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1-23 20:43:01
據悉,中基協決定再度實施會費減免制度為行業減負。具體來看,決定減免私募創投機構、期貨公司及其子公司和地方協會,以及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證券公司私募基金子公司等會員2019年的年會費3000萬元。
每經記者 黃小聰 每經實習記者 王晗 每經編輯 肖芮冬
今日(1月23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以下簡稱協會)召開會議,聽取并審議通過了《2018年工作總結和2019年重點工作計劃》、《2018年度財務決算和2019年度財務預算報告》和《2019年會費減免計劃》等三項議案。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會議提及了再度實施會費減免制度為行業減負。會議決定,減免私募創投機構、期貨公司及其子公司和地方協會,以及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證券公司私募基金子公司等會員2019年的年會費3000萬元。
根據協會數據,截至2018年底,在協會自律管理下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證券公司、期貨公司、私募基金管理機構管理的資產管理業務總規模達50.5萬億元,在協會注冊的基金從業人員達52.9萬人。也就是說,這3000萬元費用減免將惠及上述機構。
協會的這一舉措也受到業內好評,“協會的這一做法變相為行業減了負,也體現了協會不以營利為目的準則。”某第三方平臺人士如是說道。
事實上,協會此前已經進行過多次會費減免。
早在2016年12月,協會對會費的收繳標準進行了調整。其中,普通會員的入會費和聯席會員的會費下限由10萬元下調至2萬元,觀察會員的入會費由2萬元降低為1萬元,基金銷售機構的會費標準上限由10萬元調整為20萬元。
具體繳納方案是:普通會員按營業收入的2‰繳納。證券公司、基金托管銀行兼營其他業務的普通會員,按基金業務收入2‰繳納。對于從事股票、債券投資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考慮到其營業收入往往包括自營投資,因此按基金管理業務收入的2‰繳納,自營投資不納入繳納基數。對于從事股權投資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考慮到其基金管理業務收入跨年度波動性較大,不易計算。
另外,對做出突出貢獻、符合國家扶貧政策規定、遭遇自然災害和社會異常事件等不可抗力導致繳費困難等情形的會員,協會也可以對其繳納會費進行減免。
2017年“減負”計劃升級——2017年2月,協會審議通過了會費減免計劃,對2016年底加入協會的會員總體減免2017年度會費5000萬元。
同年9月,協會發布《2017年年度會費減免方案》,具體實施情況如下:一、減免2016年年底前入會的私募創投機構年會費。二、減免入會時間為2016年12月30日(當天)機構年會費。三、減免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對協會扶貧工作做出突出貢獻機構的年會費,以實際捐贈金額的80%為限。四、地方協會及境外機構減免2017年會費。五、減免最近兩年設立且2016年度凈利潤為負的機構年會費,其中基金托管人以托管業務收入不足1000萬元為標準,基金銷售機構以基金銷售業務收入不足1000萬元為標準,資產管理機構以資產管理業務收入不足1000萬元為標準;開展多項與基金相關業務的機構以合并繳納年會費不足2萬元為標準。六、對屬于同一集團的機構,只收取其中會費金額最高的一家機構的年會費,減免同一集團其他機構年會費。其中,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商業銀行、證券公司、期貨公司本身不按子公司計算。
2018年4月,協會發布《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會費收繳辦法》簡化會費檔次。具體來看,一是普通會員年會費分為2萬元、10萬元、20萬元、60萬元四個檔次;二是繳納標準按機構類型劃分,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從事特定客戶資產管理業務的子公司、證券公司資產管理子公司、期貨公司資產管理子公司按照上年度營業收入的2‰計算,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核準的擔任公募基金管理人的機構,或者經核準從事資產管理業務的證券公司和期貨公司,按照上年度基金管理業務收入的2‰計算,基金托管人按照上年度基金托管業務收入的2‰計算,私募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基金財產主要投資為買賣股票、債券、期貨和期權的,按照上年度營業收入的2‰計算。
此外,《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會費收繳辦法》還提及,私募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基金財產主要投資為股權等低流動性資產的,按照上年度備案的實繳基金規模繳納:20億元以下年會費為2萬元;20億元~100億元的,年會費為10萬元;100億元~300億元的,年會費為20萬元;300億元以上的,年會費為60萬元。當協會上年度收支結余超過本年度預算支出一倍以上時,協會可以對經營虧損的會員的年會費進行減免,或者對所有會員的年會費進行減免。此外,對行業發展、履行社會責任和協會工作做出突出貢獻的;根據國家扶貧政策有關規定,會員注冊地和主要經營地均在貧困地區的;因遭遇自然災害、社會異常事件等不可抗力而導致繳費困難,可酌情會費減免。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