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5-15 17:49:47
東北、足球、文旅、商業……這些王健林再熟悉不過的物事,正在逐漸回歸他的工作和生活。
每經記者 吳抒穎 每經編輯 林菁晶
度過了最艱難的年份,低調許久的中國前首富、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正在重返他的戰場。他開始頻繁活躍于公眾的視線,成為各地政府的座上賓,和他的生意伙伴談笑風生。
4月29日,王健林出席大連市青少年足球訓練基地奠基儀式,與大連市政府簽署共建校園足球基地的協議,高調宣布重返足球;5月7日,王健林與馬化騰一同現身北京豐科萬達廣場,參觀和體驗騰訊智慧零售部門的“科技感”。
王健林正在收復失地。2019年5月單月,他在潮州、沈陽簽約的投資額就已到千億元。萬達將為潮州建一個大型文旅項目,內容包括特色文化街區、多種形態的樂園;也將在沈陽投資3個國際一流的大項目和5個萬達廣場。
這是兩個直接和當地政府簽約的項目,王健林親自到場助陣——過去在萬達蓬勃發展的時期,萬達通過這種方式所向披靡,風頭一時無兩。
如今萬達再度啟用它最擅長的商業運作模式,顯示這家曾經陷入泥潭的企業開始復蘇,曙光重現。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那個熟悉的萬達又回來了。
5月15日,沈陽市政府和萬達集團簽訂全面戰略合作協議,萬達集團將在已完成投資250億元的基礎上,在沈陽再投資800億元,建設世界一流的大型文化旅游項目、世界一流的國際醫院、世界一流的國際學校和5個萬達廣場。
800億元的投資額,這是沈陽近年來最大的投資之一。這筆投資的敲定也十分飛速,據王健林在簽約儀式上的發言透露,這筆投資從談判到簽約只用了一個月時間,而且雙方約定今年三季度開工建設,王健林贊嘆這創造了新的“沈陽速度”。
王健林在發言中提到,萬達看好沈陽的未來發展,且沈陽投資的營商環境發生深刻改變,而萬達在沈陽全部投資項目都賺了錢,在沈陽運營的商業和酒店項目效益也不錯,這些都堅定了萬達投資沈陽的決心。“沈陽一定會在東北率先振興。”
在“投資不過山海關”的論調下,萬達的這筆投資顯然不被外界看好。但無論是投資的額度還是地點的選擇,萬達的這一動作都值得被紀錄——萬達集團從東北發家,它也是在東北三省投資最早、投資規模最大的企業,如此高調出擊,其戰略意義不言而喻。
在沈陽大手筆出資之前,萬達還在大連注冊了文旅開發公司,顯示出它在東北的投資正在加速。3月28日,萬達地產成立了大連萬達城文化旅游開發有限公司,注冊資本金為1億元,由萬達地產集團100%持有。
不僅僅是在東北,萬達今年的投資版圖也已經全面鋪開,與多座城市簽下巨額投資。據“鎂刻地產”記者統計,萬達去年下半年以來簽約的項目投資額已經接近2000億元。其中包括,5月份在潮州簽下的200億元投資額;4月份在甘肅新增的約450億元投資額等。
據萬達方面的表述,這些新增的項目中,萬達的主要投資將集中于以下數個業態:大型的文旅項目、萬達廣場以及星級酒店等,此外還將涉足醫療、教育和體育等,領域更加多元。
如果不是遇到困境而后壯士斷腕,萬達或許將延續文旅、商業+地產的模式,在規模和營收上繼續實現大躍進。
萬達的銷售額頂峰出現在2015年。根據克而瑞的數據,那一年萬達集團完成了1512.6億元的銷售額,在排行榜上排名第四,在它前面的是萬科、恒大和綠地。彼時它的效仿者新城控股年銷售額還在300億元上下,而今新城控股已經是“兩千億新貴”,萬達的銷售額則掉到500多億元。
2017年、2018年,萬達持續出讓資產,而后公司也提出要“輕資產為主”,并轉型為一家多元化企業。2018年,萬達營收貢獻最大的部分是文化集團,收入692.4億元,地產集團收入540.2億元,排名第二;商管集團收入為376.5億元。
但這不代表住宅項目不再重要。
王健林在2018年萬達的工作報告中指出:一些商業項目本身帶有住宅開發,我們不能因為不做住宅舍棄項目。做輕資產,需要團隊指導業主建設,地產集團每年還要有幾百億銷售額。
王健林給地產集團定下的2019年工作目標是:收入521.9億元,回款457億元,竣工入伙497億元。
如今追溯萬達地產集團成立之后的投資軌跡,其全速奔跑的姿態已經初現。雖然在還沒有開工建設之前,其底色仍有待檢驗,但在近兩千億元投資額的加持下,未來前景仍然是萬達商業版圖中頗具看點的部分。
萬達集團在接受“鎂刻地產”記者的問詢時,并沒有回應萬達未來在住宅銷售方面的目標等問題,僅表示上述投資目前仍是框架,且萬達未來還會有住宅項目。
一切似乎預示著,萬達集團的掌舵者王健林已經渡過了他的至暗時刻。東北、足球、文旅、商業……這些他再熟悉不過的物事,正在逐漸回歸他的工作和生活。
一改“甩賣”資產之姿,如今的王健林已再度密集會見各地政府官員,言歡好幾百個“小目標”。
(文章來源:鎂刻地產原創,喜歡請關注微信號meikedichan;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