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8-23 18:10:50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近期幾只頭部醫藥股均明顯上漲,使得醫藥股開始重回大眾視野。就在市場上科技股上漲乏力的時候,醫藥行業的核心資產卻遭到瘋搶,去年醫藥政策以來產生的陰霾,或許正在一掃而空。那么現在是重新買入醫藥股的時刻嗎?下半年醫藥股能扛起領漲大旗嗎?
每經記者 楊建 每經編輯 何劍嶺
圖片來源:攝圖網
今日,恒瑞醫藥悄然創出了歷史新高,帶動整個醫藥板塊的上漲。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近期幾只頭部醫藥股均明顯上漲,使得醫藥股開始重回大眾視野。就在市場上科技股上漲乏力的時候,醫藥行業的核心資產卻遭到瘋搶,去年醫藥政策以來產生的陰霾,或許正在一掃而空。
那么現在是重新買入醫藥股的時刻嗎?下半年醫藥股能扛起領漲大旗嗎?來看資深醫藥行業私募人士怎么解讀背后的投資邏輯!
滬指今日震蕩走高,收盤小幅上揚0.49%,收報2897.43點,逼近2900點整數關口,兩市合計成交4695億元。行業板塊漲跌互現,醫藥板塊與工業大麻概念強勢領漲。值得注意的是,今日有“藥中茅臺”之稱的恒瑞醫藥收盤悄然創出了歷史新高,盤中一度逼近漲停,而恒瑞醫藥的上漲也帶動整個醫藥板塊的上漲。《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近期幾只頭部醫藥股均明顯上漲,使得醫藥股開始重回大眾視野。醫藥股又重回牛市了嗎?不過記者同時也注意到,醫藥行業板塊內上漲只是績優股,醫藥行業或許正在上演“核心資產被瘋搶”的故事。
從醫藥板塊中的績優股表現來看,近期不斷創出新高的愛爾眼科向老股東贈送股票收益券的消息曾一度引發市場關注,公司在2013年8月15日啟動上漲時的股價僅為3.32元/股,而6年后的今天,收盤價高達33.57元/股,區間漲幅高達911%;醫藥龍頭恒瑞醫藥今日盤中一度沖擊漲停,今年以來漲幅近75%,收盤總市值達到3388億元,堪稱“藥中茅臺”;另外,泰格醫藥今日也創出歷史新高,今年以來漲幅超115%。
記者注意到,從醫藥個股走牛情況來看,顯然和上市公司業績有著密切的聯系。隨著上市公司中報披露進入高峰期,從中報披露的情況來看,醫藥行業依然不負眾望,成為本次中報業績超預期表現的大贏家。比如今年的牛股金域醫學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5.43億元,同比增長20.26%;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72億元,同比增長78.92%,超出市場預期。進入三季度以來,金域醫學股價表現搶眼,今年以來漲幅達126%。
從持倉比例來看,眾多私募對于醫藥板塊都較為青睞,例如麗珠集團、塞力斯、健民集團、金域醫學等均獲得私募重倉。其中私募大佬邱國鷺、鄧曉峰執掌的百億級私募高毅資產頗為青睞醫藥股,二季度增持金域醫學700萬股,增持麗珠集團700萬股,新進健民集團700萬股,增持辰欣藥業330萬股。而趙軍執掌的淡水泉投資上半年也重倉持有麗珠集團等個股。今年二季度,高毅資產馮柳管理的高毅鄰山1號遠望基金加倉了700萬股金域醫學,期末持有2200萬股,占總股本的4.8%。
對于醫藥股未來的投資機會,新富資本研究中心告訴記者,醫藥龍頭恒瑞醫藥近期不斷創新高,其原因是pd-1單抗臨床結果優異,有望占據大適應癥先發優勢,引得資金大舉加倉。而龍頭恒瑞醫藥的走強,也帶動了整個醫藥板塊的走強。
這波醫藥股上漲背后的原因有二,首先是醫藥板塊整體業績較好,估值性價比突出;其次醫藥板塊近期也利好頻頻,國家醫保目錄近期進行了全面調整,新版醫保醫藥目錄涉及醫藥行業百億級市場的調整,藥品目錄調整涉及西藥、中成藥、中藥飲片三個方面。后續隨著醫保動態調整機制形成,剛性用藥將得到越來越多政策支持,將有效引導優質企業加大創新研發投入,利好產品品種豐富、創新能力較強的藥企,相關公司受益明顯。整體來看,這輪醫藥行情會慢慢平復,個股消化估值后,板塊也會走出分化,業績好的醫藥股將有較好收益。
千波資產研究中心指出,當前A股之所以產生機構抱團核心資產的現象,根本原因是投資者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機構投資者多以長線持股為主,“買入便持有”成了機構投資者投資核心資產股票的主要策略,導致核心資產越來越成為稀缺品種。而近期醫藥股的走強,主要源于醫藥股受制于“一致性評價”和行業黑天鵝利空,整體漲幅遠遠落后于其他板塊,但新版國家醫保目錄出爐和“4+7”帶量采購落地有助于醫藥行業走出利空,開啟新篇章。目前多數醫藥股公司業績開始好轉,下半年大概率會繼續向好,醫藥股的估值修復行情并不遠。
北京星石投資告訴記者,對于醫藥股來說,人口老齡化和行業政策引導是中長期邏輯;中報業績改善是催化劑。到2020年,我國65歲以上老齡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將達到12.0%;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生物醫藥、醫療服務等產業將直接受益。從中期來看,帶量采購政策引導生物醫藥行業向創新和高質量發展,持續通過一致性評價的企業將受益。2018年下半年,“4+7”城市將實行藥品集中采購政策,藥品降價幅度超預期。但是對于研發能力較強、資金實力雄厚的大型企業來說,帶量采購將是重要的成長機會。
短期來看,生物醫藥行業企業中報業績改善,短期內對市場情緒具有一定的提振作用。截至8月22日,A股共209家生物醫藥企業披露了中報業績,其中32家企業2019年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增速超過50%;87家凈利潤同比增速超過20%。除此之外,當前生物醫藥行業估值處于歷史低位,提升空間明顯。以申萬生物醫藥行業為例,當前行業整體估值約33倍,處于近10年估值水平的19%分位數。
對于醫藥板塊的投資機會,投資者該怎樣入手呢?
天和投資董事長鐘軍告訴記者,從大環境來看:年初至今外圍市場的不確定性導致場內資金選擇“抱團取暖”,但同時以MSCI和富時為代表的全球指數在不斷提高A股的比重,進而刺激外資不斷涌入國內市場。
目前正值中報密集披露期,醫藥行業內業績持續大漲個股較多,業績超預期成為資金青睞醫藥的內部因素。昨日WCLC2019 大會公布醫藥“一哥”恒瑞醫藥PD-1肺癌一線臨床結果優異,使其股價在今日再創歷史新高;此外泰格醫藥等個股也受中報業績因素刺激創出歷史新高,這對資金起到了標桿性作用。這個時候,疊加了消費確定性和板塊成長性的醫藥個股自然而然成為了外資和機構等資金青睞的對象。
銀河證券認為,隨著行情逐漸步入中報季,醫藥板塊相對其他行業板塊優勢逐步凸顯。看好板塊后續行情,醫藥板塊與經濟周期相關性弱,且當前醫保基金增速維持高位;上半年終端高增速疊加二季度國家減稅降費的優惠政策,預計有望在醫藥股中報業績的增速上有所體現。而前期政策的負面影響已經預期充分,許多醫藥公司的估值處于歷史低位,為后續反彈留出了空間。從籌碼角度講,主動基金今年二季度的醫藥股持倉比例并不處于歷史高位,如果其他消費行業受累于中報業績不及預期,其中的資金可能逃向醫藥板塊。
民生證券表示,醫藥股的政策影響或逐步顯現,關注創新產業鏈、API等高景氣度細分賽道,一是創新升級的服務方(CRO、CMO)及有彈性的創新藥企業;二是產業分析邏輯向全球化接軌過程中,具有技術優勢和全球化經營實力,將持續塑造國際競爭力的API企業;三是有持續增量品種獲批及原料藥優勢的仿制藥企業;四是商業模式持續創新的醫療服務企業等;五是對政策相對免疫、具備品牌壁壘、具有較強中國特色的消費屬性個股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