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6-07 12:26:27
最近,人造肉可謂是站在了風口上,相關上市公司股價也一飛沖天。那么,人造肉究竟口感如何?且看記者現場試吃。
每經記者 劉晨光 莫淑婷 每經編輯 梁梟
Green Common售賣的Beyond Meat人造肉漢堡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莫淑婷 攝
5月的納斯達克指數跳水很厲害,但“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股價,還是犀利地從25美元/股沖到100美元/股上下。
作為一家媒體,《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一直幾(好)想把這塊Beyond Meat實拍下來,甚至搞個活動送給大家嘗鮮,這樣令到大家都能滿足獵奇,對唔(不)對?
但這個計劃從“人造肉概念”席卷A股開始,就是一直難產啦,直到最近人家Beyond Meat股價都沖到100美元/股上下,我們兜兜轉轉才發現,喲!原來,這塊肉在香港就能買到哦。
這下,終于能嘗到這塊紅透美股的肉了。
Beyond Meat,它是美國一家生產和銷售素食肉類產品的公司,主要以大豆、豌豆等植物蛋白為原料制作形成類似肉組織口感的素食肉類。
在端午節后,記者就開始在亞馬遜上尋找肉源,見Beyond Meat的賣家就問:“Can you ship this to China?(這貨能運到中國不)”
可惜,這種生鮮本來就不能隨便入境,需要經過嚴格流程,多位亞馬遜賣家如實告知,但也有些賣家不忘“調戲”一下:可以,用我的iPhone傳給你。
嘿嘿,希望多年以后你會說用華為傳給我。
幾番周折,記者終于在我們中國的寶地香港,找到了一家名為Green Common的素食店,這里不僅賣人造肉,而且價格比亞馬遜便宜了一半啊!
香港Green Common門店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莫淑婷 攝
這個Green Common分店其實不少,記者直奔它位于海港城海運大廈的門店。
這里面的素肉品種真的是很多,看視頻就知道了,難怪有人說素肉聽著新鮮,但布局者眾多,競爭激烈。而Beyond Meat搶先上市,成了它的優勢之一。
店員介紹說,包括Beyond Meat在內的幾款人造肉現在都比較好賣,“因為Beyond Meat比較像牛肉,其他的品牌可能是(像)魚肉類的和豬肉類的比較多,主要看客戶的口感(偏好),就看顧客喜歡哪一種了。”
從價格上看,人造肉還是略顯昂貴——Beyond Meat類似牛肉款式的人造肉價格為79港幣/227克;Gardein品牌類似牛肉款式的人造肉價格為65.9港幣/340克。
店員解釋說,進口貨嘛,但“仿真度還是比較高的,甚至內部都是紅色的”。
光隔著包裝看看肉怎么行?記者來香港前,本來還有個偉大的抱負:找一些大廚師,把這個人造肉做成各色美食,好比白切人造肉、回鍋人造肉、人造肉上樹,芥末加醬油人造肉刺身……
哎,“但是”來了啊,沒有認識的香港廚師誒,人家店員也說咯,店里不提供這類服務:你看它是漢堡肉,所以只賣漢堡。
這里Beyond Meat的漢堡主要有三種,最貴的單價要108港元。雖然價格有所差別,但實際上“肉質”并沒有很大區別,只是漢堡的配料有所不同。
至于這個漢堡是什么樣子,看視頻的都知道啦。如果你沒流量,用文字告訴你也可以:人造肉咬起來很松軟,而真正的牛肉更有勁道。原因嘛,另一篇報道里提過,動物的運動本身是會影響肉質的。
▲試吃人造肉漢堡,切開就發現不一樣?視頻制作:王昊毅
近年來,“素食主義”人士越來越多,有人給自己貼上“素食主義者”標簽,人造肉的出現正好迎合了這一趨勢。這家店就是這些小眾人群(也許以后就不小眾了)的樂園。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到中午時分,來海港城海運大廈這家Green Common門店就餐的人也漸漸多了起來,小店開始變得擁擠起來。
據店員介紹,中午是門店一天中就餐人數最多的時段。
為了了解這種人造肉的市場,記者也采訪了幾位前來就餐或者“買肉”的顧客。在他們眼里,人造肉為習慣吃素食的人提供了很好的選擇。
顧客王先生就說了,自己經常會來到Green Common這里吃人造肉漢堡:“因為在香港只有這家漢堡有這種接近牛肉的素肉,我覺得制作很精致,蠻像真正的牛肉。”在他看來,吃人造肉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方面是自己本就喜歡吃素,另一方面就是考慮環保的需要,可以減少對動物飼料的消耗。
在王先生看來,雖然人造肉價格會稍微貴一些,但是也還在可接受的范圍之內,“不是真的牛肉,已經很好了,會有一點點的(不同),需要改進。”王先生補充說。
與王先生同時在Green Common就餐的李小姐則是經過朋友推薦慕名而來的。作為十幾年的素食主義者,她覺得吃素是非常健康的一種生活習慣,“之前一直都是吃素雞、素鴨,所以吃多了也會很膩,需要換一換口味。這些吃起來會舒服一些,不會讓人覺得是垃圾食物,比較放心”。
不過,李小姐也說,在自己的孩子看來,人造肉和真肉還是有很大區別。“可能年輕人對真牛肉更喜好一些。”她笑著說。
對于Beyond Meat人造肉的口感,不同的食客有不同的描述。一位在店里用餐的顧客告訴記者:“可能是吃不慣吧,我個人感覺還是跟真肉差別挺大的,整體比較干,我都喝了好幾杯水還是覺得口渴。”
問完大家,記者準備回深圳,居然臨時接到新任務——讓我們自己買人造肉和牛肉去烤,這樣才區別明顯,讓大家都看得更清楚。
哎呀,都說了店里不能烤。又有哪個借后廚給記者用?好在靈光一閃,想到找一家自助烤肉店嘛。不過呢,為了讓大家看到人造肉和真實肉的區別,還有功夫要下——買真牛肉。
你猜不到的,買牛肉居然比買人造肉還難哦——不是沒有賣,是沒有計劃好,臨時找不到啊。
你說搜“街市”、“超市”?對,可去了幾家幾乎都沒有新鮮牛肉,只有那種真空包裝肉。好在,香港的商鋪真的是好密集,最后終于在一家小超市買到。
Beyond Meat的人造肉(左)與牛肉的對比。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劉晨光 攝
?
▲下飯視頻:紅透美股的人造肉,我們把它烤了!視頻制作:王昊毅
沒熟的Beyond Meat人造肉與沒熟的真實牛肉放在一起,對比就已經很明顯:解凍的Beyond Meat人造肉一身“萌萌”的粉色,稍微有點刺激的氣味,因為是漢堡肉,表面就是顆粒狀,質地比較松散,容易變形——你做過圓子湯嗎,它就像生圓子。
吶,真正的牛肉就不一樣了,表面紋理就好清晰,質地比較緊密,不論如何撥動,形狀都不會發生太大的變化。
人造肉和牛肉一起炭烤,這個區別就更明顯了,具體區別多大,大家還是看視頻最明顯。
必須用文字講給大家的,是人造肉的味道,是比真肉的味道還要大,這點真的是很出乎意料。
最后想告訴大家,這人造肉的感覺和真實的肉還是有所區別的,要說真的替代,恐怕并沒有那么容易吧。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