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財經 2019-01-22 19:38:11
美國政府機構的停擺不僅影響聯邦雇員的生活,連交易所都受到嚴重波及。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大批交易員都會通過網絡收集由美國農業部提供的農業生產數據,經過分析后,再把交易價格和數量報給世界各個角落的買家和賣家。但美國聯邦政府停擺的這一個來月,農業部的數據再也沒有更新過,如今的交易更像是賭博。
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生產和出口國之一,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又是世界上最大的農產品交易機構,這里的農產品交易情況影響著世界糧食的供應和糧價的變化。
美國部分政府機構停擺,不但影響了聯邦雇員的生活,也讓這個交易所的交易受到嚴重影響。
每天,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大批交易員都會通過網絡收集由美國農業部提供的農業生產數據,經過分析后,再把交易價格和數量報給世界各個角落的買家和賣家。但美國聯邦政府停擺的這一個來月,農業部的數據再也沒有更新過。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交易員弗吉尼亞·麥卡錫:沒有了美國農業部提供的數據,我們很難了解美國的整體情況,我們無從了解美國農產品的輸出量是多少。因為正常情況下,我們會查看美國的糧食運輸量和去向,而現在這些數據都無從了解,現在我們就像是蒙著眼睛在天上亂飛。
麥卡錫說,現在他們獲取信息的手段回到最原始的方式,靠自己四處打聽和猜測。這種方式不太靠譜,卻也是眼下的無奈之舉。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交易員弗吉尼亞·麥卡錫:我們在使用別的國家提供的數據,像巴西、阿根廷等南美國家的數據,甚至一些產量較小的國家,大家都說,我們獲得信息的方式,了解數據信息的方式一下子回到了60年前。
這位資深的交易員告訴記者,農產品期貨交易本來就風險很大,現在的狀況讓他們更有了一種在賭博的感覺,買賣雙方也因此更加謹慎,這導致交易員的業務量明顯減少。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交易員弗吉尼亞·麥卡錫:缺失了政府提供的數據,農民很難判斷他們該以什么價格出售谷物,出售牲畜等農產品,現在大家都不肯輕易出手交易了,不到萬不得已不去交易。今后幾個月,我的業務可能也沒了,業務量會是零了。
到2019年1月22日,美國聯邦政府停擺已有32天,42萬名員工無薪工作,38萬名員工“被休假”,這場創下歷史新紀錄的停擺行為正在遭遇各方譴責。
不僅如此,美國聯邦政府停擺,如多米諾骨牌引發了一系列問題,監管審批程序被推遲,被打亂的計劃令股東、機構投資者、投行們感到緊張。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關門時長和其網站上的其他通知顯示,作為此次政府關閉部門的一部分,SEC已經讓數千名員工休假,并停止審查和批準所有新的和懸而未決的公司注冊聲明,包括擬議中的IPO申請。數十名負責審核IPO文件的SEC會計師和律師被禁止閱讀電子郵件或致電尋求討論復雜披露問題的交易律師。
根據美國證監會的停工計劃,4400名員工中,大約有285名機構員工仍在工作,其中包括大約110名執法人員。
美國一位行業分析師表示,“證監會不工作,幾乎IPO流程的每一步都受到影響,處理IPO的文書工作通常需要兩到三個月。”
據悉,在停擺生效之前,美國證監會曾敦促公司要求加快已經在進行中的公開發行股票的文書工作。
隨著停擺開始,美國證監會收到了大量關于處理延遲的相關問題,對此,美國證監會亦給予了答復:“我們的員工將繼續監控資產管理領域,跟蹤市場活動,并關注可能破壞證券市場公平有序運作的系統問題或其他事件,及應對涉及生命安全或財產保全的緊急情況。”
除了美國聯邦政府員工的錢袋子受到影響,一群原計劃在春節前后掛牌上市的中國公司們也焦急如熱鍋上的螞蟻。
雖然2018年底,美國股市較為動蕩,但2019年卻被市場譽為是美國新股發行的豐收年,一些知名企業如Airbnb、Uber、Lyft、Pinterest等正計劃在今年登陸美國資本市場。
據《券商中國》記者統計,目前有20家中國公司向美國證監會遞交了上市招股書,值得一提的是,其中近一半公司都來自金融行業。
這20家中國公司中,包括中國格旺生物科技、華福教育、省唄、消費資本、祥泰食品、跳躍網絡、泰然金融、普益財富、富勤金融、亞洲時代國際金融、嘉銀金科、偉博貿易、基巖資本、富途證券、金城國際、越眾文化傳媒、亨大海天、宏橋高科、合眾、WEALTHBRIDGE ACQUISITION。不難發現,金融類企業數量接近一半,達到8家。
從企業披露招股書時間來看,大部分都集中在2018年的最后一個月。某業內人士表示,本來很多公司應該在春節前后就基本能掛牌了,遇上政府無限期停擺,上市進程也變得遙遙無期。
一位美國證券律師對記者表示,“如果政府停擺繼續,預計春季的一些IPO項目可能會延遲到秋季。”他繼續表示,對于擁有充足現金儲備的大公司來說,這個問題是可以控制的。但是,那些缺乏來自信貸市場或風投資金來源的小公司可能會受到傷害。
“對于那些正在籌劃IPO的大公司來說,這不是世界末日。”某律所負責人表示,像Uber,Lyft和Pinterest這樣資金雄厚的公司可以渡過難關。這與許多希望在幾個月內實現IPO的小型生物技術和健康科學公司形成了鮮明對比,這些公司依賴于IPO進行公共市場資金募集。
除此之外,通過這些公司IPO獲得上百萬美元的投行們亦是心急如焚。
市場還有聲音認為,目前的市場狀況并不適合IPO,在過去六到十周內,市場狀況非常困難,過去一個半月中首次公開募股的IPO公司結果好壞參半。
央視財經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