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6-12 23:02:47
當前,“新經濟”成為風口,而很多城市也在努力抓住該風口。聯合國項目事務署中國創新計劃負責人及中國區主任羅響表示,成都已經做好了新經濟發展的模式準備和制度準備,接下來,成都應為重點打造新經濟文化做好準備。
每經記者 陳星 每經編輯 魏官紅
聯合國項目事務署中國創新計劃負責人及中國區主任羅響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6月12日下午,2019成都全球創新創業交易會活動之一的“興隆湖畔·新經濟發展論壇”在成都舉行。該論壇旨在為政府、企業及專家學者等提供一個共商經濟、社會及其他相關問題的高層對話平臺,并針對新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提出適合現狀的建議。
會后,聯合國項目事務署(UNOPS)中國創新計劃負責人及中國區主任羅響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采訪。羅響表示,成都已經做好了新經濟發展的模式準備和制度準備,接下來,成都應為重點打造新經濟文化做好準備。
當前,“新經濟”成為風口,而很多城市也在努力抓住該風口。
羅響表示,他認為新經濟發展模式至少有三個“新”。第一是制度要創新,第二是文化環境要創新,第三是產業要創新。具體到成都的新經濟發展,政府已成立了新經濟發展委員會,有了機制的同時還成立了新經濟發展研究院,在理論研究方面也做好了準備。
“接下來,成都還要做好新經濟文化方面的準備。新經濟文化包含兩個維度,一是國際化,并且將國際化落實到具體的產業發展方向、落實到具體的經濟發展,直到形成真正的產出,才叫做國際化。二是成都的新經濟模式要培養出一種文化,只有文化才是深入骨髓并能產生自我驅動力的,要把成都變成新經濟企業和新經濟人才來了也不想走的城市。”羅響補充道。
在談到國內諸多城市都將發展新經濟作為重要戰略時,羅響表示,成都擁有一些屬于自身的獨特定位。一是成都的區位優勢——處于中國西南的核心位置,并與周邊眾多重點城市相連。在區位優勢下應該重點發展哪些新興產業,這一問題應該認真思考。第二個優勢即人才優勢,年輕人是新經濟產業發展的關鍵,要讓年輕人愿意留在成都并讓他們成為未來新經濟模式的領頭人。三是制度優勢,成都應該允許新經濟企業、新經濟企業家犯錯,創造寬松的創業環境。
近年來,場景驅動成為新經濟發展領域的熱點。不少人認為,如今經濟發展的動力已從投資驅動等轉變為了創新驅動、場景驅動。
在羅響看來,經濟生態鏈里的場景主要分為人與人、人與商品以及人與信息之間的場景。而成都如果想從場景驅動下功夫去推動新經濟發展,應著重抓人與信息之間的聯通和人與商品之間的聯通。
羅響最后總結稱,新經濟的發展應該有“四條腿”。政府這條腿已邁出,還有“三條腿”,第二條腿是新經濟發展主體企業的腿,企業應發揮在新經濟模式下的主體創新能力,做好技術創新、體制創新及人才創新。第三條腿則是人才,應該給年輕人更多的機會,大力引進年輕人才。第四條腿就是國際化,帶來國外的資金和技術,把市場和應用場景放在中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