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11-04 20:08:23
馮鑫確實錯了。但他的錯,絕不是所謂的“誤判形勢”、“過度自信”那么簡單。我們的社會可以容忍失敗,“不以成敗論英雄”應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特別是在當下新舊動能轉換、鼓勵創新的時代。馮鑫的錯在于,他沒有想好好經營公司,而只是想炒概念,從資本市場上賺快錢。
每經評論員 朱萬平
近日,暴風集團又因“高管全部辭職”被送上微博熱搜。目前,除被捕的馮鑫外,暴風集團高管已全部辭職,連協助信披的證代都已離職。10月31日,深交所緊急發函,要求公司盡快聘任高管,確保經營穩定。
但如今,暴風集團儼然是一個“火坑”,又有哪個高管會跳進去呢?10月30日和31日兩個交易日,暴風集團股價連續跌停;11月1日和4日,公司股價分別下跌6.85%和7.59%,目前公司市值不到14億元。
暴風集團過去常被外界拿去和樂視網做對比,馮鑫也曾處處學習賈躍亭的“生態化反”,而賈躍亭出走美國前至少還找來了孫宏斌,試圖讓后者充當“接盤俠”來拯救公司。而馮鑫的被捕后,又有誰會去接盤?即使有人愿意接盤,也總要有人去推動這些事吧?
高管紛紛辭職后,等待暴風集團的或許是和樂視網類似的命運。“君子不立于危墻之下。”這是古人告訴我們的道理。
如今暴風集團的困局與其創始人馮鑫不無關系。馮鑫并非無能之輩。“暴風影音免費服務過無數用戶,馮鑫也成就過很多人,讓很多機構和股東都賺過錢。”在馮鑫被捕后,美圖董事長蔡文勝曾以頗為惋惜的口吻在朋友圈里寫道。
“暴風走到今天這個地步,我不怪團隊……也不怪任何一個幫我做業務的人,真實的是99.999%還是要怪自己。”馮鑫也曾反思。
馮鑫確實錯了。但他的錯,絕不是所謂的“誤判形勢”、“過度自信”那么簡單。我們的社會可以容忍失敗,“不以成敗論英雄”應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特別是在當下新舊動能轉換、鼓勵創新的時代。
回顧暴風集團的“隕落”,邏輯很簡單。2016年,國內體育產業火熱。馮鑫也看上體育媒體服務公司——MPS,并拉上國內一幫金融機構,以數十億元的“天價”將MPS收購過來,準備以后注入暴風集團,抬高股價,收割二級市場的韭菜。只是還沒等到注入暴風集團,MPS自己先“崩”了。2018年MPS宣告破產,馮鑫也被查出在收購MPS過程中涉嫌行賄,并最終被捕。
回顧這系列交易,想想都后怕。若不是當時監管部門一次次堅定地否決暴風集團的相關交易方案,MPS這樣的“毒”資產極有可能按馮鑫的“劇本”就被注入了暴風集團。如果是那樣,暴風集團將比現在更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更多股東遭受損失。
如今,回頭看馮鑫,真是把賈躍亭的“套路”學了個遍。暴風集團上市后,馮鑫像賈躍亭一樣,不斷將手中的股份質押出去,最終其所持95%以上的股份都被質押。賈躍亭拿著錢去美國“造車”,馮鑫拿著這些錢,不知道干了啥。
高杠桿、高質押手中絕大多數股權后,馮鑫需要用各種概念去維持公司股價。暴風集團上市短短4年多來,公司先后涉足影視、游戲、VR、互聯網電視、體育等。反正什么火就干什么!而這些領域樂視網“恰好”也都干過。
面對馮鑫一波波令人眼花繚亂的“打法”,一些不明真相的散戶或多或少地便被他“蒙”住了。暴風集團上市后,曾創40天36個漲停的紀錄,公司市值也一度超過400億元。2016年3月,在傳出暴風集團欲收購MPS后,公司股價飆升至最高95元/股,可謂風頭無二。如今,暴風集團被打回原形,馮鑫被捕,這樣因果似乎早已“種下”。
馮鑫的錯在于,他沒有想好好經營公司,而只是想炒概念,從資本市場上賺快錢。
A股不能成為馮鑫們這類“資本玩家”的屠宰場,而這需要多方一起努力:監管部門應該一如既往地嚴監管,持續凈化市場;而普通散戶也應擦亮眼睛,看一看哪些公司是在炒作概念,哪些公司是在實實在在做事;企業經營者,應保持敬畏之心,做到敬畏市場、敬畏投資者,嚴守底線。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