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9-29 18:47:34
每經記者 李少婷 每經編輯 宋思艱
環保產業上市公司因融資難叫苦不迭,資金方手握“黃金”,有何建言?
9月26日,在《每日經濟新聞》舉行的“環境資本賦能互動”——中國上市公司董秘對話活動閉門研討會(環保產業專場)活動上,中信建投資本副總裁羅元鋒發表了主題演講。
羅元鋒所在的團隊保薦了6家環保產業上市公司,他在從事投資工作前,有多年政府機構、大型央企從業經驗,一直深耕環保領域。以資方的視角,羅元鋒強調技術的重要性。“原來我們做股權投資很多都是投商業模式,這幾年我是專注在技術的投資,實踐證明,這種投資方法能夠扛得起周期,而且會越來越好。”他表示。
中信建投資本副總裁羅元鋒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韓陽 攝
“在中國,上市公司是一個稀缺資源,因此監管方總是要將資源給具有導向意義的企業。”羅元鋒認為,目前A股環保行業上市公司中,一些公司的成長性有限,而未來的方向一定是以核心技術為導向,沒有核心技術的企業,即使利潤較好,也會因為成長性而被擋在門外。
此外,羅元鋒建議,創新性企業需專注于一個領域。“現在小公司跟我說跨兩個大的領域,我看都不會看,我知道你肯定比不過別人,(因為所跨的領域中)有聚焦的人。”
羅元鋒認為,從業務本身來說,環保產業是沒有周期性的,因為環保需求永遠被滿足不了,業務量會持續增加,環保產業的周期性來自于外部金融周期影響。
“最大的周期是股市的變化,從創業板2009年開市到現在,至少環保行業的股價是沒有大跌的,或者跌了之后又彈起來了,但是2018年的情況卻出了變化。”羅元鋒表示,2018年去杠桿以來,原來高估值支撐的環保資本游戲玩不下去了,潮退了才知道誰在裸泳。
羅元鋒稱,如今股權投資的邏輯已經不能在環保行業成立:環保產業的特點是現金流差、技術重要性不夠且技術進步慢,主要依賴資金和資源來發展,造成環保企業內生成長不夠。并購也被認為是目前資本方重要的退出渠道,這與環保龍頭企業已經意識到技術的重要性有關,這類企業正逐步加大技術的投入,但受制于機制問題,也在尋求與專業投資機構合作。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