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11-08 08:23:10
每經編輯 盧祥勇
說起李嘉誠家族,人們通常會將其和地產、港口、電信等產業聯系起來,卻很少有人知道,李嘉誠家族也在醫藥行業有布局。
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港股公司長江生命科技(0775.HK)股價徘徊在0.3~0.5港元之間,近兩日其股價突然暴漲,兩天累計漲幅達213%,市值從34億港元漲至106億港元,猛增72億港元。
長江生命科技屬于李嘉誠家族旗下公司,其主席為李嘉誠之子李澤鉅。連續兩日上演逆天行情,原來是公司公布了一個關于癌癥研究的消息。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癌癥疫苗研發取得進展
最近,醫藥行業頻出大消息。先是我國第一款治療阿爾茨海默癥的原創新藥——甘露特鈉膠囊(商品名“九期一”)有條件獲批上市,填補了該領域全球17年無新藥上市的空白。
熱度還沒過,11月6日午后,港股的長江生命科技發布公告稱,公司的美國全資附屬公司Polynoma將于2019年11月8日在美國馬里蘭州國家港口舉行的癌癥免疫療法學會(SITC)2019年度年會上,展示其研究性黑色素瘤候選疫苗seviprotimut-L第三階段臨床研究數據。
翻譯成白話就是,長江生命科技將把自己的黑色素瘤抗原疫苗免疫療法的數據拿到權威的會議上去討論。
隨后該股股價猛漲,11月6日漲幅達153.52%,7日再度延續大漲之勢,一度大漲48%,截至收盤漲幅23.33%。兩天累計漲幅達213%。
數據顯示,服用該藥品的患者無復發存活期較長及不良反應事件發生率低,用于第二B或第二C期及60歲以下黑色素瘤患者尤其見效。Polynoma認為黑色素瘤抗原疫苗免疫療法研究的初始數據令人鼓舞,而且從分析中所得的功效和安全性的確切證據可見,seviprotimut-L有潛力作為局限性黑色素瘤患者輔助性療法的重要新選項。
該公司預期,Polynoma公司將繼續進行seviprotimut-L研發工作,并將招募更多患者以確認初步結果。
長江生命科技同時提醒,seviprotimut-L第三階段臨床試驗正在進行中,有關數據須待相關監管機構進一步審查,故而不能保證相關成果。
長江生命科技官網信息顯示,黑色素瘤疫苗研發是其核心科研項目之一,早在2012年,該藥第三階段臨床試驗的新藥臨床申請就已獲美國FDA接納。長江生命科技成為少數獲得監管部門核準進行新藥第三階段臨床試驗的亞洲企業之一。
新華社曾報道,癌癥疫苗(cancer vaccines)可通過增強和優化人體對腫瘤的免疫反應來治療已有的癌癥。
黑色素,“癌中之王”
黑色素瘤是什么?每個人皮膚下面都存在著黑色素細胞,如果平均分散開來是看不出來的。黑色素細胞堆積、匯聚起來,就形成了色素痣,就是我們常說的普通痣。當這一團黑色素細胞中的一個或幾個發生了變化,失去控制、不斷生長,這時就形成了腫瘤,也就是黑色素瘤。
民間對黑色素瘤有“癌中之王”的稱號,看過《非誠勿擾2》的人可能有印象,劇中孫紅雷飾演的李香山一角就是得了這個病,很快就去世了。維基百科資料顯示,黑色素瘤是皮膚癌當中最危險的一種,其惡性程度高,是皮膚癌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而且放射治療與化學治療改善程度都很有限,因此死亡率很高,若能早期診斷治療可以提高治愈率。
女性患者的黑色素瘤最常出現在腿,而男性患者則最常出現在背部。黑色素瘤在亞洲人中最常見的原發部位主要是在四肢末端,比如手指指尖、腳底、腳趾等。這些部位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產生摩擦,再加之長期日曬、過度接受紫外線、化學刺激等,是導致黑色素瘤的主要風險因素。
圖片來源:攝圖網
長江生命科技官網信息顯示,估計全球每年約有12.6萬宗黑色素瘤新確診個案,單是美國就占約7.2萬宗。據估計,針對黑色素瘤治療的市場價值超過十億美元,以美國及歐洲為主要市場。
2015年,時年91歲的美國前總統卡特被診斷患有惡性黑色素瘤,癌細胞擴散至肝臟和腦部。但當年年底,卡特赴醫院做核磁共振檢查腦部癌細胞已經消失。卡特采用的治療方式是腫瘤免疫療法藥物Keytruda(俗稱K藥)加上放療。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截圖
明星效應加療效,K藥已成為默沙東公司的明星產品。2019年10月29日,默沙東發布2019年Q3業績報告,前三季度全球銷售收入349.72億美元,其中Q3銷售收入為124億美元,同比增長15%。而單獨的K藥第三季度全球銷售額為30.7億美元,同比增長62%,2019年前3季度銷售額總計達79.73億美元。
近年來,腫瘤免疫療法已逐漸成為繼手術治療、放射治療和化療之后的第四大腫瘤治療方法。腫瘤免疫療法藥物PD-1和PD-L1抑制劑在多個癌種的治療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K藥也是首個被美國FDA批準上市的抗PD-1免疫療法。
2018年7月20日,K藥被中國藥監部門批準用于一線治療失敗的不可切除或轉移性黑色素瘤的治療。
中國本土藥企在腫瘤免疫療法上也不甘示弱。去年12月17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有條件批準由君實生物自主研發的首個國產PD-1單抗——特瑞普利單抗注射液(商品名:拓益)上市。用于治療既往標準治療失敗后的局部進展或轉移性黑色素瘤。隨后信達生物宣布,經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審批,抗腫瘤1類新藥信迪利單抗(商品名:達伯舒)獲批上市,成為在我國上市的第二個國產PD-1單抗藥,適應癥為霍奇金淋巴瘤二線以上治療。
李嘉誠家族的醫藥版圖
在人口老齡化大背景下,醫藥行業發展潛力巨大,長期投資價值凸顯,而李嘉誠家族早已布局其中。
2000年,長實就開始涉足生命科技行業,并成立長江生命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在其官方網站上,可以看到三大業務板塊:農業業務、保健產品業務和醫藥項目。
在醫藥方面,諸如板藍根顆粒等常用藥的背后,也有李嘉誠家族公司的影子。廣州白云山和記黃埔中藥有限公司由廣藥集團白云山制藥股份有限公司與李嘉誠旗下和記黃埔(中國)公司于2005年5月合資成立,公司明星產品包括板藍根顆粒、復方丹參片、口炎清顆粒等。
以和記黃埔醫藥(上海)有限公司(簡稱“和記黃埔醫藥”)為研發主體的和黃中國醫藥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和黃中國醫藥)(AIM/NASDAQ:HCM),是一家以研發為主的創新型生物醫藥公司,此前已經分別在美國納斯達克和英國倫敦證交所上市。作為大股東,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持有和黃中國醫藥60.2%股權。
圖片來源:攝圖網
今年6月,和黃中國醫藥原本計劃在港進行IPO,集資金額約5億美元,但后來公司宣布推遲上市。和黃中國醫藥分別在2006年、2016年已于英國倫敦交易所和美國納斯達克交易所上市。
據招投書顯示,和黃中國醫藥2016年~2018年研發創新平臺產生的研發總成本分別為6687萬美元、7752萬美元、1.142億美元,占期間合并總收入的31%、31.3%、53.3%。2016年~2018年和黃中國醫藥連續三年經營虧損累計達1.93億美元,約合12.9億元人民幣。
和黃中國醫藥官網顯示,公司目前僅有一個上市藥品,共有8個抗癌類候選藥物進入臨床階段,正在全球開展臨床研究。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