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2-27 20:11:23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2018年港交所的新股集資額為全球首位,全年新上市公司數目創新高,達218家,共集資2880億港元,較2017年增加124%。
每經記者 劉晨光 每經編輯 魏官紅
圖片來源:攝圖網
2月27日,香港交易所(00388,HK)發布2018年業績報告,公司實現收入及其他收益158.67億港元,同比增長20%;股東應占溢利93.12億港元,同比增長26%;基本每股盈利7.50港元。
港交所表示,營收增長主要是因為現貨市場成交額及衍生產品市場成交合約張數同創新高,帶動交易及結算費收入上升;此外上市公司數目增加,加上新上市衍生權證及牛熊證數目創新紀錄,帶動上市費創下歷史新高。
2018年,港交所在提升旗下市場競爭力及緊貼全球發展方面取得重大進展,公司在去年4月推出25年來最重大的上市制度改革,拓寬旗下市場,吸納具有不同投票權架構的公司及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前往中國香港上市。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2018年港交所的新股集資額為全球首位,全年新上市公司數目創新高,達218家,共集資2880億港元,較2017年增加124%。當中有7家公司是根據新的上市規則上市的不同投票權架構的公司或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首次公開招股集資額達940億港元。
交易市場方面,港交所證券市場成交額創歷史新高。現貨市場全年平均每日成交額達1074億港元,較2017年增加22%。股本證券成交總額創194610億港元新高,打破了2015年創下的最高紀錄(174822億港元)。衍生產品市場方面,全年成交合約亦創新高,達約2.96億張,較2017年增加38%。
業務發展上,滬深港通方面,2018年11月是滬港通開通四周年,2018年6月,MSCI新興市場指數率先納入A股;同年9月,MSCI全球市場指數亦納入A股。全年滬深港通北向交易的成交總額達人民幣46740億元,較2017年增加106%;南向交易的成交總額達28340億港元,增長25%。自滬深港通推出至2018年底,中國內地和香港市場分別錄得6417億元人民幣及8089億港元的凈資金流入。
對于未來的規劃,港交所表示會進一步轉型,不單要在規模上,也要在產品種類、市場深度、國際影響力、監管標準、市場效率及科技創新等方面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