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9-25 20:16:16
每經記者 張瀟尹 每經編輯 梁梟
9月22日至25日,2019國際正畸大會暨第十八次全國口腔正畸學術會議在南京舉行。
平安證券今年3月發布的口腔系列專題報告顯示,種植和正畸是口腔醫療的兩座金礦,“口腔醫療細分領域多,而種植和正畸是典型的高價值項目,不在醫保報銷范圍,潛在市場規模均可達2000億元左右。”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為搶占千億級市場,各隱形矯治品牌均在發力產品升級以拓寬適應證。愛齊科技于今日(9月25日)在大會上宣布,其iTero Elements2口內掃描儀正式在中國開始銷售并投入商用。此外,在隱形矯治器方面,愛齊科技近年推出Invisalign G6、Invisalign MA等新產品以更好地適用于拔牙矯治、青少年矯治等。
愛齊科技全球臨床副總裁Mitra Derakhshan接受媒體采訪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瀟尹 攝
愛齊科技全球臨床副總裁Mitra Derakhshan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司一直在產品材料、生物力學等方面進行革新,以此來擴大產品的適用范圍,“比如Invisalign MA具有下頜前導功能,不光是為了把牙齒排齊,同時也關注青少年頜骨的生長發育,未來我們還會投入研發適用于上顎擴弓等情況的產品。”
不過,從行業上看,愛齊科技面臨的對手不單是傳統托槽,當前隱形矯治領域也不乏Henry Schien、3M、Straumann等知名國際公司,國內也有時代天使、正雅齒科等企業。事實上,正雅齒科也在此次大會上發布了隱形矯治器Smartee G和Smartee α2,主要定位于提供個性化的治療方案。
對此,空軍軍醫大學口腔醫學院正畸科教授、主任醫師金作林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表示,對隱形矯治器進行革新升級尤為必要,“因為隱形矯治相比傳統托槽歷史更短,雖然對于治療經驗豐富的醫生來說隱形矯治并無適應證限制,但對于經驗較少的醫生來說,隱形矯治在適用范圍上還有一定的局限性。另外,目前中國口腔醫生對隱形矯治的接受程度還不高。”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瀟尹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