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12-25 20:16:06
同樣是春節福利,房企之間卻差距巨大。
每經記者 吳若凡 每經編輯 魏文藝
每到年底,總是會出現一些“別人家的公司”,其員工的春節福利讓人羨慕。
近日,一張房企春節放假旅游的通知截圖在地產圈廣為流傳。內容是:濱江集團員工春節可休假19天,公司還發放人均幾萬元的旅游補貼,鼓勵員工外出旅游。《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第一時間向濱江集團確認了上述通知的真實性。
據記者了解,除了濱江集團,員工年終福利較好的房企并不少見。如春節放假時間堪稱“最狠”的光明地產,今年員工春節假期長達20天;再如中國金茂、新城控股等房企,據稱年薪在18薪以上;還有些房企的員工年終獎+獎金達到28薪。
幾家歡樂幾家愁。一些房企準備高高興興迎新年,也有一些房企卻被曝年終欠薪、獎金被扣完、變相降薪逼員工辭職……
對于不同房企員工春節福利的“冰火兩重天”,多位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地產人待遇差別越來越大,與行情和業績有關,也和企業文化及制度等有關。
濱江集團春節放假通知
因一紙通知成為“網紅公司”的濱江集團,其品牌負責人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稱,公司每年春節假都很長,不過發旅游資金還是第一次。往年都是公司組織員工旅游,今年領導考慮到公司越來越大、人越來越多,公司組織起來也費事,加之平時大家也忙,所以出了這個政策,鼓勵大家春節期間帶家屬出游,并發放旅游補貼。
據上述品牌負責人介紹,這筆春節假期補貼,每個人的額度都是萬元起步,分為職級津貼和司齡津貼兩部分。按照職級,員工可獲得2萬元至5萬元不等;司齡每增加一年,津貼可額外增加1000元。
記者了解到,恒大今年春節的員工假期同樣是18天,恒大(華東區域)公司的春節假期較去年增加了6天。而作為國企的光明地產,今年員工的春節假期更是長達20天,這在房企中是非常少見的。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同樣是臨近年關時節,上海某頭部房企卻被曝出扣罰獎金傳聞,不僅獎金池被掏空,從領導到員工都拿不到“承諾的”獎金。而且該房企還改變計酬結構變相降薪,員工不接受則只能離開。
記者還了解到,某TOP10房企也采用了“低底薪,高績效”的組合薪酬制。減少的底薪部分變成績效,而這樣做的結果是員工的底薪比原來降了40%,剩下的部分能否拿到就完全看業績了。
還有房企手段更為直接。一家總部位于上海的今年新晉“千億”房企,在11月份被曝出優化了10%~20%的人員,由部門領導決定并上報去留人員名單,如果員工愿意離開,則公司會給予至少N+1個月的工資補償。
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首席分析師張波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房企福利和業績目標完成有著直接關聯,濱江集團的福利也是其在達成“千億”目標之后增加的。
“現如今,大部分房企都會將獎金和業績掛鉤。”一家TOP10房企總裁告訴記者,但有的房企業績完成欠佳,或者區域性業績未達標,于是早早開啟了“換人”模式。
恒大集團春節放假通知
相比光明地產長達20天的春節假期,以及濱江集團的19天和恒大的18天春節假期,其實大部分房企的春節假并不長。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詢去年部分房企的春節假期情況發現,大部分房企的春節假期與國家法定假期相同,如萬科、中海、金茂、金科等房企,去年春節的員工假期均是7天。
同時,有部分房企去年春節假期達到10~14天,如保利、融創、龍湖、恒大等;也有部分房企去年春節假期略長于國家法定假期,達到8~9天,如建發、奧園、陽光城等。
“大部分地產公司是強烈的業績導向,收入完全和業績掛鉤,當然前提是當企業要有一定的規模,容易招到人。”上述TOP10房企總裁告訴記者,業績是決定以哪種方式拿獎金的最終原因。即使是國企類房企,也是嚴格和業績掛鉤的,只是可能不像民企一樣由老板說了算,而是規范性更高、尺度空間也更小。
其同時表示,業績完成的差異性,一方面需要看房企目標本身是否過高,是否存在明顯的客觀性阻礙;另一方面也和企業自身財務狀況、戰略布局有著直接關聯。但在業績的基礎上,企業用何種文化營造環境、處理人事,有所不同。
一位不愿具名的房企高管告訴記者,有些房企老板處理人事會相對簡單,喜歡直接用金錢刺激。但有些老板會推崇“家的文化”,雖然這類老板給員工的工資不一定很高,但對于員工在買房、車貸、報銷等方面,軟性福利上會比較開放。
“比如公司經營目標沒有達成,還是給你錢了,這就是人文關懷。”上述房企高管表示,房企在人事上首先應該遵循基本的公平原則,付出多少勞動就有多少回報;其次必須做到誠信原則,當初承諾了,到時間就一定要兌現。最后則是人文關懷,有些企業實行“家長制”,有些可能是“師徒制”,各家有所不同。
“總體來看,隨著行業集中度不斷提升,房企的分化還將持續。企業在不同階段,薪酬和獎勵機制也會有更多新的現象出現。”張波告訴記者。
(鎂刻地產原創,喜歡請關注微信號meikedichan)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