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4-19 20:53:04
《每日經濟新聞》旗下創投頻道外光錐創投(ID:waiguangzhui)每周為您分享《一周投融資亮點》。最近一周創投圈的目光聚焦在了共享經濟“幸存者”、充電寶品牌“怪獸充電”完成新一輪融資,“燒錢”大戶瑞幸咖啡再獲1.5億美元“輸血”,K12賽道品牌“高思教育”完成D輪融資。
每經記者 李蕾 每經實習記者 唐如鈺 每經編輯 肖芮冬
據清科私募通統計,截至本周五下午,最近一周(4月13日~19日,下同)共發生投資、上市和并購102起事件,涉及總金額248.60億元人民幣。其中,并購事件31起,企業上市6家;其余65起投資事件,披露投資金額事件49起,共計119.38億元人民幣。
從交易事件地域分布看,最近一周投融資活躍度靠前的地區仍是北京市、廣東省和上海市,占比分別為20.9%、19.7%和14.8%。
就亮點事件而言,最近一周的焦點主要出自B、C、D輪,且均具備大額、風口的特點。具體來看,作為共享經濟圈為數不多“幸存者”的充電寶品牌“怪獸充電”在本周宣布完成新一輪融資;“燒錢”大戶瑞幸咖啡在上一輪融資過去僅4個月后,本周再獲1.5億美元的“輸血”;此外,大風口之下的K12賽道品牌“高思教育”也于近日完成了D輪融資。
本周,共享充電寶品牌“怪獸充電”(以下簡稱怪獸)宣布完成C輪3000萬美元的融資。本輪融資由高瓴資本、順為資本、新天域資本、小米等機構投資者以及美團前COO干嘉偉個人參與,融資所得將被怪獸用于市場推廣、新產品開發和新業務孵化,全新產品將于4月底上市。據悉,本輪融資于數月前已完成,在近日得以公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怪獸的新一輪融資給沉寂已久的共享充電寶行業帶來了一縷陽光。要知道,該行業上次發生融資事件已經是在2018年3月。
時間回到2017年,乘著共享經濟的東風,一批共享充電寶企業開始涌現。打著充電寶“便捷、剛需、輕模式”的旗號,人人計劃著來分共享領域的一杯羹。資本也因此紛紛下注加碼,一度造就了共享充電寶行業在2017年春天發生40天內11起大額融資,IDG、高瓴資本、騰訊等多家VC爭相入局的現象。彼時的共享充電寶行業風光無限,“百電大戰”也隨即開啟。
然而,同共享單車、汽車相比,屬于充電寶的高光時刻更為短暫。在行業開始跑馬圈地的三個月后,即有平臺宣布停運,倒閉潮也隨之開始。緊接著,業內不斷曝出燒錢獲客、高價搶站點、機構間專利糾紛、平臺惡性競爭不斷等消息。
負面消息之下,資本開始退出,并將目光轉向新的風口。該行業則在崛起之后迅速進入洗牌階段。
如今,該賽道所剩玩家已不多,怪獸則是“百電大戰”后的幸存者,并同來電、小電等品牌一起成為了行業頭部玩家。但即便身處第一梯隊,怪獸的日子似乎并不好過。早前其被媒體曝光的BP里,甚至講起了5G技術會使手機耗電更快,共享充電寶需求將激增的故事。
如今,拿到新一輪融資的怪獸或許能暫緩一口氣。但對于更多沒能拿到錢的企業來說,日子就異常艱難了。有業內人士分析稱,隨著資本的退出和新一輪洗牌的開始,2019年對共享充電寶行業或是決定命運之年,最終哪些機構能“活下去、跑出來”以及行業格局巨變,未來一段時間將見分曉。
4月18日,瑞幸咖啡宣布完成1.5億美元B+輪融資,投資方為BlackRock等,投后瑞幸估值約29億美元。
天眼查信息顯示,瑞幸咖啡(中國)有限公司4月1日新增一條動產抵押信息。抵押權人為中關村科技租賃有限公司,被擔保債權數額為4500萬元。消息曝出后輿論四起,不少網友調侃霸氣的瑞幸開始“差錢了”。對此,瑞幸方面只是解釋稱,本次抵押只是其對設備融資租賃等創新金融工具的應用,可以保證資產價值最大化,同時也符合其輕資產的運營思路。
回顧瑞幸的崛起之路,從2017年底成立到2018年成為估值過22億美元的新晉“獨角獸”,其只用了不到270天的時間。同樣,一年之內全國門店也從0增長到了2073家,用戶累計1254萬,成長速度可見一斑。
如此飛速發展的背后,則是其飽受爭議的“燒錢”模式、粗曠的運營手法以及“碰瓷”對標星巴克的營銷手段。其經營數據顯示,2018年1~9月凈虧損高達8.57億元。據悉,其虧空主要來源于持續的巨額補貼和店鋪擴張。
大規模的補貼是瑞幸在成立之初就明確的策略——以補貼迅速搶占市場。在瑞幸團隊看來,這樣的策略既可教育中國的咖啡消費市場,也是在做“平權咖啡”。瑞幸咖啡聯合創始人兼CMO楊飛早前就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瑞幸釋放的信息很鮮明,未來3~5年補貼都不會結束,“補貼也許是我們的強項。傳統的補貼是促銷,我認為在現代營銷當中補貼可以是價格的一部分。老有競品盼著我們停止補貼,不要有這個盼頭”。而店鋪擴張方面高昂的開銷則源于其快速擴張和粗曠的經營模式。據悉,為快速獲得門店,瑞幸甚至愿意支付遠高于市場價格的租金。針對虧損與盈利,楊飛表示,瑞幸不會做一家長期虧損的企業,計劃是先把規模做大,再通過輕食、午餐等產品進一步獲取利潤。
值得注意的是,快速燒錢也就意味著需要頻繁的資本“輸血”。事實上,瑞幸每次融資的間隔時間均較短,且金額巨大。
此外,今年1月以來便屢有瑞幸將赴海外IPO的市場消息傳出。3月更有外媒報道稱,瑞幸已經授權瑞士信貸牽頭謀劃赴美上市,最早可能在今年5月份進行。雖然瑞幸方面對于IPO的消息一直是不予置評。但有評論亦指出,在盈利尚未提上日程、燒錢補貼持續的情況下,IPO或已是瑞幸的迫切之舉。
本周另一投融資亮點來自大朝陽的教育賽道,繼上周屢現大額融資后,本周其再度領跑各賽道,輪次上從天使至D輪皆有,且投資方不乏洪泰基金、梅花創投、華平投資等明星PE/VC機構的身影。其中,K12教育平臺高思教育在本周完成了D輪融資。
4月18日,高思宣布完成1.4億美元D輪融資,由華平投資領投。據悉,高思的D輪融資屬K12 ToB教育領域公司史上所獲金額最大的一筆融資,也是近年來K12教育企業為數不多的大規模融資之一。
公開資料顯示,高思成立于2009年,是一家主打中小學培訓的培訓機構。2015年以后,該公司將目光轉向B端市場,開始向中小K12培訓機構提供教育產品解決方案。2016年其曾一度掛牌新三板,并在2017年完成了兩輪定增,投資方包括創新工廠基金、中金公司、沸點資本等。2018年3月,高思教育在新三板摘牌。本次由華平領投的D輪,亦是其摘牌后的首次融資。
該公司創始人兼CEO須佶成近日公開表示,將以本輪融資為契機,面向行業全力開啟平臺化戰略,致力于打造以內容和科技驅動的K12教育賦能平臺;并預計高思將以五年為期,打通課程、師資、服務、技術等全鏈條賦能行業。
一位業內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稱,在教育培訓賽道競爭已白日化的今天,部分機構開始轉向B端無疑是一種另辟蹊徑的策略,預計未來會有更多的平臺加入To B的行列,“只是在校外培訓機構紛紛強調差異化課程內容的今天,轉向B端的平臺是否能切中客戶痛點、創造出有價值的產品服務,仍有待時間檢驗”。
更多創投新聞,請關注外光錐創投(微信ID:waiguangzhui)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