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11-14 22:34:44
每經記者 邊萬莉 每經編輯 廖丹
國企改革按下了加速鍵。11月12日,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第三次會議指出,未來三年是關鍵的歷史階段,要落實好國有企業改革頂層設計,抓緊研究制定國有企業改革三年行動方案,明確提出改革的目標、時間表、路線圖。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會議提到要增強國有經濟的抗風險能力,同時還提到要強化財務硬約束、資金回報率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對此,興業銀行投行部總經理陳偉表示,國企改革對于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國企改革歸根結底是提升國有企業的盈利性、穩定性及增長性,企業經營穩定、有活力,償債能力上去了,金融風險自然就降下來了。
事實上,國企改革和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之間一直存在著緊密的聯系。
2018年4月,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就明確指出,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要以結構性去杠桿為基本思路,分部門、分債務類型提出不同要求,地方政府和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要盡快把杠桿降下來,努力實現宏觀杠桿率穩定和逐步下降。值得一提的是,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在今年11月6日召開的第九次會議上也曾提到了深化國有企業改革。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在優化政府職責、推進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完善分配制度、促進公平競爭、有效防范風險、鼓勵科技創新、積極參與國際競爭、強化人力資本、妥善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等方面,對國有企業改革提出了明確要求。對此,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第三次會議強調:“現在大政方針已定,關鍵是狠抓落實。”
陳偉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國企改革歸根結底是提升國有企業的盈利性、穩定性及增長性,企業經營穩定、有活力,償債能力上去了,金融風險自然就降下來了。一方面,對外要以骨干企業為龍頭推進國有企業的并購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推動企業進一步明確戰略定位和發展方向,加大企業內部資源整合力度,推進非主業資產剝離重組,把優勢資源向主業集中;另一方面,對內要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推進國企機制的改革,激發國有企業內在發展活力和創新能力,繼而提升資產盈利能力。
具體來看,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第三次會議指出,要從國家整體戰略出發,按照建立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制度的要求,聚焦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全面增強國有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
同時,會議要求,要在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強國資國有企業監管、增強研發創新能力、強化財務硬約束、削減和規范補貼、完善激勵機制、提高勞動生產率和資金回報率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提出明確的任務舉措,制定量化、可考核的具體指標。對此,陳偉認為,在防范金融風險方面,“強化財務硬約束”和“提高勞動生產率和資金回報率”這兩項措施對于防范金融風險較為有效。相比于從正面“主動”促進發展、防范風險而言,“強化財務硬約束”是從背面“防御”風險。
他進一步表示:“何為‘強化財務硬約束’,前期國資委明確了國企高質量發展新目標,即國企效益、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率、回報率、流動資產周轉率和資產負債率‘四升一降’,國企只有做好‘四升一降’,提高盈利水平,擴大留存收益,才能增加內源的融資來源,繼而降低融資成本和融資風險,起到防范金融風險的作用。”
陳偉表示,企業的生命力根本在于勞動生產率提高帶來的市場競爭優勢。國企管理水平改善帶來的資金回報率提高、避免無效投資,能有力增加企業經營活力及財務安全邊際,從而有效防范金融風險。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