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6-17 10:15:27
每經記者 陳清 張素書 每經編輯 畢華章
▲ 圖片來源:政府官網
呂健出事的消息,坊間早有風傳。
如今,靴子終于落地——陜西紀檢監察官方發布消息,西安市委原常委、市政府原常務副市長、黨組副書記呂健,被開除黨籍、開除公職。
從通報內容來看,除了與私營企業主“親而不清”,甘于被“圍獵”等違紀并涉嫌嚴重違法問題,秦嶺別墅違建事件中,其同樣牽涉頗深。
在其擔任長安區委書記期間,違規決策將秦嶺北麓長安境內違建別墅項目,作為重點建設項目推進實施……
此后,其官運依舊亨通,魏民洲時期,先后出任市委秘書長、常務副市長等要職。
《一抓到底正風紀》播出時,呂健敞開外衫,臥坐在椅子里,包括后續發言等諸多神情細節,看不出沉重的跡象?
不過,該來的始終會來。正義也許遲到,但從不缺席!
早期的呂健,有點本土政治明星的意思。
這個土生土長的西安人,33歲已被任命為碑林區委常委、辦公室主任。三年后,出任白河縣委書記,開始主政一方。
隨后十幾年間,其先后履職新城區、西安市文物局、長安區等縣區與市級部門。
對呂健來說,2012年是個重要節點。
那一年,擔任長安區委書記的他,被提拔為西安市委常委。5個月后,魏民洲主政西安。隨后沒多久,呂健開始出任市委秘書長一職。
在多家權威媒體的報道中,這樣描述魏民洲:將自己樹立為西安“核心”,打壓時任西安市主要領導。
▲ 圖片來源:秦風網截圖
而呂健則一路坦途,甚至在魏民洲調離西安的半年之前,再進一步,出任西安市委常委、西安市常務副市長。
從早先的媒體報道來看,呂健還是比較低調的。不過自擔任常務副市長之后,很難再低調起來。
2017年3月,呂健分管的地鐵領域,曝出轟動全國的“電纜門”事件。
新聞發布會現場,其言之鑿鑿:“通過一系列安全措施的落實,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大家:目前乘坐西安地鐵是安全的,請廣大市民放心。”
但三天之后,卻是另外一幅畫面:在諸多媒體的鏡頭前,呂健向全市人民鞠躬道歉。
待到最終調查結果水落石出,在對廳級干部的追責中,呂健第一個被通報,陜西省對其進行批評教育,并責令作出深刻檢查。
“電纜門”事件,算是呂健政治生涯中的一個污點;秦嶺違規別墅事件,大概才是政治生命的“休止符”。
通報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違規決策將秦嶺北麓長安區境內違建別墅項目,作為重點建設項目推進實施。
如此表述,在這起轟動全國的事件中,呂健所扮演的角色,可以說是比較明晰了。
2014年5月13日,秦嶺違建別墅首次被中央批示。
到了10月,帶有嚴厲批評的重要批示,再次轉到陜西省、西安市。
當月28日上午,魏民洲冒雨前往長安、周至、戶縣違建拆除現場,實地督查秦嶺違建整治工作。
呂健作為市委秘書長一同前往。
而事后證明,此次整治,不過是一場精心安排的“作秀”。
▲ 圖片來源:西安新聞視頻截圖
2018年7月,6次批示指示后,最終由中紀委出面坐陣督察。
半年后,那部著名的《一抓到底正風紀》,在央視播出。
彼時,西安市委組織集體收看。面對自己主政長安區時的“作品”,呂健敞開外衫,臥坐在椅子里,包括后續發言……諸多神情細節,倒是看不出特別沉重的跡象。
有意思的是,一個多月后的首屆“西安生態日”啟動儀式暨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呂健還宣讀了有關環境保護的倡議書。
他講,“黨員干部以身作則,發揮‘頭雁’作用,帶頭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做綠色環保使者,呵護綠水青山、建設美好家園,爭做生態環境保護先行者”。
不過,這也是呂健的最后一次公開發言。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秦嶺,是我國重要生態安全屏障之一,守護秦嶺是陜西義不容辭的重大責任。
推進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各項工作,持續用力搞好有關問題整改,真正還秦嶺以寧靜、和諧、美麗,陜西正在努力著。
今年3月28日,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修訂草案,提請省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新修訂的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必然要嚴格執行,堅決遏制秦嶺生態環境破壞現象。
實際上,漠視生態環境保護理念,也讓同處西北地區的甘肅,有著深刻的教訓。甘肅省及蘭州市、張掖市等相關責任官員,均被追責、問責。
連續敲響的警鐘,那些漠視生態環境的官員們,真的應該好好聽一聽。
▲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任鋼 攝
如今,呂健的政治生涯已經結束。
其離任長安區委書記時講:在長安工作的近六年時間,是我人生中最寶貴的一段歲月、最充實的一段經歷、最難忘的一段時光。
言猶在耳,作為長安區主官的他,允許違建別墅項目上馬時,是否還葆有初心?
對秦嶺違建別墅“開綠燈”,可曾有過些許反思?
原本,長安區還有許多牌可以打。呂健卻偏偏走了這條“捷徑”……
后來,他其實還有很多次機會去懺悔。
可惜,事后來看,包括與魏民洲去檢查秦嶺的那次,面對巍巍大秦嶺,這座神圣的中華脊梁,他依舊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當然,牽涉秦嶺違建別墅事件外,通報顯示,其還以權謀私,權錢交易,與私營企業主“親而不清”,甘于被“圍獵”……
那就真的只能一聲嘆息了!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