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12-12 15:00:24
12月11日,在“第十三屆21世紀亞洲金融年會”上,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曹德云介紹稱,9月底,整個保險保費的規模止降轉增,特別是健康險逆勢大幅度增長,增幅超過21%,這是一個新的信號。
每經記者 袁園 每經實習編輯 廖丹
圖片來源:攝圖網
12月11日,在“第十三屆21世紀亞洲金融年會”上,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曹德云介紹稱,9月底,整個保險保費的規模止降轉增,特別是健康險逆勢大幅度增長,增幅超過21%,這是一個新的信號。
曹德云指出,從資金的體量看,截至2018年9月末,保險資金運作余額達到15.9萬億元,比年初增長了6.39%。在大類的資產配置中,如在存款市場,目前保險業的銀行存款大部分屬于長期性存款,是商業銀行中長期信貸重要的資金來源。在債券市場上,保險機構是第三大機構投資者,目前配備各種各類債券超過5.5萬億元。在股票市場上,保險機構是第二大機構投資者,目前持有的二級市場股票余額達到1.2萬億元,并且大多數以大藍籌為主。
隨著保險資金運作規模的擴大和投資領域的拓寬,作為金融市場的重要主體,保險機構加強自身建設勢在必行。曹德云建議,保險機構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加強自身建設:一是投資管理更加專業。保險資產管理機構繼續走專業化之路,負債管理、資產投資、保險資管、另類投資等方面加大研究探索力度,積累經驗,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二是投資風格要更加穩健,提高投資的穩定性。善于長期資產配置,這要求保險資金作為機構投資者市場上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保持更加審慎、穩健的投資風格,提升市場的理性化程度。
三是投資模式要更加成熟,目前保險資管業實現了市場化、專業化、集中化、規范化管理,并且建立了委托投資和自主投資相結合的運作機制。未來應該在現有管理模式下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通過產品、專戶、投資顧問等多種方式拓展第三方業務,向高度市場化的資產管理機構不斷邁進。
四是投資操作要更加規范。一方面,保險資管機構應建立審慎、穩健的投資文化,將科學操作、穩健運行的文化理念融入保險資產管理業務的全程、全員、全領域。另一方面,要進一步優化制度流程和系統,編制嚴密的風險防范體系,完善行業自律規則與規范,抓好內部建設,提高積極主動管理風險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防控投資風險。
五是投資創新要更加有效。既要積極探索,推進保險資產管理的產品化、投行化、國際化、科技化和綠色化的業務創新,又要把握好創新的步子和節奏,審慎穩妥,務實有效,實現在風險防控基礎上的創新,這是保險資管制勝的關鍵。
六是投資目標要更加可持續,保險資金是典型的大體量長期資金,投資期限長,需要高度關注資產標的的可持續性。未來還需要豐富長期投資品種,培育長期資產投資的交易市場,追求投資收益的長期、穩定、可持續。為此,在投資績效評估、投資績效考核等機制建設上要與長期資金相匹配。
七是受托責任更加明確。保險資產管理是委托人與受托人之間的關系,在資產管理市場競爭加劇的情況下,保險資產管理業要實現長期發展,必須要重視履行好受托責任,維護良好的市場聲譽,同時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探索投資管理與綠色金融投資的更好融合。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