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8-01 23:20:18
8月1日午間,中海油旗下上市公司中國海洋石油宣布,將通過旗下全資子公司收購中海油持有的中聯煤100%股權,現金代價約為53.35億元?!爸新撁涸韲鴥让簩託赓Y源開發的獨享優勢,可在后期發展中未有太大起色。”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一帶一路能源貿易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董秀成對記者表示。
每經記者 李詩琪 每經編輯 魏官紅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8月1日午間,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海油)旗下上市公司中國海洋石油(00883,HK)宣布,將通過旗下全資子公司收購中海油持有的中聯煤層氣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聯煤)100%股權,現金代價約為53.35億元。
中聯煤是國內煤層氣開采及銷售領域的龍頭企業。在其成立的二十余年間,經歷了多次資本運作和控制權易主,中石油、中煤集團皆曾出現在中聯煤的大股東席位上,中海油于2015年才正式對其全資控股。中國海洋石油稱,正積極尋找非常規能源開發的機會,相信非常規能源具有巨大潛力并將成為一項重要的能源來源。
不過,上市公司披露的財務數據顯示,2018年中聯煤經歷了一次明顯的業績下滑,凈利潤同比下降幅度高達75.93%。但2017年至2018年,公司的總資產增加了近10億元。
“中聯煤曾坐享國內煤層氣資源開發的獨享優勢,可在后期發展中未有太大起色。”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一帶一路能源貿易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董秀成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本次交易雖然體現了中海油和上市公司對中聯煤的重視程度加大,但如何規劃投資并做好成本控制將成為其面臨的最大難題。
根據本次股權轉讓協議條款,中國海洋石油全資子公司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將收購中海油持有的中聯煤公司100%股權,并向中海油支付總代價約人民幣53.35億元。
作為本次交易的標的,中聯煤在國內的煤層氣即煤礦瓦斯的開采和銷售領域,占據著龍頭地位。公開資料顯示,2011年以前,中聯煤甚至獨家壟斷了我國煤層氣對外合作專營權。而隨著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河南省煤層氣開發利用有限公司等企業入局,這一市場格局才逐漸被打破。
截至2018年末,中聯煤共有32個煤層氣探礦權(探礦權30個,采礦權2個),總面積18212平方公里,占全國煤層氣區塊面積的35%,區塊內非常規天然氣資源總量達28400億方,累計探明儲量3201億方,形成了晉西陜東、晉中、晉東南三個主要儲量區及作業區。
即便是我國煤層氣領域內的龍頭公司,中聯煤近年來的業績卻不盡人意。根據中國海洋石油本次發布的交易公告,2018年,中聯煤實現扣除稅項后的凈利潤為1754.44萬元,同比下降幅度高達75.93%。2017到2018年間,公司的凈資產由22.26億元下降至22.06億元,總資產卻從68.24億元增長到77.67億元。
記者梳理發現,在中聯煤成立的20余年間,其經歷過多次資本運作和股權變遷,輾轉于多個能源央企之間。直至2015年,中海油才完成對中聯煤的全資控股。
1996年5月13日,當時的煤炭工業部、地質礦產部與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共同出資1億元設立中聯煤。三年后,中聯煤的股東變更為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和中煤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雙方各持股50%。2009年,中煤集團實現了對中聯煤的全資控股,2011之后,中海油才逐漸掌握了中聯煤的控制權。
中煤集團旗下上市公司中煤能源2008年公告顯示,當時中煤集團正試圖拿下中聯煤全部股權。具備條件后,中煤能源將按法定程序,擇機決定是否行使選擇權,收購相關資產。但中聯煤這次上市的資本運作最終無果而終。
資本運作與控制權變動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聯煤長期存在的發展問題。董秀成表示,中聯煤在早期擁有著煤層氣的專營權,可以說是國家賦予了它最早開采煤層氣業務的權力和職責。但在實際發展過程中,由于技術因素和礦權體制等原因,該公司一直起色不大。因此,屢次重組和控制權變化的背后,其目的是通過市場化的資本手段幫助自己進一步發展。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在屢次易主的背景下,本次交易又將為中聯煤和中國海洋石油帶來怎樣的改變?
中國海洋石油在公告中表示,公司正積極尋找非常規能源開發的機會。其相信,非常規能源具有巨大潛力并將成為一項重要的能源來源。此外,石油公司非常規能源產量占總產量的占比存在增長趨勢,收購亦符合公司的追求綠色清潔、健康環保發展模式的來年發展策略。
董秀成對此分析稱,中國海洋石油是其控股股東中海油旗下最核心的資產和業務板塊,將中聯煤納入到這一上市公司體系,或許意味著中海油對中聯煤重視程度正愈發增強,但其同樣面臨嚴峻的挑戰。
董秀成表示,收購中聯煤之后,如何規劃這一業務、融資能力能否跟得上將是公司面臨的第一個難題。第二個則是成本的控制問題。無論是氣田還是油田,它的成本主要在開采的工程技術服務上。就國內而言,這項業務的市場化程度仍有待加強。能源公司一般會選擇自己的關聯企業為自己提供這樣服務,價格并非完全由市場競爭產生,而此類關聯交易無疑將削弱公司的盈利能力。
關聯交易也確實是中聯煤身上的一大問題。據中海油旗下油服上市公司海油發展披露,在致密砂巖氣開采領域,海油發展主要服務于中聯煤,約承擔其50%的服務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中聯煤曾出現過虛增工程量的丑聞。在中海油入主之后,中聯煤還曾發生員工討薪事件。據中國經濟網此前報道,中聯煤在2011年虛構資產,會計報表中資產和負債分別虛增6.37億元,占當年資產總額的22%和負債總額的63%。
據媒體報道,2013年末,因中聯煤資金緊張,沒有及時支付濮陽天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濮陽天意)合作款,后者無力支付鉆井隊薪酬,二十余個鉆井工人上門討要薪資。事后調查發現,濮陽天意實際上并不符合中聯煤的招投標資質,這一事件隨即引發了業界對于中聯煤招標亂象的關注。
此外,我國煤層氣行業普遍面臨的開采難度大、技術瓶頸和資源總體探明率低、后備資源不足等問題,同樣制約著中聯煤的未來發展。
而針對于如何規劃中聯煤未來的發展、對中聯煤的業績預期等問題,8月1日下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將采訪問題發送至中國海洋石油的郵箱,截至發稿尚未得到回應。
(實習生任知微對本文亦有貢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