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焦點

          每經網首頁 > 焦點 > 正文

          每經專訪清華大學長江特聘教授、清華大學艾滋病綜合研究中心主任張林琦:艾滋病疫苗研發不應以營利為目的 不能單純靠市場推動

          每日經濟新聞 2018-12-11 17:39:08

          張林琦認為,針對新發突發傳染病的藥物和疫苗,是以公共健康為目的,也許無法單純依靠市場來支持研發和市場推廣。為了幫助研究這些藥物和疫苗的企業能夠生存,政府部門可以考慮投入一定的資金來承擔相關的研發和市場推廣工作。

          每經記者 李可愚    每經編輯 陳旭    

          近一段時間來,關于艾滋病的各種話題屢屢在大眾傳媒上頻繁“刷屏”——新生嬰兒如何免疫艾滋病、如何看待青年人群中的艾滋病發展態勢、如何推動相關疫苗和藥物的研發、企業研究這種惠及廣大病患的藥物是否應該賺到大把的利潤……相關的問題都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

          12月6日,由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與清華大學醫學院聯合舉辦的“健康中國-產業領袖高級培訓”項目在京正式開班。這一清華大學校內跨院系合作的模板項目,獲得了兩學院及清華大學層面的充分支持,在合作模式、項目規劃、課程框架、師資配置及運營創新方面均有不少創新亮點。

          該項目共有十大模塊,由兩學院數十位資深教授輪流授課,覆蓋大健康領域中的醫療、科技、政策以及金融等領域,以期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和實干能力的復合型領導人才。清華大學繼續教育處處長鄧麗曼表示,“這次健康產業領袖項目既是學科交叉的創新探索,也是培養經營管理和專業技術人才的創新嘗試”。

          開班期間,《每日經濟新聞》(下稱NBD)記者對參與此次授課的清華大學長江特聘教授、清華大學艾滋病綜合研究中心主任張林琦進行了專訪。張林琦教授以其專業的背景知識,對有關艾滋病防控、研究領域的多個問題給予了全面的回答。

          發展健康事業需要管理和資本多個要素推動

          NBD:清華校內兩個學院聯合創辦“健康中國產業領袖”項目,其設計的初衷和背景是什么?可能會發揮哪些橋梁和紐帶作用?您認為雙方最大的優勢有哪些?

          張林琦 受訪者供圖

          張林琦:“健康中國產業領袖”項目設置的初衷,與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需求,全力推動生物醫藥產業創新,促進“2030年健康中國”的目標密切相關。

          健康產業發展需要一個鏈條式的有機協作過程,從原創研發成果,到臨床前和臨床研究,以及上市后安全有效地服務于老百姓,是一個及其復雜的系統工程。由于我國當前發展階段的限制,在這個鏈條式協作中,還面臨許多壁壘和障礙。

          因此,我們當時設計這個課程的初衷,就是結合國家戰略需求和生命科技和健康產業領域的發展特點,開展綜合式和全方位的介紹。全力推動健康產業的改革創新步伐,培養新時代要求的新領軍人物。

          健康事業和生命科技發展不僅僅是醫學本身的技術問題,需要管理、法律、資本等多個要素的共同配合和努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資本和科研的對接,管理和科研的對接,法律與科研的對接,以及國內與國外的對接等等。醫學院與五道口金融學院通力合作,開創“健康中國產業領袖”項目,就是需要跨界的合作來面對跨界的需求和挑戰。

          NBD:您構架課程設置的思路是什么?您認為學員通過學習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張林琦:我們的主要目標是健康產業領袖人才培養,需要跨界人才、通識性人才和國際化人才。在這樣的前提下,有志于這一產業的人,必須對整個領域的發展特定和規律有一個全面了解,這樣才能在戰略上把握全局,在戰術上善于突破。

          在課程設置中,我們不僅包括對前沿科學現狀和發展趨勢的介紹,對臨床研究過程和相應監管政策的介紹,對科技與資本如何對接的介紹,還對具體的案例展開系統分析,從中吸取經驗教訓,為下一步的創新發展提供參考和借鑒。

          此外,我們還希望學員進一步的提高和升華。在產業發揚光大自身優勢的同時,積極回饋社會,實現自我超越。

          艾滋病是最難對付的對手

          NBD:要使得HIV攜帶者的后代免受艾滋病感染,是否存在更有效,更安全、沒有倫理爭議的方法?

          張林琦:首先需要明確,我們又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防止新生嬰兒艾滋病感染,其中包括抗艾滋病藥物治療、產間和產后阻斷和喂養方式等,都可以降低艾滋病毒傳播給嬰兒的幾率降低到接近于零。所以我覺得目前不需要考慮其他高風險諸如“基因編輯”等方法。

          NBD:去年年中,有報道稱“艾滋病疫苗”的研制已取得重大突破,不過這則新聞后來并未被證實。從當前的研究進展來看,研制“艾滋病疫苗”的難點何在?科學家在探索人體防御艾滋病的免疫機制方面已經取得了哪些突破?

          張林琦:研究艾滋疫苗非常難,雖然大家對它的期待非常高,但研發難度也超過普通的疫苗。主要難點就在于這個病毒本身變異非常快,人體有一定的免疫反應之后,它往往就變異了。怎么能找它的一些薄弱環節,使得人體能夠持續性地對它產生保護性的免疫反應,這是我們在做艾滋研究里的重點,也是研究難點。

          現在我們對病毒的保護性免疫反應原理和如何產生還不是非常了解,所以沒法去擴大和增強人體對病毒的免疫反應。總而言之,這個病毒是現在人類知識范圍最難對付的一個對手之一。

          NBD:對于有感染風險的群體,他們迫切需要的是疫苗;而對于已經感染上艾滋病的人群來說,他們則急需治愈艾滋病的方法。為何直到目前,艾滋病仍舊是一種無法治愈的疾病?我們今天的醫學技術離完全治愈艾滋病還有多遠?

          張林琦:我在美國從事研究工作的時候,是何大一博士(艾滋病研究專家)研究團隊的一員,何博士研究的治療艾滋病的“雞尾酒療法”,可以非常有效地抑制艾滋病毒的復制,把這種判了死刑的疾病轉變成一個可控制的慢性病。隨著這個治療策略的不斷優化,抑制病毒的能力可以高達99.99%,效果非常好,大幅度提高感染者的生活質量,可以像正常人生活。

          但是,由于這個病毒特別“聰明”,它感染細胞之后,還可以進入我們的細胞核中,整合到我們的基因組上,這樣一來,就變成我們基因組的一部分了。我們現在的藥物,沒法根除這些整合到基因組里的病毒。只要一停藥,體內病毒的數量就又上去了。這就是為什么沒有辦法根治艾滋病的重要科學障礙。

          所以我們的一個研究方向就是如何準確地找到被感染細胞,然后把它殺掉。這就是我們當前最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艾滋病正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擴散

          NBD:從您的觀察來看,與歐美和非洲相比,中國的艾滋病傳播方式和流行趨勢呈現出哪些特點?對此應該采取哪些針對性措施?

          張林琦:在歐美,艾滋病的發現最早和同性戀人群有一定關系,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疾病開始從同性戀人群向一般人群擴散。而在非洲,艾滋病主要是通過異性傳播,因為當地男性有許多的異性伴侶。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中國的情況有點不一樣,中國早期發現的艾滋病都是在西南部邊境省份,主要是通過境外吸毒的源頭進來的。在毒品販賣和吸食過程中有很多人共用針頭,如果出現交叉污染,就會導致艾滋病病毒的傳播。這是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的事。后來到90年代中期,中部地區有很多人進行非法的采供血行為。在整個過程中,由于衛生條件保障不到位等原因,又有一部分人因為非法采供血導致了艾滋病感染和傳播。

          而現在,中國艾滋病流行正從一些高危人群開始向一般人群擴散。值得注意的是,一些青年學生和老年人,通過特殊的性行為方式出現了艾滋病感染,比例增長還比較快。所以說,雖然我們有藥了,而且很有效,但這個病本身仍然是不治之癥,預防、預防、再預防是防治艾滋病最好的手段。

          NBD:最近有報道顯示,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在宣傳“U=U”的理念,當艾滋病病毒持續檢測不出來的時候,這個人就不具有傳染性。從您的研究來看,這樣的理念是否有足夠的科學根據?提出這一理念可以對我們做好艾滋病防控起到怎樣的作用?

          張林琦:這個理念確實確實有一定的道理,原因在于只有患者知道自己的感染正處于什么階段,才能獲得更好的治療和保護。檢測是第一道防線,必須發現和確認感染,才能實施救治,才能利用抗艾滋病藥物把病毒的復制水平大大降低。

          如果感染者通過藥物治療,使病毒復制水平降低,這個人的傳染性也就相應降低。感染者不僅傳給自己性伴侶的機會降低低,即使懷孕了,傳給小孩的幾率也會降低。所以知道自己的感染狀態,盡快開展行之有效的抗艾滋病藥物治療,對于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和降低艾滋病傳播幾率都非常重要。我完全支持早發現、早治療的這個策略。

          NBD:近年來除了艾滋病外,您對于中東呼吸綜合征之類急性傳染病的防治也有深入研究。在當前全球交流和人員流動不斷深入的大背景下,我們應如何努力,加強對這類流行快、危害大的傳染病預防工作,“御病于國門之外”?

          張林琦:對于全球傳播的傳染病來說,需要科學研究者、政策制定者、疾病預防者一起主動出擊。不能說傳染病來了才被動應對。

          什么叫主動出擊?就是對那些我們都知道的具有高致命性的傳染病,把藥物和疫苗這些預防措施做好。一旦疫情出來之后,就可以馬上使用。

          當然這里有一個關于研發和推廣模式的關鍵問題,針對新發突發傳染病的藥物和疫苗,是以公共健康為目的,也許無法依靠市場來支持研發和市場推廣。言外之意,研究這些藥物和疫苗的企業怎么生存?政府是否應該投入更多的資金承擔研發和市場推廣?如果這種模式問題不解決,即使我們有成熟的技術和產品,也無法開展后續的臨床研究和市場推廣,無法實現面對新發突發傳染病,主動出擊,及時有效地保障公眾的安全。

          所以我在各個場合都呼吁,如果我們單純用市場的力量去推動新發、突發傳染病的一些疫苗、藥物研發,是非常困難的。因為它不是以賺錢為主要目的,而是以公共健康公共安全為主要目的。

          所以政府必須要引領、要主導,然后企業才能跟進。使得我們對于新發、突發傳染病能有一個主動出擊,而不是被動挨打的局面。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疫苗 艾滋病防治 公共健康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1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日本亚洲精品视频 | 亚洲电影天堂在线对白 | 亚洲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13 | 日韩欧美一本书道一区二区 | 曰本高清色影视频日本高 | 中文字幕婷婷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