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8-23 22:01:08
中軟國際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兼CEO陳宇紅表示,未來社會鮮明的特征就是智能化,每個企業或多或少都會變成軟件企業,這樣的變化離不開數字勞動大軍。
每經記者 靳水平 每經編輯 魏官紅
中軟國際陳宇紅進行演講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時下,當數字智能化成為新的生產要素,以5G、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為代表的軟件技術,不僅對智能社會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也孕育著以軟件技術為載體的萬物互聯。
8月23日,第十七屆中國國際軟件合作洽談會主題大會暨2019數字世界博覽會在成都開幕。會上,中軟國際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兼CEO陳宇紅表示,未來社會鮮明的特征就是智能化,每個企業或多或少都會變成軟件企業,這樣的變化離不開數字勞動大軍。
今年5月,全國信息化和軟件服務業工作座談會明確,2019年要深入推進改革創新,加快培育新型軟件產業生態,持續拓展信息消費新空間,全力推動信息化和軟件服務業高質量發展。
陳宇紅認為,未來社會是一個萬物感知、萬物互聯、萬物智能的社會,每個企業都或多或少會變成軟件企業,借用軟件來作為服務驅動的一個業務。
事實上,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軟件對我們生活的影響非常密切,軟件的發展,也改變了原有的網絡、計算和存儲,讓企業的發展,依靠大數據,精準匹配需求,給零售業、運輸業、金融業等產業賦予了新的內涵。
“中國有600萬軟件工程師,3萬家軟件核心企業。他們給整個生態帶來的牽動作用是決定性的。”陳宇紅指出,在智能社會、數字時代,軟件成為支撐其不斷發展的重要支撐。軟件也不斷助力傳統企業轉型,成為支撐企業數字化進程的有力工具。
中軟國際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兼CEO陳宇紅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近年來,軟件行業自身也取得快速發展。在今年的全國信息化和軟件服務業工作座談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軟件服務業司司長謝少鋒說,初步測算,2018年我國信息消費規模約5萬億元,同比增長12.7%,信息服務消費占比提升至46.8%。我國信息化和軟件服務業完成業務收入6.3萬億元,同比增長14.2%。
作為以知識密集型為特色的產業,軟件發展的核心就是人才,而且是從高端到低端不同層次的人才。陳宇紅認為,所有智能化、萬物互聯的變化,都離不開數字勞動人才。“未來一定需要混編數字勞動大軍,也有機器人,包括有形的和無形的。”
在陳宇紅看來,但凡對一個新產業的發展或是新領域的開拓,人才缺口都是非常大的。而學校培育的人才,還不夠完全匹配產業的需求,供需存在著一定的錯位。
未來的軟件產業,形態也必將呈現更加多元化的特征。當云計算、大數據、5G、人工智能成為新的增長點,將需要大量綜合管理人才和細分領域專家,綜合性和專業性缺一不可。
陳宇紅認為,當下社會乃至智能社會,所需要的人才應該具備兩類能力:一是專業能力,二是職業能力。“這個是五五開的,原來更多地強調專業能力,實際上,職業能力、人才深度方面也占據著重要比重。”
陳宇紅指出,對于軟件行業,其自身感受最大的變化就是,隨著行業的變更,人才需求迭代不斷加速,學習方面也變成了終生學習,要去適應行業以及社會的發展變化,而這基于數字化。“數字化的人才就是需要終生學習的,這些都是變化。”
“當數字化人才形象被刻畫以后,你自己的進修也是被感知、指引的,培訓和教育需要在這上面做出配合。”陳宇紅表示,人才需求迭代不斷變化,測評也是動態的,因此,一定要將需求無縫對接。
對此,陳宇紅建議,要構建起產學貫通的人才培養體系,核心要對人才測評進行優化。“就是說,你要怎么去感知這個人,以及感知這個人自己都可能沒有意識到的自身特點,以此來做何種提升。”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