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1-28 21:42:11
近日,胡潤研究院發布了《2018胡潤大中華區獨角獸指數》對過去一年獨角獸新增數量、估值變化、行業情況等多項指標進行了梳理。
每經記者 李蕾 每經實習記者 唐如鈺 每經編輯 葉峰
過去一年“獨角獸”企業一直被搖擺于創投圈輿論的兩端。一端是,其行業頭部的標簽、創新的模式或技術、高昂的估值有望為投資者帶來豐厚的回報,而被資本所看好;另一端,則因2018年的組團出海后接連破發、市值嚴重縮水、甚至部分后期投資者遭遇上市即賠錢等而被冠以“毒角獸”稱號。
不管爭議如何,這批估值超過10億美元、年輕的企業仍代表著中國領先的創新機構。近日,胡潤研究院發布了《2018胡潤大中華區獨角獸指數》對過去一年獨角獸新增數量、估值變化、行業情況等多項指標進行了梳理。
從數量上看,過去一年新增97家,即平均每3.8天就有一家新的“獨角獸”出現。而2018企業IPO退出榜單24家、重組并購3家、因經營不善退出4家。
400%的估值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是獨角獸估值瘋狂增長的一年。無論是行業還是個體機構均有現象級的案例出現。
首相,領跑數量和估值的仍是互聯網金融行業(下稱“互金”),上榜45家企業以總體超1.6萬億元的估值位列榜單17個行業之首;較2017年互金“獨角獸”整體估值增長近2.3倍。螞蟻金服則以超1萬億的估值再次占據榜單估值首位。
其次,多家機構的估值也飛速增長。過去一年有19家企業的估值增長在一倍及以上;其中今日頭條、快手和美菜網以400%的增長成為2018年的估值翻番最多的企業。達達—京東到家、微醫、商湯科技則估值增長約300%。
再者,《2017胡潤大中華區獨角獸指數》強調,排名前十的“獨角獸”中有8家超級“獨角獸”企業估值超800億元。到了2018年,僅排第十名的企業估值就有800億元。
同時,北京仍是全國獨角獸數量、估值雙領先的地區,上榜79家,總估值超2萬億。上海和杭州則在數量和估值上各占優勢,具體來看,上海42家,總估值超8000億元;杭州18家,總估值約1.3萬億元。
對于企業快速增長的估值,業內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中國初創項目估值泡沫現象已十分突出,“預計接下來一級市場會對此前的‘瘋狂’進行大幅度糾偏”。
互聯網服務、醫療健康、教育行業新增“獨角獸”最多
從分布行業來看,互聯網服務、電子商務、互金則是獨角獸分布最多的領域,分別有45家、20家、19家。值得注意的是,這與2017年榜單排名相同。換句話說,該三大行業或多或少是以“存量取勝”。
如果從增量來看,情況就有所不同。
除了互聯網服務行業以新增23家企業,占據總量、增量雙第一外。醫療健康、教育培訓則以新增9家和8家上榜企業,成為過去一年新增“獨角獸”的亞、季軍行業。
與此同時,醫療健康行業也不乏如平安醫保科技、微醫、聯影醫療等估值較高的企業,總估值超2500億元。教育培訓行業中的VIPKID、輔導員、作業幫等也屬業內估值、知名度雙高企業,總估值近1000億元。顯然,大朝陽的醫療和教育行業正在快速地崛起。
此外,上榜“獨角獸”平均“年齡”與2017年持平——6歲。而小于3歲的企業數量有所減少,較2017年的15家下降至6家——包括:貓眼微影、瑞幸咖啡、度小滿金融、愛馳汽車、拜騰汽車和零跑汽車。零跑汽車上榜企業中最年輕的,成立僅1年,估值超70億元。可見,2018年新增的97家獨角獸中,“新生”企業并不多。
“獨角獸”捕獲,紅衫又“稱王”
除了估值和細分行業的變化外,2018年獨角獸Top10名單機構也出現明顯調整。
首先,今日頭條估值超越滴滴出行,從2017的第五名升至2018的第二名。其次,快手、京東物流則在過去一年成為新晉前10的企業。再者,2017年的排名前十的企業在新的榜單上已有近半不見身影。如小米、寧德時代等因IPO而退出榜單;餓了么、口碑則與其他公司合并退出;而京東金融在過去一年更名為京東數科,對外宣稱要從金融轉向數字科技。
2018胡潤大中華區獨角獸企業Top10
(數據來源:《2018胡潤大中華區獨角獸指數》)
2017大中華區獨角獸企業Top10
(數據來源:《2017胡潤大中華區獨角獸指數》)
此外,從投資端來看,在胡潤統計的投資機構捕獲獨角獸數量中,紅衫機構以旗下49家企業再次成為投中獨角獸最多的機構。騰訊系投資、IDG則分別以捕獲30家和21家為例榜單第二第三。
投資機構獨角獸捕獲數量Top10
(數據來源:《2018胡潤大中華區獨角獸指數》)
注:本文為《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根據《2018胡潤大中華區獨角獸指數》報告整理。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