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9-07 20:45:40
每經實習記者 趙李南 每經記者 孫嘉夏 每經編輯 宋思艱
今日(9月7日),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李海洲在參加第十八屆世界商業領袖圓桌會議時表示,人工智能未來的研究方向需要解決三大問題:第一是安全性問題;第二是通用性問題;第三是需要讓機器學習人的學習能力。
李海洲是新加坡國立大學電氣與計算機工程系終身教授,并曾任百度獨立董事,蘋果新加坡公司實驗室主任等職,現任廈門快商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他的研究領域包括說話人識別、語種識別、人聲分離、語音分析和處理,以及信息檢索、機器學習和數字信號處理。
新加坡國立大學電氣與計算機工程系教授李海洲
圖片來源:實習生 李雨桐 攝
在參會時,李海洲首先從安全性的角度提出了問題:人工智能究竟有多安全?人工智能可以很準確地識別人臉,但人工智能造出來的人臉,也可以用來攻擊人工智能人臉識別系統。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各種相關產品也在逐漸地融入人們的生活當中,這些人工智能產品相比于傳統的產品而言,加大了隱私、網絡安全暴露在外的風險。近年來,也出現了數據泄密、個人隱私暴露方面的風險。
此外,李海洲認為,目前人工智能的應用還是專用的,不具有通用性。就是說他不像真實的人一樣,換個地方人工智能的識別率可能就受到影響。比如人類可以做到在這個房間里面可以識別,在門口也可以識別,在車上也可以識別,但人工智能現在還沒有做到這一點,這個也是大家在努力的方向。
最后一個問題是人工智能的學習能力問題。李海洲說:“舉個例子,比如教一個小孩子汽車的概念,給他看一張照片就可以了。第二天,他就能認識馬路上的車了。如果讓機器學習車的概念,沒有100萬張照片機器學不好的。讓機器學習人的學習能力,是接下來人工智能的一個研究熱點。”
在接受包括《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內的媒體采訪時,李海洲展望人工智能的未來:“現在都是我們在教機器,把人的知識傳給所謂的人工智能,實際上他自己并沒有自主學習的能力。若是人工智能將來有什么突破,我覺得是在模仿人類智慧方面的突破。”
(實習生李雨桐對本文亦有貢獻)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