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10-15 21:36:25
金秋十月,陽澄湖畔一位購買螃蟹的游客告訴記者,他買了21只“陽澄湖大閘蟹”,每只約4兩重,總共僅花費了420元,即20元一只。這一價格與記者了解到的正宗陽澄湖大閘蟹約4兩重的七八十元一只相差甚遠。不過該游客稱,“好吃就行”,畢竟4~6兩的螃蟹既好吃又實惠,就無所謂是不是被冠以正宗“陽澄湖大閘蟹”稱號。
每經記者 黃鑫磊 每經編輯 陳俊杰 李凈翰
圖片來源:攝圖網(圖文無關)
2016年,蘇州市出臺《蘇州市陽澄湖生態優化行動實施方案》,將陽澄湖大閘蟹養殖面積從3.2萬畝砍成1.6萬畝。但近年來市面上標志“陽澄湖大閘蟹”的螃蟹卻不減反增。
金秋十月,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來到蘇州陽澄湖畔,領略了一番“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萊”的吃蟹快感。不過,當地商家表示,由于“陽澄湖大閘蟹”是地理保護產品,受國家商標法保護,他們餐館的餐桌上只能標識為“大閘蟹”“X兩蟹”等。
另一邊,陽澄湖畔一位購買螃蟹的游客告訴記者,他買了21只“陽澄湖大閘蟹”,每只約4兩重,總共僅花費了420元,即20元一只。這一價格與記者了解到的正宗陽澄湖大閘蟹約4兩重的七八十元一只相差甚遠。不過該游客稱,“好吃就行”,畢竟4~6兩的螃蟹既好吃又實惠,就無所謂是不是被冠以正宗“陽澄湖大閘蟹”稱號。
明代文人徐渭曾作詩詠嘆秋天的螃蟹:“稻熟江村蟹正肥,雙螯如戟挺青泥。”徐渭是浙江紹興人,而在江浙一帶,最有名的莫過于蘇州陽澄湖大閘蟹。
資料顯示,陽澄湖橫跨常熟、昆山、相城、蘇州工業園四個區域,水域面積達113平方公里,分為東湖、中湖、西湖三個部分,受氣候及周邊環境影響,陽澄湖蘊含豐富的初始營養物質,為大閘蟹生長育肥提供了充足的餌料。
但與陽澄湖水域環境類似的湖泊在蘇南一帶其實較為常見,且也出產大閘蟹,如太湖蟹、高郵蟹等,甚至興化一帶出產的興化蟹與陽澄湖大閘蟹相差也不大。
圖片來源:攝圖網(圖文無關)
今年上半年,一位興化當地的螃蟹養殖戶告訴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盡管市政府嚴厲禁止農民占用農田開挖蟹塘,但依舊擋不住養殖戶對利益的追求。彼時,記者在興化郊區的沿村公路走訪時發現,多輛挖掘機正在開挖農田。出租車司機表示,這是在挖蟹塘。
上述螃蟹養殖戶曾告訴記者,近年來,大量興化蟹“改頭換面”,貼上了“正宗陽澄湖大閘蟹”的標簽,銷往外地,且價格上漲了好幾成甚至數倍,讓興化蟹農嘗到了甜頭,所以才如此“瘋狂”。
陽澄湖附近商家也告訴記者,外地來的螃蟹遠遠多于本地大閘蟹,他們為了規避“冒充”風險,往往流動售賣,打的旗號與“陽澄湖大閘蟹”擦邊,既讓消費者難以辨別,又讓正規商家難以維權。
不過,外地蟹與陽澄湖大閘蟹之間畢竟有所區別,按照蘇州陽澄湖大閘蟹行業協會提供的辨別方法,正宗的陽澄湖大閘蟹外表有4個特點,即青背、白肚、金爪、黃毛。而真正成熟的陽澄湖大閘蟹,一般尾部厚度較大,條線距離較寬,蟹黃像咸蛋黃一樣結塊,蟹肉微甜且肉質細膩。
據蘇州陽澄湖大閘蟹行業協會新聞發言人姚水生此前介紹,2017年和2018年,陽澄湖大閘蟹產量分別為1200噸和1300噸,2019年預計產量在1400噸左右。
在蘇州陽澄湖當地,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了解到另一件事:即使是陽澄湖出產的大閘蟹,也存在不允許以“陽澄湖大閘蟹”名義售賣的情況。
陽澄湖畔的一位餐館老板張谷(化名)告訴記者,他店里的螃蟹就是來自于陽澄湖,但未獲得正宗授權,對外不能叫“陽澄湖大閘蟹”,如果以此名義售賣,容易被“維權”。記者在菜單上看到,與蟹有關的菜肴均未標注“陽澄湖大閘蟹”,僅標注了“大閘蟹”“X兩蟹”等字樣。
張谷表示,現在的商家都懂商標方面的相關法律,對外只叫“大閘蟹”,在款待親戚朋友時才說明是陽澄湖里的大閘蟹。另外,這類大閘蟹的價格在同規格下,相比正宗陽澄湖大閘蟹要便宜一二十元,而前述的外地蟹的價格更便宜。
為何本地大閘蟹不能叫“陽澄湖大閘蟹”呢?據記者了解,從2006年開始,陽澄湖大閘蟹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管理委員會辦公室開始向蟹農發放陽澄湖大閘蟹防偽蟹扣,以保證“陽澄湖大閘蟹”的正宗性。
而據中新網報道,防偽蟹扣的數量非常吃緊,平均每畝只有300個左右,而這幾年養殖技術改善,每畝大閘蟹的養殖密度可達上千只,防偽蟹扣根本不夠用,以至于許多正宗的陽澄湖大閘蟹實際上是無扣可戴。除陽澄湖大閘蟹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管理委員會辦公室提供防偽蟹扣外,蘇州陽澄湖大閘蟹行業協會也提供蟹扣,但平均每畝只有800個,還要收0.3元/個的制作費,且包裝上也不能打出“陽澄湖大閘蟹”的標志。
對此,記者致電蘇州陽澄湖大閘蟹行業協會新聞發言人姚水生,但姚水生拒絕回應此事。
圖片來源:攝圖網(圖文無關)
無論是外地來的“洗澡蟹”還是“有名無分”的本地蟹,在部分消費者眼中,判斷起來似乎用不上什么專業眼光,“好吃就行”,這是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走訪過程中聽到最多的評價。
什么才叫好吃?對于這個主觀性的判斷,也有游客從大閘蟹的重量來衡量好吃的程度。一位游客告訴記者,他買了21只“陽澄湖大閘蟹”,平均4兩一只,僅花費了420元,即20元一只。這一價格與記者了解到的正宗陽澄湖大閘蟹4兩七八十元一只相差甚遠。
不過該游客表示,4~6兩的大閘蟹既好吃又實惠,無所謂是不是正宗的。至于3兩以下的大閘蟹“沒吃頭”,7~8兩的大閘蟹基本上要數百元一只,且可遇不可求,性價比也太低。前述餐館老板張谷亦表示,只要好吃,游客基本上不在意端上桌的是不是正宗陽澄湖大閘蟹,只有貴客或者是“嘴刁”的游客才會如此要求。
消費者的態度或許與價格有關,亦或許與正宗陽澄湖大閘蟹越來越稀少有關。據央視財經報道,蘇州陽澄湖大閘蟹行業協會副會長張建龍表示,今年陽澄湖大閘蟹的產能在每畝180~200斤,回捕率約500只,重量在3~4兩的螃蟹產量增長15%~20%。目前,3母4公(指3兩的母蟹和4兩的公蟹)的大閘蟹在160~180元一對,同比漲幅10%左右。
另據新京報報道,2017年,陽澄湖大閘蟹真實市值約3億元,但是當年“陽澄湖大閘蟹”的總營銷額卻達到了300億元,真蟹與假蟹的比例高達1:99。
實際上,在蘇州陽澄湖附近,早已不是人人可養蟹的時候了。從原來超過14萬畝的養殖面積壓縮至2010年前后的3.2萬畝,再到2016年蘇州市出臺《蘇州市陽澄湖生態優化行動實施方案》,將養殖面積繼續縮減至1.6萬畝,陽澄湖大閘蟹的產量直線下滑。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