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12-24 22:23:48
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要更大力度減稅降費,改進融資服務。完善普惠金融定向降準政策。將支小再貸款政策擴大到符合條件的中小銀行和新型互聯網銀行。出臺小微企業授信盡職免責的指導性文件。加快民企上市和再融資審核。支持資管產品、保險資金依規參與處置化解民營上市公司股權質押風險。
每經記者 李彪 每經編輯 陳旭
12月24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2月24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大對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支持,增強市場主體活力和發展信心;決定取消企業銀行賬戶開戶許可,壓縮商標專利審查周期,全面實施“雙隨機、一公開”市場監管。
會議指出,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加力支持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發展,有利于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推動創業創新和就業擴大。會議強調,要更大力度減稅降費,改進融資服務。加快民企上市和再融資審核。支持資管產品、保險資金依規參與處置化解民營上市公司股權質押風險。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這也是約兩個月時間內國務院常務會議第三次提及民營企業。另外兩次分別是今年10月2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中決定設立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以市場化方式幫助緩解企業融資難;以及11月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加大金融支持緩解民營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決定開展專項行動,解決拖欠民營企業賬款問題。
本次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打造公平便捷營商環境。涉企重要政策制定要聽取企業意見并合理設置過渡期。按照競爭中性原則,在招投標、用地等方面,對各類所有制企業和大中小企業一視同仁。對民間投資進入資源開發、交通、市政等領域,除另有規定外一律取消最低注冊資本、股比結構等限制。支持提升創新能力,推出相關推薦目錄、幫助科技中小企業創新產品和服務快速進入市場,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可依托行業龍頭民營企業建設,支持民企參與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國家標準制定。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與此同時,會議指出,要更大力度減稅降費,改進融資服務。完善普惠金融定向降準政策。將支小再貸款政策擴大到符合條件的中小銀行和新型互聯網銀行。出臺小微企業授信盡職免責的指導性文件。加快民企上市和再融資審核。支持資管產品、保險資金依規參與處置化解民營上市公司股權質押風險。
會議強調,要依法保護民營企業家人身財產安全。對因法定規劃調整等導致企業受損的,建立補償救濟機制。任何政府部門和單位、大型企業和國有企業,都不得違約拖欠中小企業款項。
近兩個月時間以來,民營經濟無疑成為國務院最為關心的領域之一。從今年10月22日以來,國務院常務會議共召開8次,其中就有3次涉及民營經濟,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不斷層層加碼。
其中,今年10月22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針對當前民營企業融資難,要運用市場化方式支持民營企業債券融資,由人民銀行依法向專業機構提供初始資金支持,委托其按照市場化運作、防范風險原則,為經營正常、流動性遇到暫時困難的民營企業發債提供增信支持。
11月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明確授信盡職免責認定標準,引導金融機構適當下放授信審批權限,將小微企業貸款業務與內部考核、薪酬等掛鉤。針對緩解民營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主題,李克強總理特別強調,“這項工作涉及宏觀經濟穩定大局,更關乎市場預期,必須高度重視。”他說,“要激勵金融部門主動作為,財政部要‘挺身而出’!”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從改革開放40年的經驗來看,民營經濟的發展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從過去40年發展經驗來看,民營經濟發展得好,國家總體經濟發展就好。未來繼續推進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發展民營經濟是最可靠的方式之一。
今年下半年以來,民營經濟發展遭遇困境的話題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今年10月,人民日報在《穿越風雨,民營經濟撐起中國經濟“半壁江山”》文章中指出,數據顯示,2012年以來,民間投資占全國固定資產投資比重已連續5年超過60%,最高時候達到65.4%。現在的很多改革舉措都圍繞怎么進一步發展民營經濟,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是有益于、有利于民營企業發展的。通過簡政放權優化政府管理,通過減稅降費減輕企業負擔,通過定向降準助力中小微企業解決融資難……
2018年11月,國家稅務總局印發的《關于實施進一步支持和服務民營經濟發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明確,稅務總局要配合有關部門抓緊研究提出推進增值稅等實質性減稅、對小微企業和科技型初創企業實施普惠性稅收免除的建議,統籌提出解決稅制改革和推進過程中發現問題的建議。
與此同時,多地也密集發聲,為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出臺新舉措,為民營經濟“打氣”。
今年11月,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在《求是》雜志發表文章《推動民營經濟走向更加廣闊的舞臺》。文章表示,目前民營經濟貢獻了山東省50%以上的GDP、60%以上的投資、70%以上的稅收,占市場主體的90%以上。山東創造的諸多改革經驗,都蘊含著民營企業的創造力,活躍著民營企業家的身影。對山東而言,民營經濟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也一定是山東發展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民營企業家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也一定是山東發展不可或缺的寶貴財富。
今年12月,《求是》雜志發表“中共江蘇省委理論學習中心組”的署名文章,題為《推動民營經濟實現更大發展》,提出江蘇民營經濟已成為全省經濟發展的“主力軍”、科技創新的“主動力”、吸納就業的“主渠道”。江蘇主要負責同志深入民營企業專題調研,聽取意見建議,幫助解決實際問題,同時出臺《關于進一步降低企業負擔促進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竹立家介紹,民營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占比目前已經達到60%以上,是改革開放發展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在改革的“下半場”,中國從富裕走向富強,民營經濟發展還會是重要的力量和支柱。
“對民營經濟的扶持不會只是暫時的,將會是長期的發展戰略。無論是政策角度還是市場角度,民營經濟的發展前景都是非常明亮的。”竹立家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