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11-30 09:59:19
年底持倉謹慎,操作傾向于保守,將工作重點放在明年是目前基金投研人士較為一致的策略看法。有績優基金經理表示,今年收益已提前獲利了結,已開始重點研究明年布局領域。
每經記者 王晗 每經編輯 肖芮冬
A股在春節后的一波猛漲令市場大呼牛市來了,但不久后便進入反復震蕩行情,期間A股多次登上3000點但均未能站穩。進入11月,市場熱點切換變得越發頻繁,大盤走勢穩中向下。
2019年“消費+科技”投資大年,風口上相關主題基金年內業績走勢一騎絕塵。截至11月28日,年內業績表現最好一只主動權益基金漲幅已達97.51%。《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目前排在業績紅榜前列的多為重配科技、消費、醫藥股的基金,然而隨著近期市場走勢下行、熱點輪動,基金收益出現不同程度的回撤。年終業績考核在即,多位績優基金經理傾向保守投資,甚至有基金經理提前獲利了結鎖定收益。
自11月開始,滬指進入快速下行通道,并持續在2900點附近波動,今年以來的強勢行業如醫藥、科技、消費白馬股出現回調,四季度權益市場風格偏向周期股,面對這樣的市場走勢,部分績優基金經理緊急拋售籌碼保住年底收益。
某公募基金經理就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確實存在很多基金經理在年底獲利了結的情況,因為很多基金公司的年終業績考核是在11月末,臨近年底,A股進入震蕩盤整期,各只基金尤其是卡在業績前五、前十這樣敏感位置的基金產品競爭變得尤為激烈,前期漲幅比較好的基金就會有提前鎖倉兌現收益的需求。對于現在的市場環境,我們的策略偏于保守,主要研究方向都放在了明年。對于明年的A股市場維持謹慎樂觀,收益預期從今年的35%降至8%~10%左右。”
一位前期業績漲幅靠前的基金經理稱,“之前基金業績表現較好主要是配置了豬肉股、白酒股這樣偏價值的股票,面對年底震蕩的市場走勢,會調倉調向一些明年看上去景氣度比較高的行業,比如電動汽車、游戲板塊、5G手機產業鏈。但是之前我們拿的那些偏價值的板塊,也不會覺得今年漲多了去過分地賣出,因為他們的基本面還是比較強勁的,只是可能明年的超額收益沒有那么多。我們不會把這些偏價值的籌碼都賣出去,只是增加一些行業個股景氣度比較高的板塊來做。”
年底持倉謹慎,操作傾向于保守,將工作重點放在明年是目前基金投研人士較為一致的策略看法。
某權益投資部總監也稱,“控制凈值回撤主要靠分散行業和公司,降低集中度。目前我的持倉估值比較低,理論上不會有太大的回撤,因此也不會大幅度降低倉位。因為公募基金都是做相對收益,如果降低倉位,市場漲了就會落后,所以不會大幅度減倉。但是持倉確實比之前保守了一些,明年要降低收益預期,畢竟今年漲了這么多,大概率不會有這么高的漲幅。尤其是今年漲幅太高的行業,明年也不太可能連續大漲。主要原因是明年經濟未見明顯好轉跡象,整體上上市公司業績不會太強,主要還是要看個股的結構性機會。”
臨近年尾,A股市場熱點頻繁切換,今年以來表現極佳的醫藥、科技板塊沒能憋住最后一口氣,出現一波回調。取而代之的是,傳統產業和周期品種的爆發,鋼鐵、煤炭、水泥等板塊輪番上場,股市震蕩下行勢頭能否過冬?明年A股市場怎么走?
某私募投資經理告訴記者,他們對于明年的市場研判整體偏樂觀。“我們預計明年一季度市場表現不會太好,到二季度開始逐步好轉,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原因:從2019年A股三季報我們可以觀察到,市場上‘爆雷’數已經有所減少,經過2018~2019兩年的降杠桿,風險暴露已經比較充分,我們認為經濟出清已經進入尾聲;其次,隨著全球央行陸續降息,目前的貨幣政策是相對寬松的;此外,對比歐美市場,A股有一定的估值優勢,主要體現在一些低估值、高股息并且經營穩定的優質藍籌上,對境外資金是有吸引力的,持續北上的資金也證明了這一點。當然,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明年最大的風險可能來自于外圍,如果出現區域性的金融風險,則會比較謹慎。”
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研究管理部認為,今年以來的強勢行業有一定回調,我們判斷是接近年底的資金博弈行為。目前央行操作看上去沒有實質性收緊貨幣,流動性環境溫和,市場大幅回調的概率較小。隨著MSCI納入比例提升實施的影響,我們對中長期市場維持樂觀的態度,A股市場有望呈現相對穩健的走勢,繼續看好各行業的優質龍頭,尤其是科技成長、消費領域。
展望后市,浦銀安盛基金表示,短期看市場仍處于震蕩態勢,但平衡市為投資提供了豐富的交易性和結構性機會。建議關注年初以來漲幅較小的銀行、地產等低估值板塊,中期仍需在食品飲料、電子、醫藥等板塊中進行優選。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