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7-18 12:21:23
根據青島官方7月18日公布的數據,青島科創母基金首期120億元規模,預計將撬動近400億元規模的高端科技產業化項目。
每經記者 彭斐 每經編輯 張海妮
繼在兩個月前披露相關計劃后,把深圳作為對標對象的青島,如今終于有了自己的科創母基金。
今日(7月18日)上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青島市政府方面獲悉,由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指導的《全球創投風投行業年度白皮書(2019)》、《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年報(2019)》在青島正式發布,同時進行的還有青島科創母基金成立揭牌儀式。
根據青島官方7月18日公布的數據,青島科創母基金首期120億元規模,預計將撬動近400億元規模的高端科技產業化項目。
今年5月9日,在2019全球(青島)創投風投大會上,在談到科創母基金時,青島市政府副市長劉建軍表示:“聚焦硬科技,對標科創板,重點支持原始創新、成果轉化及高端科技產業化項目培育。”
對于科創母基金的使用,劉建軍表示,參股初創期子基金的資金不低于60%;用于直接投資項目的不高于40%。
之前,青島市還出臺《打造創業投資風險投資中心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簡稱青島十條),按照“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原則,對包括科創母基金在內的風投創投保駕護航。
值得注意的是,“青島十條”覆蓋“募、投、管、退”全流程。其中,在支持募資方面,新設500億元科創母基金,為創投風投機構提供全方位資金支持,同時支持債券、信托、保險資金等多渠道募資。
劉建軍5月9日介紹:“青島科創母基金首期120億元,其中山東省出資20%,青島市出資25%,社會出資55%。為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在四年內分六期出資到位。基金存續期為10年,其中投資期5年,退出期5年,如有需要可適當延長。”
青島市一位政府人士曾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創投、風投是撬動一個城市科技創新、產業升級、人才集聚的重要杠桿,更是促進產業結構優化調整、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增強經濟生命力的重要動能之一。”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青島之前,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均已設立科創母基金。而此次青島打造創投風投中心,則源自其“學深圳、趕深圳”的規劃。
今年3月份,在率青島市黨政考察團赴深圳考察學習期間,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王清憲明確指出,“學深圳、趕深圳”就是要放大坐標找不足,提高標準找差距。
“在我國五個計劃單列市中,按經濟總量計算,深圳第一,青島第二。深圳在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創造了2.4萬億(元)的GDP。深圳的面積只是青島的1/6,但產出是青島的整整兩倍。”不過,在王清憲看來,這正表明未來青島的發展空間巨大。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劉國梅 攝(每經資料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