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5-08 14:49:54
每經記者 胡楊 每經實習編輯 易啟江
圖片來源:民生銀行研究院供圖
5月8日,在由民生銀行研究院主辦的“金融科技助力實體經濟高質量新發展青年論壇”上,民生銀行行長鄭萬春表示,金融科技是新時代的新課題。通過金融科技轉型,商業銀行有望從前、中、后臺多個維度,重建底層邏輯,重構競爭優勢,重塑發展生態。他指出:“通過科技賦能,商業銀行可以高效、安全的開展客戶端的篩選、風險的識別、風險的防控,從而解決和減少服務實體經濟中的信息不對稱、信用不完善、融資難、融資貴等痛點和難點問題。創新普惠金融、供應鏈金融、資產管理等模式,有效的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的發展。”
實際上,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越來越廣泛應用于金融業,金融科技實現了明顯發展。與此同時,政策層面多次強調:金融要為實體經濟服務;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的天職等。
因此,鄭萬春認為,科技進步是促進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動能,在全球范圍內如火如荼的科技革命面前,商業銀行的機遇和挑戰是并存的。
據鄭萬春介紹,從20世紀50年代銀行業開始業務電子化,到90年代銀行業的業務網絡化,再到近幾年的互聯網金融科技興起,金融與科技正從簡單的拼接走向深度融合,以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興科技在金融行業的應用逐漸廣泛和深入,銀行業正在主動擁抱金融科技,加快改革轉型,以更好的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的發展。
具體來說,首先要加快數字化轉型。持續發力大數據和機器學習,通過對內外部客戶數據的整合,構建統一的大數據平臺和深度學習平臺,勾勒出360度的客戶畫像,聚焦客戶行為的信息挖掘,不斷實現營銷和服務的精準化、智能化。
其次,要加快輕型化轉型。渠道上大力發展直銷銀行、網上銀行、手機銀行、微信銀行等線上服務平臺,提升服務的遠程可得性。業務上大力發展貿易金融、消費金融、普惠金融等資本消耗低、風險權重低的業務品種,實現從傳統的存貸業務主導型向交易和投行業務型的銀行轉型。
此外,還應加快平臺化轉型。打造能夠為客戶提供沉浸式和旅程式體驗的一站式智能化金融服務平臺,實現服務供給從單一化、產品化轉向多元化、場景化。通過金融與場景的整合,提升價值流轉的效益。積極探索開放銀行的實踐,以開放技術為依托,打破城墻,搭建橋梁,構建開放式的創新生態,將各類金融服務潤物細無聲的延伸到用戶身邊。在金融科技的時代,持續搶占先機。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在近期披露的年報中,多家上市銀行都透露了其探索開放銀行的情況,2018年也因而被稱為“開放銀行元年”。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