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世界知識產權日,說說中國公司迎擊國外“專利流氓”的故事

          每日經濟新聞 2019-04-25 21:46:37

          外御專利海盜,內建專利庫,曾長期受到海外專利訴訟困擾的中國出海企業,正在“復仇”的路上。

          每經記者 劉春山    每經編輯 文多    

          4月26日是世界知識產權日,而對于一些中國企業來說,卻曾經是個讓人頭大的日子。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近年中企出海情況發現,從互聯網公司到科技企業,都曾長期受到海外專利訴訟的困擾,而其中最為煩人的就是“專利海盜”。

          中國跨國企業一面在學習專利游戲規則,另一方面也在自強不息,有數據顯示,出海中企的專利建設有顯著提升,知識產權構筑日益強大,甚至在某些領域取得國際領先。今年3月份,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了2018年全球PCT國際專利申請排名情況,中國排名全球第二,僅次于美國。在5G領域,華為、中國移動等公司,擁有了更多話語權。在炙手可熱的AI領域,中國公司專利申請總量則大幅領先于美國,尤以BAT占據前排,創業僅9年的小米躍升至前11名,華為緊隨其后。

          國內企業出海頻遭“專利流氓”

          在海外,有一些被稱為“專利海盜”的非生產專利實體(Non Practicing Entity,NPE)。

          它們不從事實體產品研發、制造或生產。而依靠專利侵權訴訟和授權等方式盈利,合理運營知識產權本無可厚非,但“專利海盜”往往采用激進的、輕率的知識產權訴訟策略,騷擾、威脅創新實體公司。

          美國知名芯片企業之一的英特爾,也曾被大量的惡意的專利訴訟所累,英特爾之前的法務曾形容這些無端輕易發起訴訟的公司為“專利流氓”,并直指這種行為超過了正常主張專利權的界限,是赤裸裸的“專利勒索行徑”。

          而對中國企業的國際化來說,“專利海盜”更是路上的一大障礙。在美國RPX公司2016年發布的一份關于美國專利海盜訴訟情況的報告中,列出了15家被它們起訴次數最多的公司,其中聯想和華為均榜上有名。

          在今年的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就國際市場上的知識產權問題采訪了小米高級副總裁王翔,對方表示:“有些公司就是花一筆錢,買一批專利,在暗處狙擊。這在業界是個常態,不但騷擾我們,也騷擾所有人。”

          記者就查到了兩個鮮活的故事。

          2015年11月19日,美國專利機構Blue Spike在美國起訴小米。Blue Spike是一家以“瘋狂”著稱的專利海盜,曾經在創下了“兩周之內在美國多地接連提起45次專利侵權訴訟”的記錄。

          不知道是誰編纂的這條百度詞條,直接稱Blue Spike是專利流氓。 圖片來源:百度百科截圖

          Blue Spike聲稱,小米公司經美國某在線平臺出售的智能手機,侵犯了它的一項專利,并要求侵權賠償,案件當時引起市場廣泛關注。

          2016年3月和5月,美國另一家知名的專利海盜公司Uniloc,在美國接連起訴華為和騰訊,聲稱華為手機上的APP以及騰訊公司開發的微信均侵犯了其多項專利。

          根據不完全統計,Uniloc迄今為止已經在美國發起了超過200件專利侵權訴訟官司,專利訴訟已經成為其主要牟利方式,美國一些本土公司對它也是頭疼不已。

          一個專利“復仇者聯盟”

          值得慶幸的是,雖然糾纏不斷,上面所述專利官司,最后都以中國企業獲勝告終。

          美國法院文檔顯示,Blue Spike在2017年1月主動撤回對小米的起訴。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進一步了解到,小米當時聘請了在科技界頗具盛名的大牌律所Fenwick(泛偉律師事務所),對Blue Spike給予了堅決的反擊,最終是小米在訴訟中獲得勝利。

          而Uniloc對騰訊的訴訟,是在2017年6月被法院駁回。華為則連續對Uniloc擁有的多項美國專利發起無效程序回擊,騰訊更是積極在訴訟過程中對Uniloc提起了反訴(Counter Claim)。

          可以看到,一方面,對于專利糾紛,中國企業們逐步熟悉了游戲規則。

          另一方面,中國企業近年來在知識產權構建上取得很大成果,構筑的知識產權“防火墻”使專利海盜難以乘虛而入。今年3月19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了2018年全球PCT國際專利申請公布量排名情況,中國申請數量達到5.3萬件,位居世界第二。

          具體到企業來說,華為躍升2018年申請人榜首,超越高通、英特爾等技術巨頭,而中興通訊也位居第五,可見國內老牌技術大廠已經具備充分的技術話語權。

          圖片來源: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網站截圖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某些標志著未來的新科技領域,中國甚至超越了美國。

          同在今年3月份,《日經亞洲評論》統計了過去3年人工智能專利申請量排名前50名的企業,并發現中國公司專利申請總量大幅領先于美國。排名進入前五十的中國企業達到19家,超過美國的12家。其中BAT位居前列,創業僅9年的小米躍升至前11名,華為緊隨其后。

          2019世界移動通信大會期間,小米高級副總裁王翔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我們現在已經有幾萬件專利,我們每年申幾千件專利。我們在歐美日韓都有專利。同時我們和諾基亞、高通、微軟,還有非常多的技術公司簽訂了技術交叉協議。還在不斷簽各種各樣的協議,為技術付合理的費用。”

          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李俊慧解讀到:近幾年,國內企業加大了海外專利申請布局力度,總體來看,趨勢是好的,一方面,技術應用的區域并非僅限于國內,另一方面,參與市場競爭,也不應僅限于國內市場。只有“技術走出去”,才能扭轉一些人對中國技術貢獻的偏見,也才能讓中國技術為全球技術進步發揮應有的作用。如果說存在不足的話,可能還是在應對一些境外訴訟糾紛上,可能存在經驗不足,但這是國際化發展之路上的“必修課”,假以時日應該也不會是太大問題。

          李俊慧同時認為,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最重要的是遵守市場游戲規則,應獲得許可的盡快達成許可合作,但也要仔細甄別,不該為不必付費的專利付費。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世界知識產權日 知識產權 專利流氓 專利海盜 小米 華為 中國移動 BAT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日韩亚州欧美中文字幕 | 人妇乱系列中文字幕 | 在线日本妇人成熟免费a√ 亚洲乱码精品不卡 | 日本午夜久久精品福利 | 亚洲午夜福利视频网 | 亚洲性爱之日本精品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