金和利息,有近20%的貸款是處于拖欠或違約的狀態。
Third Way智庫高級研究員邁克爾·伊茨科維茨在回應德沃斯的言論時表示,“德沃斯并未說出真正的問題所在。美國高等教育的危機是,只有不到一半的大學生能真正畢業,這意味著如果我們繼續資助那些學生,對納稅人來說投資回報將是微乎其微的。”
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注意到,美國前總統奧巴馬2012年曾開始推廣一項名為還款預扣法(Pay As You Earn,簡稱PAYE)的按收入比例還貸計劃。但該計劃剛推出的時候條件限制較多,只針對2007年10月1日之后獲得聯邦助學貸款(即貸款資金來源是美國教育部的貸款)的借款人,同時需滿足一定的家庭經濟困難條件。按照傳統的按揭貸款模式,以10年還款期計算出來的每月還款額如果超過了可支配收入的10%,則還款人可以適用PAYE計劃,每月只需要還可支配收入的10%。
但即使是在奧巴馬的這項計劃的作用下,美國的學生貸款未償還額如今也漲到了1.5萬億美元的天文數字。這不僅將對4400萬美國人造成沉重負擔,還將對整個美國經濟構成壓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