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 2019-09-17 13:37:22
公開數據顯示,除當前已發行的“50ETF”外,還有一些“50ETF”也已提交審批。多家基金公司表示,接下來或布局各種“50ETF”。
自去年創業板50ETF份額大增成為ETF逆襲典范后,各類寬基、主題指數中具有較高集中度的指數產品逐步成為基金公司布局的一大方向。公開數據顯示,除當前已發行的“50ETF”外,還有一些“50ETF”也已提交審批。多家基金公司表示,接下來或布局各種“50ETF”。
公開數據顯示,富國基金正在布局一批50ETF,包括消費50ETF、醫藥50ETF、科技50ETF,打造主題類50ETF產品線的意圖非常明顯。此外,上報或獲批50ETF的還有招商基金的恒生滬港深通大灣區創新精選50ETF,一些債券類指數基金先后上報或獲批,其中包括安信基金的中證信用50債券指數基金、興業基金的中證銀行50金融債指數基金、長信基金的中證可轉債及可交換債券50指數基金。
另有基金公司向記者表示,從接受度來看,50ETF產品在市場受歡迎程度更高,值得布局,未來會成為他們指數布局的重要方向。
最顯著的例證就是創業板50的逆襲。該ETF從2018年初約2億份的份額一路大漲,最高時期份額超過200億份,一度超越創業板ETF,成為成交量最大、最為活躍的創業板相關上市ETF。雖然近期份額與規模有所回落,但總體份額依然保持在百億以上。
一位業內分析人士向記者表示,“50指數”大受歡迎,與當前市場環境密切相關。
他分析,在整體經濟增速向上的過程中,各行業中往往能普遍受益,行業中的小公司往往因為自身體量較小、市場空間廣闊更易獲得高增長,此時,廣泛投資于行業、主題中各類公司的指數會比較有優勢。而當前經濟處于整體增速下行的過程中,整體行業發展空間不大,這一階段,企業的競爭優勢就凸顯出來,那些龍頭大企業往往能夠搶占更多市場份額,行業內的發展分化會愈加明顯。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向龍頭企業集中的指數更易跑贏市場,因而市場資金更易向龍頭企業和配置更多龍頭企業的指數基金集中。同時,他也指出,未來隨著市場環境的改變,投資者偏好也可能會發生變化。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