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11-24 11:37:01
對于普通投資者來說,指數基金怎么運用才是最有效的?數位頭部指數基金投研大咖齊聚,分享了他們對被動投資未來發展的看法。
每經記者 聶虹 每經編輯 肖芮冬
指數基金的崛起,特別是ETF產品的爆發,是近兩年公募行業的一大看點,今年的發行規模更是不斷創出新高。Wind數據顯示,截至11月23日,今年新發基金規模已突破萬億元,其中指數基金新發數量超160只,首募份額超3800億份。指數基金之所以爆紅,有機構投資者配置需求增加的因素,也有個人投資者專業度提升的原因。但對于更多的普通投資者來說,指數基金怎么運用才是最有效的?
由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2019中國金融發展論壇”于11月22日在北京舉行。在當天上午的平行論壇“2019中國公募基金高峰論壇”上,國內數位頭部指數基金投研大咖圓桌論劍,共同探尋如何玩轉指數基金,分享他們對被動投資未來發展的看法。
不到兩年的時間,權益指數基金的規模就增長超過一倍。指數基金為什么會出現爆發?陳正憲認為,一方面是投資者結構的改變,另一方面是微觀層面選股難度的加大。
在投資者結構方面,A股被納入到MSCI指數體系、北上資金的長期表現等,都代表著境外客戶進入市場,而境外資金對于ETF被動化、透明高效的特點較為認可。同時,社保、養老金、保險公司等機構客戶進入A股市場,讓市場風格朝著長期化、機構化、國際化在慢慢改變,而具有透明、低成本、風格不漂移、有效“防雷”等特點的被動投資,很好地契合了這一變化。而微觀層面,近年來,一些原本從財務基本面看上去比較不錯的股票也出現了“黑天鵝事件”,這對于很多投資者選股也是比較大的挑戰。因此,投資者也越來越傾向于指數投資。
今年在指數投資中大火的Smart-Beta策略的優勢是什么?陳正憲表示,如同指數基金是看得見標的成分透明,Smart-Beta其實是一種投資方法的透明。
“Smart-Beta是把一些主動基金,一些方法、策略寫在指數當中。過去由基金經理做超額收益的方法,我們把它變成白盒子化,變成一個指數。Smart-Beta的推出讓大家知道,投資策略是什么。Smart-Beta基金長期來看表現很好,短期則需要通過大家對市場的理解和判斷來選擇合適的產品,因為它的公開透明優勢,可以幫助投資者較好地做出判斷。”最后,他也強調,“Smart-Beta擁有諸多的優勢,但也需要配合適當的投資方法和守則以透過一籃子成分股投資的方式進行被動投資,投資者還應從實際投資目標出發,來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
普通投資者如何玩轉指數?羅國慶認為,從重要到次要去講有四點:
第一是精選標的。同樣是2017年,在藍籌股走高的行情下,代表中國核心資產的中證100指數漲30%,而滬深300漲22%,創業板指跌10%。因此,標的是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如果未來看好中國核心資產,可以選擇中證100的指數標的進行定投。第二是結合規??促M率,要看費率低的,但前提是規模不能太小,2個億以下最好不看。第三是是否有打新增厚,指數基金通過復制指數來構建投資組合,但打新能為指數基金帶來超額收益。第四是要選實力雄厚的基金公司。
展望指數基金發展,他認為,未來被動投資參與者數量將繼續提升,指數產品豐富,未來面臨細分,降費可能是趨勢但不至于“白給”。
從數據來看,今年整個行業指數基金的用戶和規模增長都較為迅速。“我自己做推廣過程中發現,關注指數的散戶保持快速增長。未來中國投資者,我覺得會分兩派,一派選擇主動,關鍵要找到持續帶來穩定收益的產品。現在在盈利體驗不算好的情況下,很多投資者就傾向指數基金,因為風格可以一直穩定下去。”
而在指數基金產品布局上,未來將面臨細分。“有些投資者自己判斷能力強,今年各家基金公司在產品布局上非常豐富,想買什么行業都有。前兩天我們公司有(主動)產品年內凈值翻倍了,其實有些細分行業指數也達到翻倍,只是產品還沒有布局。隨著未來布局,指數基金也面臨細分的情況。”
與此同時,他認為,未來降費可能會是趨勢,但并不至于會像國外那樣到零費率,最多也就0.15%。“中國跟美國市場不一樣,美國費率可以很低,國外轉融券的收入歸基金公司,但國內是歸資產的。”而整體來看,他堅信被動投資有一個非常樂觀的前景。“中國的ETF體量跟美國相比,美國3萬億美元,國內才5千億元,未來這個空間是很大的。我有信心在這個ETF行業堅守十年、二十年,一直做下去。”
被動投資玩法有很多,套利就是其一。但這種套利通常在機構間流行,作為普通投資者,是否有機會參與其中呢?
“從美國的經驗來看,其實個人投資者,或者所謂的散戶投資者做套利,無論從工具上,還是從經驗上,還有知識的獲取上都有相當大的差異。”而就國內而言,一方面外資流入,市場風格迅速改變,投資者也變得更加成熟;另一方面,在投資工具上也有較大改進,原來只有簡單統計工具,而現在的大數據平臺數據更加豐富。在這個背景下,作為一個專業的量化基金經理想在市場上獲取超額收益都并不容易,散戶想做套利獲得差額收益就更加困難了。
近年來,國內外的基金公司都開始降低指數基金管理費,美國基金的價格戰越演越烈,甚至有公司將費率降到零,今年還有全球首批零費率ETF登場。未來國內指數基金費率會不會持續降低,如果能持續,能持續多久?每個人可能都有自己的看法,杜杰的看法是費率降低是趨勢,但中國還沒到美國的程度,還是有降低的空間,這就需要不斷進行努力,不斷進行內部流程的優化,這可能會讓行業頭部效益更加明顯,而一些中小型的基金管理公司將面臨非常大的壓力。
侯昊認為,“現在因為外資價值投資的‘錨’,大家更看中好的、業績漂亮的公司。這幾年大家一直超配消費龍頭,希望能夠創造出阿爾法的機會。實際上,在經濟增速進入下降通道的階段,未來是否還是這樣的情況?我覺得投資邏輯可能會有所改變。在增速確定的情形下,估值就顯得很重要,未來好的但是并不便宜的公司,大家可能要去評估一下它和好的、便宜的公司之間的差別。”
他指出,今年如果大家不再糾結估值,阿爾法會更加明顯。但是未來這種特征是不是會持續?“我自己的觀點是,可能好的、便宜的公司未來會有更大的機會,未來在產品設計時我們也會朝著這個方向前進。”
而在基金選擇方面,侯昊將指數基金分為穩態成長的基金跟動態成長的基金。“穩態成長的基金大家會看到業績或者利潤的增長是比較確定性的,基金經理會關注標的是不是被高估,預期是否會兌現。”
賈志認為,傳統的寬基指數已經很成熟,并且頭部公司的產品已經墊高了門檻,后來者需要更多的投入,更多的時間才有可能追趕。如此,會讓一些機構望而卻步,歸于強者恒強的老路。
行業主題指數基金的創新也依賴于基金行業的發展,依賴于指數編制公司的發展。smartβ基于基金公司的投研能力,基于對權益市場的理解,既能做到有效分散風險,又能強化投資理念,保持風格穩定。
他堅信,未來,一定會有優秀的smartβ產品兼具被動與主動的優勢,成為市場上的國民產品。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