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1-02 17:24:29
隨著期權品種的擴容,私募機構更是迫不及待的備案產品,據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2019年整個年度,在協會備案的私募產品名稱中含有“期權”二字的私募產品合計73只,尤其是近期期權產品備案出現井噴。
每經記者 楊建 每經編輯 吳永久
自2015年上證50ETF期權上市以來,私募感受到了市場的變化。2019年12月23日,滬深300ETF期權和滬深300股指期權正式上市,為了參與新期權品種的交易,不少私募已經做了不少準備。
隨著期權品種的擴容,私募機構更是迫不及待的備案產品,據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2019年整個年度,在協會備案的私募產品名稱中含有“期權”二字的私募產品合計73只,尤其是近期期權產品備案出現井噴。
2020年A股首個交易日實現開門紅,滬深300指數上漲1.8%,伴隨現貨指數走高,滬深300ETF認購期權幾乎全線大漲,其中9個合約盤中漲幅一度翻倍。而截至收盤,具體來看,300ETF購2月4500合約漲幅64.52%,另外300ETF購1月4500合約漲幅53.85%。自2015年上證50ETF期權上市,私募機構明顯感受到了市場的變化,隨著機構投資者占比的增高,尤其是2019年12月23日,滬深300ETF期權和滬深300股指期權正式上市之后,市場活躍度大幅提升。
另外私募的參與熱情也空前高漲,據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2019年整個年度,在協會備案的私募產品名稱中含有“期權”二字的私募產品合計73只,其中還有不少混合策略中包含有期權策略。值得注意的是,從2019年11月份開始,備案期權策略的私募產品增多,其中在2019年11月份,合計備案了15只期權策略產品,在去年12月份,合計備案了9只期權策略私募產品。不過從《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的情況來看,目前還有很多期權策略產品在備案過程中。
在備案期權策略的私募機構中,不乏知名私募機構,其中上海云量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在2019年12月5日備案了云量期權大贏家2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另外還在2019年11月29日備案了云量期權大贏家1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而據協會數據顯示,上海云量資產在基金業協會合計備案了11只私募產品。另外寧波川礪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在2019年6月27日備案了川礪期權對沖一號私募基金,在2019年10月29日備案了川礪期權量化一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在2019年12月2日備案了川礪期權量化二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
上海綽瑞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合計在基金業協會備案了9只私募產品,其中就有5只產品是期權策略產品,其中在2019年11月22日備案了綽瑞東岳證券期權投資私募基金、綽瑞獅子山2號證券期權投資私募基金。在2019年11月25日備案了綽瑞匯海2號期權私募基金、尚豐綽瑞匯海3號期權私募基金、綽瑞北岳證券期權投資私募基金。值得注意的是,知名私募機構艾方資產在2019年11月4日備案了艾方期權1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9年12月23日,滬深300ETF期權和滬深300股指期權正式上市,這也是不少私募基金對此翹首以盼的好事。“我們對于期權的擴容,已經做了不少準備,包括開戶、策略測試等。從過往的經驗來看,最大的交易品種一定是主要指數的期權,所以近期公司加班研究了滬深300與上證50之間的波動率關系,同時完善了滬深300相關的期權交易策略。”有私募人士表示。
厚石天成侯延軍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滬深300期權的推出拉開了期權大時代的序幕。多年被壓抑的衍生品投資熱情和對沖需求被點燃。首先要說明的是,期權只是一個工具,并不代表著使用了期權的策略就一定會賺到錢,期權只是賦予了你實現市場觀點的工具。我們把期權叫做多維度的投資利器,相比于股票和期貨,期權能夠全方位立體的實現和表達你對市場的觀點,能夠完全脫離看天吃飯,被動挨打的行情。”
其進一步表示,“期權實現無論市場漲跌還是震蕩,都有賺錢的能力。給看方向者以杠桿,給短線交易者以高頻,給保守投資者以對沖,給現貨持有者以增強,給中性投資者以套利,給價值投資者以容錯,給方向不明者以時間價值,給激進投資者以非線性爆發,給穩健型投資者以低回撤。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期權做不到的。”
“隨著公募和私募的持續進場參與導致場內期權的容量和關注度明顯的提升。期權產品如果以賣方量化交易策略為主會讓產品的穩定型和收益大于其他套利品種的收益,而且還保護了多頭市場不確定性的沖擊。所以基金新發行的很多二級市場產品加入了期權策略會讓產品的穩定性有所提升。”深圳澳普森投資成書新表示。
上海雷根基金李金龍認為,期權的擴容,顯著提升了全市場期權策略的容量,因此不少私募都準備新募集資金來參與到期權市場中。期權策略和其它策略的相關性都很低,主要是因為期權本身的收益率和底層資產價格不是線性關系,而多數資產的收益率和標的價格都是線性的關系。由于期權品種的增多,我們預計期權策略的收益會有所提高,策略整體的波動也可能會降低。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