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11-05 18:02:33
2018年3月,中信證券推出了信享盛世系列產品。該產品集合了千合資本董事長王亞偉、淡水泉投資董事長趙軍、上海景林資產總經理高云程、海寧拾貝投資投資總監胡建平、上海盤京投資基金經理莊濤、上海煜德投資基金經理靳天珍,共6大知名私募基金。
圖片來源:攝圖網
每經記者 李娜 每經編輯 謝欣
2017年價值白馬股飆漲,上演了一幕將價值投資進行到底的節奏。眾多知名私募基金當年更是賺得盆滿缽滿,于是提高購買門檻等各種限購的消息接踵而至。
“買不到,怎么辦?”這成為2017年末,不少高凈值客戶最為苦惱的問題。
有需求就有市場!2018年3月,中信證券順勢推出了信享盛世系列產品。該產品集合了千合資本董事長王亞偉、淡水泉投資董事長趙軍、上海景林資產總經理高云程、海寧拾貝投資投資總監胡建平、上海盤京投資基金經理莊濤、上海煜德投資基金經理靳天珍,共6大知名私募基金。
“3月5日首發,兩天半賣了40多億元。”“目前這款產品認購資金已經超過了50億元。”“要購買,需提前預約,要看額度夠不夠。”“上限80億元,規模控制在60億元。”“券商資管產品現秒殺”等此類報道至今仍然能查閱到。
根據中信證券發布的相關產品成立公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發現,中信證券信享盛世系列集合資產管理計劃(以下簡稱中信證券信享盛世系列)自中信信享盛世1號起,至中信信享盛世30號結束,總計26只產品組成(其中沒有中信信享盛世4號、13號、14號和24號)。
數據顯示,從成立日看,上述26只產品多為2018年3月12日,2018年3月13日和2018年3月20日,只有中信信享盛世30號成立日為2018年4月25日。
根據上述26只產品的成立公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發現,中信信享盛世系列產品,扣除參與費用,進入產品的實際資金約為68.85億元。
另外,依據中信信享盛世系列產品資產管理合同的規定,參與費(認購/申購費):1%,且是價內,即投資者掏出100萬元,扣除費用后,進入產品的是99萬元。那么,從理論上看,中信信享盛世集合產品未扣除費用前,投資者申購的資金應為68.85*(1+1%)=69.5385億元,近70億元。
“券商小集合發行時,通常遇到大客戶還會減免一定的費用,所以扣除參與費用前的認購金額,不會超過這個計算出來的金額。”一位資深的券商資管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統計顯示,中信信享盛世的認購戶數多為200戶,最低的30戶,參與的高凈值群體總戶數達到了4865戶。從戶均認購情況來看,中信信享盛世19號和中信享盛世20號最高,扣除參與費用后,發行金額分別為3.39億元和3.038億元,認購戶數分別為117戶、123戶,戶均認購金額分別為290萬元、249萬元。
簡而言之,中信信享盛世系列集合產品成立時,共有4865位高凈值客戶參與認購,掏出的真金白銀接近70億元,戶均認購金額約為141.5萬元。
根據中信證券發布的相應產品成立公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發現,中信信享盛世的募集期可大致分為兩個階段:中信信享盛世1號至中信信享盛世23號募集首發日期為2018年3月5日,而中信信享盛世25號至30號首發募集日為2018年3月14日。
2018年3月13日,中信證券發布《中信信享盛世30號集合資產管理計劃銷售公告》,約定該產品的推廣期為2018年3月14日至2018年3月16日。
與此同時,3月19日中信證券發布公告,為保護投資者利益,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決定將中信信享盛世30號的募集時間延長至2018年5月31日,這就意味著中信信享盛世的募集期間將超過2個月。
4月下旬,中信證券再次發布公告,為更好地保護投資者利益,公司決定于2018年4月23日提前結束中信證券信享盛世30號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的募集,自2018年4月24日(含當日)起不再接受投資者的認購申請。
隨后公告顯示,中信信享盛世30號成立日為2018年4月25日,認購戶數30戶,扣除參與費用后的總認購金額只有3564萬元,戶均認購金額為118萬元。
也正是由于成立的時間較晚,中信信享盛世30號選擇的底層私募子基金中,有一只選擇的是盤京天道2期,而不是其他25只產品配置的盤世5期,進而其凈值表現也與其他產品不同。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時發現,從第二階段2018年3月14日起發售的還有4只產品,分別是中信信享盛世31號、中信信享盛世32號、中信信享盛世33號和中信信享盛世35號。
3月19日,中信證券發布了《關于中信證券信享盛世31號集合資產管理計劃未成功設立的公告》。
公告內容為中信證券信享盛世31號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原定募集開始和結束時間為自2018年3月14日起至2018年3月16日。推廣期內,該集合計劃參與資金總額(含參與費)未達到3000萬元人民幣。根據《中信證券信享盛世31號集合資產管理計劃資產管理合同》和《中信證券信享盛世31號集合資產管理計劃說明書》的相關約定,該集合計劃未成功設立。
當天,中信信享盛世32號、33號和35號這3只產品也發布了未成功設立的公告,原因也是集合計劃參與資金總額(含參與費)未達到3000萬元人民幣。
根據2008年10月發布的《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產管理計劃運作管理規定》第五條規定,資產管理計劃的初始募集規模不得低于1000萬元。不過,中信證券顯然將募集資金的門檻有所提高,定在了3000萬元。
“實際運作當中,規模只有一兩千萬元的集合產品,帶來不了多少收入,反而還會占用公司資源。對于這類產品,我們也是主動清理了。”滬上某券商資管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估計產品推出后市場太熱,后面中信證券又啟動了第二階段募集,渠道的準備、預熱、和客戶的溝通可能不是那么充分。”滬上某券商資管銷售人士表示。
記者就為何有4只產品募集資金不夠的原因,于昨日聯系了中信證券相關人士。截至今日發稿時,仍未收到答復。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