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4-18 22:13:48
每經記者 鄭步春 每經編輯 賈運可
周四A股全天震蕩,截至收盤,幾乎所有股指均小跌。其中,上證綜指收挫0.40%至3250.20點,深主板、中小板、創業板綜指分別跌0.59%、0.60%、0.50%。
盤中有所謂大V提到“4·19魔咒”,這也許真會誘發部分投資者的憂慮情緒。投資者聽到這種說法后在操作上趨于保守也是正常的,因所謂的魔咒在以往還真不少見,如招商證券開研討會時股指多半會殺跌,又如更早港股所謂的“秋官效應(也有人稱丁蟹效應)。
我也會受這些說法影響,只是我會盡量客觀地根據大盤的具體情況作出判斷,不會盲目跟風。就今年情況看,我覺得“流動性邊際趨緊”這一因素似乎能解釋未來可能存在的大跌,然而也有許多有利因素對股市構成支撐,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幾個:
首先是第一季度包括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信貸等在內的經濟指標很好,這可能會使部分投資者所擔心的上市公司財報“地雷”沒想象般那么多。退一步說,就算“地雷”仍多,但去年第四季度許多公司已進行過“業績洗澡”,已經將這個因素提前消化了一部分。
第二個因素是減稅時點恰好由4月開始,我覺得這個因素對市場至少會有幾個季度的刺激效應。除妖股外,多數個股的股價會反映未來幾個季度的業績前景,所以當受益個股較多時,股指就會得到支撐,這種情況下就算大盤下跌也跌不了太多。
第三個因素是今年勞動節是“小長假”,部分消費類股第二季度業績可能有所增益。消費股是個較大的群體,該因素也會對股指帶來些支撐。
第四個因素是“兩桶油”、工商銀行等“大塊頭”的相對位置不高,此類股的護盤潛力是很大的。想必大家知道,今夏或更晚科創板大概率會推出,若股指在科創板推出前后大跌,護盤資金多半會在關鍵時刻出手。
第五個因素是今年A股“入摩”權重會大幅增加,這是往年少有的一個重要支撐因素。
市場總是存在不確定性的,我作出這些分析也并不是說大盤就一定不會跌。只是我覺得后市大盤就算下跌了,幅度也極可能比較有限,畢竟股指仍處于多年來的相對低位。但大家也要注意精選個股,即便股指下跌幅度不大,有些股票也可能會猛烈殺跌,尤其是那些今年以來被游資炒到天上去的妖股。我非常懷疑:當科創板推出之后,現在場中的這些妖股的投機價值還能剩下多少?
偏題材個股的炒作賴以生存的市場基礎會有許多,其中很重要的一條是流動性要保持旺盛。由于既往的流動性旺盛其實已在暴漲后的股價中反映出來了,所以未來流動性若邊際趨緊時,就不排除此類股價值回歸的可能。
筆者已在微信平臺開辟專欄,讀者可以在每周日至周四晚間通過微信直接查看筆者的最新觀點,詳情請關注微信公眾號N+財經(微信號: njcjnews)。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