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8-23 20:50:35
每經記者 李詩琪 每經編輯 盧祥勇
經常進去消費的蛋糕店,突然有一天店鋪招牌換了,你還會再去嗎?這是正發生在全國知名烘焙連鎖品牌好利來身上的事。
吉林市的好利來更名“好芙利”,蘇州的好利來更名為“甜星”,南昌好利來變身“蒲公英”,蘭州好利來更名為“心岸”,蕪湖好利來更名為“麥茲方”……好利來身上發生了什么?
圖片來源:好利來官網
8月19日,吉林省吉林市一位網友在“好芙利(二商店)”的大眾點評網頁上留言稱,“前陣子路過,以為換老板了,后來聽說原來是好利來升級好芙利。”20日,另一位網友也發表了相同的疑問,“聽朋友說二商店下面的好利來換新牌匾了,換成好芙利了?我就想挺好的好利來咋了?后來聽服務員說是改了名字。”
圖片來源:大眾電影
7月25日,一位網友在遼寧阜新市“好芙利(大潤發店)”的點評上留言稱,“衣服圍裙上寫的好利來,店名卻叫好芙利,真是東施效顰,沒聽說過好利來旗下還有好芙利。”
不只這幾位網友,許多城市的消費者都發現,原來的好利來變了。公開資料顯示,好利來在全國80多個大中型城市擁有近千家門店,在北京、天津、沈陽建有三座現代化食品工業園,員工人數上萬。
微信公眾號“好芙利”發布的文章顯示,好利來除保留一線市場門店外,其余片區市場分別更名為“好芙利”、“甜星”、“蒲公英”、“心岸”、“麥茲方”,其中所屬中原公司旗下吉林(注:指吉林市)、鐵嶺、錦州、大同、煙臺、佳木斯、阜新、濟寧、赤峰60余家店統一更名為“好芙利”。
好芙利客服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中原”地區的好利來將全部變成好芙利,產品在以前的基礎上會有創新。這里“中原”主要指東北和山東。
吉林市還存在好利來和好芙利并存的情況,不過據網友稱,好利來店內都明確張貼了“中原地區的原好利來全部更名為好芙利”的公告。
啟信寶信息顯示,遼寧好芙利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叫韓光,今年6月4日剛剛成立。韓光旗下還有多家名稱帶有“好利來”和“好芙利”的企業,均分布在東北和華北地區。
5月28日,微信公眾號“甜星蘇州”發文表示,1996年6月1日,好利來在蘇州開了第一家店,在好利來創始人之一、華東總經理吳冰的帶領下,至今已有50余家直營連鎖店。這也意味著華東地區的好利來店鋪改名為“甜星”。
南昌、平頂山等城市的好利來門店將更名為“蒲公英”。山西、河北、甘肅等地的好利來更名為“心岸”。安徽蕪湖地區的好利來更名為“麥茲方”。
來源:平頂山好利來微信公眾號
好利來客服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依然保留好利來品牌的還剩27個城市。記者通過大眾點評查詢發現,好利來目前在北京擁有約170家門店,成都約80家,西安約50家,上海1家。
官方資料顯示,1992年,好利來創始人羅紅因為買不到滿意的蛋糕,為母親退休后的第一個生日慶生,決定從事蛋糕行業,創建了“好利來”。羅紅除了是企業家身份以外,還是國際知名攝影家,常年在野外拍攝大型野生動物,足跡遍及全球。
昨天(8月22日),羅紅在好利來的官方微信公眾號發文,解釋了最近部分城市好利來門店更換名稱的原因。
好利來在1992年創立后不久,羅紅的兩個哥哥和幾個朋友加入,協助其以連鎖店形式發展,至1999年,他們已經將門店開到全國十幾個城市,彼時,“由于幾位聯合創始人在經營理念上的差異,我們決定實行‘聯合創始人內部加盟制’”,將全國好利來劃分為幾個片區,每位聯合創始人獨立經營一個片區,好利來品牌歸羅紅所有。每個片區每年向公司總部繳納一定的品牌管理費。
羅紅表示,好利來自2007年好利來就決定不再進入新的城市,直到今年5月,才到上海開店。這中間的12年好利來沒有去新的城市拓展。
羅紅稱,創始團隊于2018年協商并達成“收縮規模,堅持標準”的原則。根據不同市場的實際情況選擇性地保留門店,并同時解除了已經實行了19年的聯合創始人內部加盟制,各創始人可以自主建立完全獨立于好利來的新品牌,這些新品牌由他們完全獨立創建,獨立投資,獨立運營。這才有了更名的緣由。
但原本的好利來門店在更名后如何建立品牌認知度和顧客忠誠度是個挑戰。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好利來此次“分家”行動是意料之中,其背后的原因指向了合伙人經營理念的分歧。其他合伙人更期待通過加速擴張,從而獲得更多利潤,但羅紅更偏向穩扎穩打,沒什么野心。“在好利來的發展歷程中,其既沒有極力拓展南方市場,亦沒有尋求上市等資本動作。而憑借好利來的實力,難度應該不大。這更說明了好利來及羅紅本人的務實和堅守。”
對于好利來分家后各品牌的發展前景,朱丹蓬分析稱,對好利來品牌本身來說,依靠其過去的知名度,未來應該不會受到什么影響。但對于新打造的新品牌,或許就不那么容易了。
食品飲料分析師韓亮則表示,在商業社會中,因利益分配和經營理念分歧而導致的合伙人分家十分常見,本次的好利來事件亦屬于這種情況。而對于烘培這種重體驗的食品來說,只要其產品的口味和品質不發生改變,“更名”對門店經營或許不會很大影響。但消費者看不到的是,更名背后是公司運營團隊和管理結構的變化,這種改變或將對好利來以及好利來衍生的新品牌帶來潛在的影響。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